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榮
1 構思草圖Conception sketch
2 一條蜿蜒的路徑串聯(lián)了系列“珍珠”A winding path linked a series of “pearls”
3 “珍珠”模型“Pearl” model
4 從入口可以看到掩映在樹叢中的系列“珍珠”From the entrance, you can see the series of “pearls” that are covered in the bush
5 夜晚燈光下閃耀的漁女雕塑和晶瑩剔透的“珍珠”The shining fish-girl sculptures and glittering “pearls” in the night
6 珠海園鳥瞰Aerial view of the Zhuhai Garden
這些年中國舉辦了大量的園林博覽會,舉辦的頻率和規(guī)模在世界上都可算名列前茅。我曾經參與了不少園林博覽會的工作,有時候是做園博園的整體規(guī)劃,有時候是設計其中的大師園或設計師園。園林博覽會為中國城市的發(fā)展和環(huán)境建設帶來了許多積極影響,但同時,在可持續(xù)發(fā)展方面,在展覽的思想性、科技性和藝術性等方面,中國的園林博覽會也存在著突出的問題。
作為博覽會的一種,園博會應該與世界上其他各種類型的博覽會有相似的宗旨,就是要展示人類最新的思想觀念、研究成果和科技成就。自從我們在2007年廈門園博會規(guī)劃中首次設立設計師園展區(qū)以來,歷屆園博會的設計師園總有些讓人耳目一新和引發(fā)思考的作品。但是在園博會上數量最多的城市展園,大部分都沒有展現(xiàn)出這些特質。這些城市展園或是堆砌地方的文化符號,或是微縮地方的名園古建,設計極為雷同,如果不是從建筑風格上可以看出南北方的差異,這些展園幾乎辨別不出有什么特點,更不用說給人以啟迪和思考了。當然,地方政府耗資不菲來建造展園的目的就是為了宣傳自己的城市,總是希望展園能夠充分展現(xiàn)一座城市的歷史、人文和自然狀況,這樣過高的期望也嚴重束縛了設計師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使得城市展園的設計陷入了困境。這些熱衷于模擬和展現(xiàn)過去的設計似乎已經成為約定俗成的城市展園模式,年復一年地建造,幾乎看不到改變的機會和突破的可能。
我也曾經接到過許多城市展園的設計邀請,都謝絕了,因為我無法認同這種城市展園模式,對這類設計有很強的抵觸心理。因此,當2016年6月珠海方面邀請我設計2017鄭州園博會珠海園時,我的第一反應也是謝絕。不過珠海園的甲方卻與眾不同,他們表達了希望突破以往園博會上珠海園設計模式的愿望。盛情難卻,我最終還是接受了珠海園的設計委托,但先前的猶豫和遲疑拖延了時間,留給我的方案設計時間僅剩下10天左右。
作為園博會上的城市展園,必然要有一定的象征性,能表達出這個城市在某些方面的典型特征,如歷史的、地理的、文化的、社會的、科技的,甚至對未來的美好向往等等。但僅此目標遠遠不夠,在我看來,作為展覽花園,展園要展現(xiàn)出在材料、技術和建造等方面的新的可能,以及在花園藝術上的創(chuàng)新。我希望自己的設計能具有更多的思想性、實驗性、探索性和藝術性,展示未來而不是關注以往的成就,探索未知而不是重復以往的經驗,它能夠引起人們的好奇、愉悅和深思。這些是過去園博會上建造的許多城市展園都缺失的。
如何表達城市特征是最難以入手的一點。對于一個美麗的現(xiàn)代海濱城市,它的地理特征比起其他特征給我的印象更為深刻:彎曲的海岸線,成群的海島,波浪沖刷的海灘,綠蔭覆蓋的城市……此外,從字面上理解,珠海可以詮釋為“珍珠之?!保由蠌V泛流傳的漁女采珠的傳說,大海與珍珠的主題在我的腦海中逐漸清晰。這一概念在頭腦中縈繞數日之后,一次無聊會議中間的信手勾勒,成就了方案的大致輪廓:一條曲曲彎彎的岸線分隔了陸地和大海,貝殼鋪成的沙灘突出了城市的濱海特征,水中有系列小島,一座小橋蜿蜒于水陸之間,串聯(lián)起7個珍珠,它們既是花園中的焦點,也是游人駐足觀賞和休息的構筑物(圖1)。
在這個總體概念和結構的基礎上,設計得到進一步的推進。場地現(xiàn)狀地表有2m的高差變化,被充分利用展現(xiàn)從陸地到海洋的豎向變化。蜿蜒的小橋在1 700m2的花園中創(chuàng)造了180m長的游覽路徑,或架于貝殼灘和水面之上、或穿越于樹林之中,不斷變化著高度和視角,凸顯出花園的深遠,吸引人進入花園并體驗花園(圖2)。珍珠的設計是重點也是難點,經過反復研究和推敲,采用了異形片狀格柵構成非線性球狀結構,外形飽滿,內部中空,邊界是半透明的,如同珍珠一樣晶瑩剔透(圖3)。
7 白色格柵構成的非線性“珍珠”亭The nonlinear "pearl" pavilion composed of white grille
8 二維的格柵板形狀變化構成了三維的“珍珠”非線性外表The shape change of the grid plate in two dimensions forms the nonlinear appearance of the “pearl” in three dimensions
9 格柵板的優(yōu)美線條The graceful lines of the grille
這個與以往園博會上的珠海園以及其他城市展園設計思想完全不同的方案非常順利地得到了珠海市相關領導的認可。在進一步的方案深化中我們根據甲方意見進行了調整,在原來2種大小的基礎上又放大了其中2個珍珠球,并設置了屋頂和休息座椅;將2個出入口合二為一,便于管理(圖4);在入口加上了珠海的標志—漁女雕塑;增加了幾道珠海民間建筑特有的蠔殼墻作為展示墻面。為了與總體設計風格相協(xié)調,我們對漁女雕塑和蠔殼墻也做了現(xiàn)代的改編。雕塑轉變?yōu)楦鼮槌橄蟮牟讳P鋼鏤空雕塑,但是從外形輪廓上人們仍然可以一眼認出是珠海漁女的形象(圖5)。而墻體借鑒了石籠擋墻的做法形成當代版本的蠔殼墻。植物的選擇以綠色為主,突出珍珠和沙灘的素雅和潔凈,體現(xiàn)整個園林的純凈風格,避免團花錦簇以至于喧賓奪主(圖6)。
珠海園面積不大,設計簡明,但設計技術含量非常高。3種規(guī)格的珍珠球,每一個都由56~78片格柵單元構成,為達到流暢優(yōu)美的外形,每一片格柵板的形狀都是不同的(圖7)。而且,珍珠球的外形輪廓、結構形式、構造節(jié)點與所選材料的特性密切相關。為了達到最佳的效果,我們在設計過程中不斷尋找合適的材料,每次更換材料,造型、結構和節(jié)點都需要調整甚至推倒重來。經過不斷比較和實驗,最后終于確定了能夠體現(xiàn)珍珠潔白晶瑩效果的理想材料—人造石。通過數字化模型,我們繪制出每一塊石板的形狀并編號,便于在工廠進行數控加工和穿孔(圖8)。所有的構造節(jié)點也經過精心的設計,確保結構牢固和構造簡潔。珍珠球的鋼結構構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也極高,稍有差錯就無法安裝,這些也是通過數控加工完成的。所有部件經過建模、分解繪圖、合成建模反復驗證后才進入材料加工和施工環(huán)節(jié),確?,F(xiàn)場安裝能夠順利進行。在多方的努力下,珍珠球最終的施工精度達到了預想的要求,展現(xiàn)出流暢優(yōu)美的輪廓(圖9)。
由于建造經費削減,最終7個珍珠球只建造了6個,但花園在整體上仍達到了設計者的預期。這是我們設計的第1個園博會城市展園,它并沒有從當地的園林和建筑中汲取素材和文化符號,卻以象征性的手法體現(xiàn)了珠海的城市特征,具有鮮明的風格(圖10)。它既具有抽象的美學特征,又是可游可賞可停留的花園空間(圖11)。城市展園代表了一座城市,但它同時也是一座園林,讓一個小小的展園承擔展示城市方方面面的重任必然會削弱它作為園林本身應該具有的功能和藝術要求。鄭州園博會珠海園表達的是設計者對珠海這座城市的理解,追求的是一個能激發(fā)想象、充滿藝術并具有無盡體驗的花園(圖12)。
10 藍天映襯下潔白晶瑩的珍珠The blue sky and white pearl set each other off beautifully
11既抽象又可游賞的藝術花園Abstract and enjoyable art garden
12 珠海園夜景,浪漫而富有神秘氣息Zhuhai Garden night scene, romantic and myster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