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福
城南
【宋】曾鞏
雨過橫塘水滿堤,
亂山高下路東西。
一番桃李花開盡,
惟有青青草色齊。
愚溪詩序
【唐】柳宗元
灌水①之陽,有溪焉,東流入于瀟水?;蛟唬喝绞蠂L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蛟唬嚎梢匀疽玻云淠?,故謂之染溪。余以愚觸罪,謫瀟水上。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②焉。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猶龂龂③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為愚溪。
愚溪之上,買小丘,為愚丘。自愚丘東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買居之,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為愚溝。遂負土累石塞其隘為愚池。愚池之東,為愚堂。其南,為愚亭。池之中,為愚島。嘉木異石錯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樂也。今是溪獨見辱于愚④,何哉?蓋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淺狹,蛟龍不屑,不能興云雨,無以利世,而適類于余,然則雖辱而愚之,可也。
(節(jié)選自《古文觀止》,略改動)
注釋:①灌水:水名;后文“瀟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龂龂(yín yín):形容爭辯的樣子。④見……于:古代漢語表示被動的一種格式。見辱于愚:被愚這個名稱污辱。
【中考鏈接】
例1:(2016年山東德州卷)
11.下列四首詩與《城南》體裁相近的是( )(2分)
A.《蒹葭》
B.《將進酒》
C.《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D.《長歌行(青青園中葵)》
12.《城南》這首詩的前兩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圖”,發(fā)揮想象把它描繪出來。(2分)
13.這是一首哲理詩,它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2分)
參考答案:11.C 12.示例:風過罷,雨卷珠簾,水漫碧池,潮漲橫塘。遠山含翠,錯落起伏,小徑明滅,任爾東西。 13.示例:喧囂浮華者往往曇花一現(xiàn),平凡樸實者定會恒久長遠。
例2:(2016年浙江湖州卷)閱讀下面這篇文言文,完成15-19題。
1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灌水之陽,有溪焉
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B.故更之為愚溪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皆山水之奇者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
D.大舟不可入也
潭中魚可百許頭
16.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
17.用“/”給文中畫線文字斷句。(限斷兩處)(2分)
遂負土累石塞其隘為愚池
18.“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用簡潔的語言概括。(2分)
19.作者文中說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請結(jié)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
參考答案:15.A 16.示例:愚泉共存六個泉眼,都是從山下平地上涌出來的,原來這泉水是向上冒出的啊。 17.遂負土累石/塞其隘/為愚池。 18.當?shù)鼐用裼械姆Q之冉溪,有的稱之染溪,莫衷一是,爭論不休。 19.示例:愚公下定決心移山,并看到“子子孫孫無窮匱”而“山不加增”,其“愚”實是志向遠大、目光長遠(能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是大智若愚的表現(xiàn)。柳宗元在文中以“愚”自稱,并以“愚”來命名丘、泉、溝等景物,認為自己的處境和秀美的景色一樣無人賞識而“無以利世”。因此他是以“愚”自嘲,借“愚溪”比喻自己,透露出被統(tǒng)治者排擠、抱負不能施展的抑郁和憤激。
【賞析】
柳子少年得志,弱冠之年就在京師學人中享有盛名,后來一舉高中博學鴻辭科的進士。本來柳子的仕途是一帆風順的,可他不小心被拉入了當時風頭正勁的王叔文集團。王叔文后來改革失敗,柳宗元受到王氏的牽連,原本大有所為的政治前途就此完全被毀掉了。從京師高官被貶到湖南永州當一個州司馬,按理來說還不算太慘,但柳子的心中落差是巨大的。
在永州郊外的一個水流不大、有著峻急坻石、且幽邃淺狹的小溪邊,柳子安下了家。也許心中有被貶來湘、無處傾訴之苦,柳子于是自嘲自己是以“愚”觸怒了天子。于是給這里的溪、丘、泉、溝、池、堂、亭、島八個景物都加上一個“愚”字。也許在柳子的心中,一個有著美好政治前途的年輕朝廷高官,一下子落到了邊遠地區(qū)當小司馬,不是源自自身的“愚”又是什么呢?但要在八種景物上都加上一個“愚”字,可見柳子內(nèi)心的痛是有多么深重了。
一個滿腹經(jīng)綸、志向高遠的大家,在巨大的政治挫折之后,竟然在山水之間找到寄情和排解的天地。圣人說“智者樂水”,真是一點也不假!一個真正的大家在山清水秀的地方,自然而然地就會彰顯出他神圣的政治使命和豁達寬廣的心胸。這個心胸,其實我們從曾鞏的《城南》詩中也可以看到。
曾鞏通過桃花、李花容易凋謝與小草青色長久相對比,暗示了這樣的一個哲理:桃花、李花雖然美麗,生命力卻弱??;青草雖然樸素無華,生命力卻很強大。 《城南》詩描寫了暮春時節(jié)大雨過后的山野景象,筆調(diào)流暢優(yōu)美,讀來瑯瑯上口,令人賞心悅目。特別是“惟有青青草色齊”這一句,沁著水珠的草地鮮亮碧綠,表明雨后的大自然依然充滿生機,這是作者的神來之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格調(diào)飄逸,清新雋永。
寫這篇文字的時候,我正在校園的一間屋子里,只有我一個人,春節(jié)值班。正是中午時分,校園里很靜,窗外依舊掛在樹梢上的干枯的梧桐葉在北風中發(fā)出簌簌的聲音。這里視野很好,能看到大片的天空,學校里磚紅色的樓房建筑與之交相輝映。
通常,這個時候,我總是在學校的塑膠跑道上走路,冬天暖暖的陽光靜靜地瀉在身上、看臺上、樹木上和枯草上。陽光是從來不分高低貴賤的,只要愿意接受它的沐浴的都能享受到這份明亮和溫暖。我走了一圈又一圈,有時抬頭看看天上的云,這些不停地變換著形跡的云兒,此時,正和我、太陽和萬物在同一宇宙中生存,運轉(zhuǎn),如同我和我親愛的朋友,在這同一空間里,呼吸,勞作,歡樂。
萬物有情,萬物寓理。如曾鞏和柳宗元一樣的哲人,都從自然中感悟到了生命的哲理。
樸素,是自古以來中國人最為推崇的文化價值之一,無論作為道德追求,無論作為精神境界,還是作為生活方式,它都是一種為人敬重的品質(zhì)。生命中的繁華也許是轉(zhuǎn)瞬即逝的,而那份純樸自然,才是生命的本真。
其實,樸與華并沒有那么明確的界定,華麗到了極點便歸于質(zhì)樸,質(zhì)樸到了極致也便成了華麗。弘一法師有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絢爛之極,歸于平淡?!?/p>
忽然喜歡“樸素”這個詞,就像老家那張未著油漆的舊桌椅,顯露的是淡淡的本色。
樸素的桌子上有碗筷,粗茶淡飯。經(jīng)年累月留下的木紋,那棵樹的痂結(jié)還在上面,它就是一張舊桌椅。這是我童年的生活,當年的清貧曾經(jīng)積下我許多怨惱,可是,沉浸在繁華生活中的我,卻更懷念兒時的那份樸拙。
我喜歡樸素這個詞的淡淡的香味,如野花,如青草,讀上去輕飄飄的,卻不是真正的輕飄飄,而是有一種值得咀嚼的味道。樸素其實也需要一種對比,假如柳宗元不是少年得志,有些輕狂,享受了“一日看盡長安花”的繁華,被貶永州后,也不會將冉溪改為愚溪,讓一條美麗的溪流染上了自己主觀的色彩,讓他在冉溪上體會到了人生歸根于樸素的道理。曾鞏是一個官運和人生都很平順的人,這和他領(lǐng)悟到了“繁華中要領(lǐng)悟樸素”的道理,不無關(guān)系。
樸素那么輕,而繁華那么重。繁華這個幽靈,時刻都在明處暗處招引著我們,讓我們成為臣服在它腳下的奴仆。對樸素的輕視,幾乎成了我們年輕時候的通病。一看到名人明星就趨之若鶩,也不想想他們成功的特殊性,那些成功經(jīng)驗是不是符合自己;一看到別人家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學,就開始對自己的孩子拔苗助長,弄得自己的孩子活得像家長的工具,痛不欲生。
誰引領(lǐng)我們走出這個華和樸的誤區(qū)?我想,除了我們自己,大概不會有別人。眼前的繁華盛景,不能動搖我們內(nèi)心樸素自然的定力。
【模擬練習】
1.下列句子中的“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可以染也
B.余以愚觸罪
C.咸以“愚”辱焉。
D.以余故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灌水之陽
(2)故姓是溪為冉溪
(3)得其尤絕者家焉
(4)愚泉凡六穴
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夫水,智者樂也。今是溪獨見辱于愚,何哉?
4. 詩句“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中哪個詞語指的是繁華,哪個詞語指的是樸素?這兩句詩表現(xiàn)了什么哲理?柳宗元在《愚溪詩序》中是如何表現(xiàn)這個哲理的?
【參考答案】
1.A:用,憑借;其他三項譯為“因為”。 2.(1)北面(2)動詞,給……命姓氏(3)安家(4)一共。 3.水是聰明人所喜愛的??涩F(xiàn)在這條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沒,這是為什么呢? 4.桃花、李花指繁華,青草指樸素。桃花、李花雖然美麗,生命力卻弱?。磺嗖蓦m然樸素無華,生命力卻很強大?!队尴娦颉分?,明明是風景極佳的地方,可是,“予家是溪”,由于作者住在這溪水邊,便不能不把愚字強加在溪的頭上。明明是“嘉木異石錯置,皆山水之奇者”,因為作者的緣故也不能不把愚字強加在丘、泉、溝、池、堂、亭、島的頭上。“愚”是作者看到了美麗景色、繁華人世背后的真相,是一種看透世態(tài)炎涼的樸素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