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o
常常會在微信上遇到問“在嗎”的人,每次看到這句話就沒有了回復的沖動。因為我既沒工夫回你“在,請問有什么事嗎?”,也不愿多花一個步驟聽你娓娓道來。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每個人的時間都很寶貴。特別在工作的時候,有事直接說,不浪費別人的時間,才是一個人應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
在工作和生活中,聰明人通過講話就能看出來。有的事,你一提,聰明的人立馬就知道該怎么做,而有的人,你不僅要把整件事分析給對方,還需要講前因后果,一步步告訴對方該怎么做,時常感覺身心俱疲。
通常來說,溝通路徑越短的人,越容易達成目的。
溝通路徑并不是固定的,同一個目標,不同人所花費的時間、步驟不一樣。舉個例子,加我微信請求文章授權的,一般分為兩種人:
“在嗎?”“在,請問有什么事么?”“很喜歡你上周六推送的文章,我看了特別有共鳴?!薄班?,哪篇文章?”“就是好奇心那篇。”“哦,那篇啊?!薄跋雴栆幌拢懿荒苁跈嘟o我呢?”“可以,請問公眾號是?”“xx”“ID呢?”“xx”“好的,添加好了告訴你。”
“你好,我是xxx,請問能轉載《21世紀最重要的能力——好奇心》那篇文章嗎?我們的公眾號是xxx,ID是xxx,會按照要求注明作者及公眾號信息。我們準備在后天推送。謝謝?!薄伴_好了。”
為了請求文章授權,第一種人花了6個來回才達到目的,而第二種人,只花了一個來回就達到目的??s短溝通路徑不僅會節(jié)省對方的時間,使對方一目了然,不用再多費口舌詢問其他信息。另一方面來說,也促進了對方幫助自己達成目的的意愿。
精簡性
多余的信息會掩蓋想要傳達的重點。把與目標無關的多余信息刪掉,只留下最核心的信息,有利于對方清晰地了解到你的訴求。
要知道哪些是關鍵信息,必須要說,哪些是可以省略的廢話。在和人溝通的時候,特別是工作狀態(tài)中,需要假設每個人的時間都很寶貴,為對方呈現一目了然的精簡信息,更有利于達到自己的目的。
預見性
普通人之間的溝通路徑是A-B-C-D-E-F-G,一步一步按部就班,而聰明的人之間的溝通路徑是A-D-G,省略中間的溝通步驟。
要做到溝通預見性,要求一個人要有預見性思維。除了知道自己下一步該做什么,也能預見對方的反應和行為,并就此調整自己的話術和節(jié)奏。
準確性
要以準確的信息替代語意不明的詞語?!皫滋煲院蟆辈蝗纭?月1日”來得準確,“等一會”不如“等5分鐘”來得準確。當你把要求說得越具體和清楚,對方越容易按照你說的做。
不要把和朋友間的隨意溝通應用在工作中,那樣不僅增加溝通成本,也降低了溝通效率。把溝通模式化,選擇最短的溝通路徑,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專業(yè)化和效率化。
(田龍華摘自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