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以色列特約記者 熱風 ●李慧玲
圍繞美國把駐以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雙方連日來頻繁釋放針鋒相對的信號。據(jù)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8日報道,繼7日開始懸掛“美國大使館”字樣的路牌后,耶路撒冷市長尼爾·巴爾卡特計劃將美國大使館附近廣場正式命名為“美國廣場”——以紀念唐納德·特朗普總統(tǒng)。巴勒斯坦則決定重新啟用1967年被以色列解散的東耶路撒冷市政府。
美國將于5月14日以色列建國70周年之際在耶路撒冷舉行駐以大使館開幕儀式。美國白宮7日稱,特朗普將派代表團參加開幕儀式。代表團將由副國務卿沙利文率領,成員包括美國駐以大使弗里德曼、財政部長姆努欽、特朗普的女兒伊萬卡和女婿、白宮高級顧問庫什納。特朗普本人預計將不出席儀式。
以色列的歡慶之日正是巴勒斯坦及阿拉伯世界的“憤怒之日”。巴解組織執(zhí)委會成員馬吉達拉尼8日表示,美國14日遷館之日將成為“憤怒日”,到處都會有巴勒斯坦民眾表達憤怒。巴勒斯坦領導層決定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重新啟用1967年被以色列解散的東耶路撒冷市政府,向國際刑事法院提交有關的起訴,加入國際組織等等,作為對美國將駐以色列使館遷往耶路撒冷的回應。
自去年12月特朗普提出要搬遷使館計劃以來,巴勒斯坦方面一直對美國政府表示憤怒和失望。巴方認為,東耶路撒冷為巴勒斯坦國的首都,而耶路撒冷的最終地位應由巴以兩國談判解決。而以色列認為,耶路撒冷的東西兩部分都是以色列不可分割的首都。在以往的“憤怒日”,很多巴勒斯坦人會沖向約旦河西岸的以色列檢查站,與以色列軍警發(fā)生沖突。
《環(huán)球時報》記者近幾日采訪發(fā)現(xiàn),耶路撒冷老城依然游人如織,和往常沒有分別。住在耶路撒冷的一名希伯來大學退休教授對記者表示,他對耶路撒冷的安全形勢并不擔心,因為這只是美國使館辦公區(qū)的搬遷。而住在東耶路撒冷的一名阿拉伯裔居民表示,美國此舉不會帶來和平,美國應該在巴以兩國通過談判解決耶路撒冷地位問題之后,再決定美國使館的位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