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騎自行車出行的人越來越多,“路怒癥”也隨之更新?lián)Q代,這就是“自行車怒”,被戲稱為“路怒癥2.0”?!白孕熊嚺钡陌Y狀和“路怒癥”差不多,就是騎車的人對路人的一些交通行為強烈不滿,以致火冒三丈,具體表現(xiàn)如:做出不文明手勢,辱罵、威脅別人,甚至拳打腳踢。隨著共享單車的推廣,“自行車怒”越來越多,這給交通安全帶來很大隱患。近來,很多地方紛紛向市民發(fā)布文明騎行倡議書,并舉行志愿者“文明騎行”活動,號召廣大市民遵守交通規(guī)則,文明禮讓,安全騎行。
浮游學霸不被雞湯、雞血所影響,始終保持著自己松弛的狀態(tài),不緊不慢地學習,有時候甚至什么也不做,用放空來消磨時光,但是每每考試總能名列前茅。他們對追求宏大目標和走向人生巔峰興趣缺缺,也對按部就班的人生安排嗤之以鼻。所以,取得再多再好的成績,在很多人眼中他們依舊是“沒有人生方向的人”。
微信上轉述別人的話,直接把和別人對話截屏發(fā)出。畢竟現(xiàn)在手機截屏十分方便,很多人都這么做。這正說明了一點:手機“深度干預”生活之后,很多必要的禮儀、規(guī)矩也需要重建。比如,尊重朋友的隱私權。很多人會說,這有什么?我就是圖個方便,而隔閡往往就是在這個時候產(chǎn)生的。兩個人的對話,未經(jīng)對方同意給第三方看,是“可以與之絕交”的表現(xiàn);如果把截屏發(fā)到微信朋友圈,則是“必須絕交”的表現(xiàn)。還有些人干脆把和朋友吵架的截圖發(fā)到了微信朋友圈。沒有比這更好的絕交方式了,而且?guī)缀鯖]有恢復的可能。那朋友在網(wǎng)絡間的禮儀秩序該怎樣重建呢?重建的方式很簡單:換位思考。如果你在摳腳,閨蜜拍照發(fā)了朋友圈,你怎樣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