戎章榕
“階前老老蒼蒼竹,卻喜長年衍萬竿”。在華安縣縣城的九龍平湖北側(cè),有一片面積950畝,竹種32屬330種,是目前全國種屬最多、規(guī)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竹類植物園。整個園內(nèi)婀娜搖曳,青蔥濃密,環(huán)境優(yōu)雅,空氣清新。
華安縣委、縣政府年前整體提升改造了竹種園,開辟了步行道,便于群眾休閑、觀光、健身。在整個改造工程中,有一棟二層小樓特別引人注目,那就是“華安縣紀律教育館”。
這一定是有故事的。
1997年8月28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習近平同志蒞臨華安縣視察指導工作,對華安創(chuàng)建亞洲品種最多的竹類植物園給予贊譽鼓勵,并在園內(nèi)親手種植一株青絲黃竹,諄諄告誡隨行的黨員干部,要為人如竹,生而有節(jié)。
為此,華安縣紀委一年前不失時機地在竹種園的改造中,將竹文化作了深度延伸,竹與人通,人與竹化,彰顯竹子之清潔正直、高風亮節(jié),教育黨員干部以此作為立身之本、為人之道、處事之基。讓人在竹葉颯颯、竹聲蕭蕭中,同時感受到廉政文化的陣陣清風,紀律教育的蛩蛩足音。
走進紀律教育館,一段簡潔的文字概括了該館的特色:
“竹以直而美,人以正而尊,黨以廉而強?!边@是竹生態(tài)、竹民俗、竹典故、竹風雅、竹品性的文化館,更是以竹詠廉、以竹頌廉、以竹傳廉的主題館。
“虛心抱節(jié)山之阿,清風白月聊婆娑”“誰許風流添興詠,自憐瀟灑出塵?!薄扒トf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子形文靜而怡然,性質(zhì)樸而淳厚,品清俊而典雅,看到竹子挺拔修長、四季常青、中通外直、凌霜傲雪,人們自然聯(lián)想品味其不畏逆境、寧折不彎、虛心抱節(jié)、清風正氣的品性。由于竹子的特殊審美價值,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有關(guān)竹子的名篇佳句不勝其數(shù)。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在長期生產(chǎn)實踐和文化活動中,將竹子的生物形態(tài)特征總結(jié)升華成了一種做人的精神風貌,列入了人格道德的范疇,其內(nèi)涵已形成中華民族品格、稟賦和美學精神的象征,成為歷代正人君子追求的至高境界。
人生如竹,生而有節(jié),“節(jié)”是節(jié)操。華安縣紀委從傳統(tǒng)文化中將竹子品格提煉為“八個字”:韌——堅忍不拔,忠——團結(jié)向上,謙——虛懷若谷,節(jié)——高風亮節(jié),凈——清正廉潔,正——剛正不阿,公——無私奉獻,實——樸實無華,并對每個字作了內(nèi)涵詮釋。這是竹子的品行,又何嘗不是做人的準則?這是竹子與生俱來的特質(zhì),更是人生追求的一種難得境界。尋求竹文化與廉政文化的交融點,大力倡導和弘揚品高如竹、虛心廉“節(jié)”的精神。同時突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紀律建設(shè),時代背景與當?shù)貙嶋H相得益彰,正面典型和反面案例鮮明對比,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通過人體感應(yīng)、人機交互、場景復原等多種藝術(shù)元素表現(xiàn),知敬畏、明底線、守規(guī)矩,明白守住底線方能守住溫馨家園,做一個忠誠、干凈、擔當?shù)狞h員干部。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都非常重視黨建工作,將“黨風廉政教育基地”“反腐倡廉示范基地”等場館建設(shè)作為長效機制建設(shè)的一個平臺,華安縣立足實際,挖掘當?shù)刭Y源,將“為人如竹,生而有節(jié)”作了拓展,把紀律教育館辦出了特色,是“廉入景、景寓廉”的一次嘗試和探索,這對其他地方也提供思路上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