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珺飛
《春江花月夜》極盡夜色之美,每每讀起,總能讓我對古時的清寧夜色生出無限遐思。嘆今世喧囂,難尋舊時靜謐,無意間推窗,卻見一輪清月高懸。古時所照,空林孤村;至今世,城市森林。月下更迭變遷,萬物枯榮,月自無言。靜影清輝,圓缺兜轉(zhuǎn),彈指千百歲月。
不由長吟:“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若見時光如水自月下淌過,映兩岸風光,攜一瓢夜色。今夜無眠,望空中月,聽風中歌。溯流時光江河,漫賞古今夜色。
古人依天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時的夜,鮮有人煙,寂靜清冷。
古時的夜色浸染于書畫詩詞間。
水墨染月夜,淡筆輕描,彎月勾相思,圓月照團圓。月歷來是古時夜色最耀眼的一筆,是旅人夜行的伴侶,亦是千萬游子鄉(xiāng)愁的寄托。
夜是詩人心中解不開的情結(jié)。“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晚風襲人,杜牧于院中閑坐,脫口道:“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琵琶初發(fā),樂聲纏綿,蘇軾思緒浮滅,輕聲道:“昵昵兒女語,燈火夜微明。”夜影醉人,花間有酒,李白對月孤酌,自語:“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p>
古人在如水夜色中觀星賞月,酌酒吟詩。有月華清輝洗濯思緒,流螢鳴蟬愉悅心靈。夜色緩緩淌過,歲月靜好,白日忙碌瑣事散去,紅燭明滅間,疲憊絲絲消融,一夜修身養(yǎng)性。
今人家燈千盞,霓虹漫天,今世的夜,人聲不息,絢爛喧囂。
現(xiàn)代的夜,光怪陸離,瑰麗而躁動。
都市夜色,少了清冷,更顯嫵媚妖嬈?,F(xiàn)代生活節(jié)奏快而激進,盞盞電燈使黑夜亮如白晝。夜晚不再是人們活動的禁區(qū),而成了新的歡騰時刻。漫行都市,只見街燈如帶,串起不息車流,通向萬家燈火;霓虹溢彩,暈染鼎沸人聲,點亮夜市樓臺。
城市腳步不歇,夜成了城市發(fā)展新的征途。燈火灼灼,敢與月華爭輝,綿延明滅,仿佛不知疲倦。人們在“明媚”的夜色下,延續(xù)著白天的一切。少了黑白的調(diào)節(jié),睡眠似乎已被視為累贅,能晚則晚,能省則省,哪怕內(nèi)心早已疲憊不堪,很多人卻仍選擇在明亮燈光下繼續(xù)堅持。
這樣的生活,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滿目燈火,于夜色中匆匆走過,已有多久未抬頭問那明月,已有多久未細數(shù)那星辰??旃?jié)奏的生活下,我們失去了什么?
千百歲月,代代輪回。夜色依舊濃郁,月華依舊清寧。夜色從未改變,變的是人們的心境。對夜色的解讀,更是一個人心的選擇。選擇無對錯,歲月長河之上,唯愿舟行從心,平和處亦能保持激情,波濤中亦能沉穩(wěn)前行。
(指導(dǎo)老師:劉淑麗)
點評
本文以雋永而細膩的筆觸,為我們描寫了古人生活的靜謐與恬淡,以及現(xiàn)代人生活的喧囂與浮華。兩相對比中,作者的觀點呼之欲出:一味地追求快節(jié)奏生活,讓我們的內(nèi)心變得疲憊不堪。只有讓心靈重歸寧靜,才能在“平和處亦能保持激情”。文章前半部分引用了不少詩詞佳句,這不僅能夠讓語言顯得凝練精辟,更能讓讀者窺見作者較為深厚的文化積淀。總的來說,這是一篇頗有韻味的抒情佳作。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2018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