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貴
作為國人耳熟能詳?shù)脑⒀怨适拢巴鲅蜓a牢”意為失羊修圈尚不算晚,喻行事出錯也可補救。若將“牢”喻作人才成長環(huán)境,人才則為“羊”。于“羊”,“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于人,則“亡牢而補羊,于事無補”。
“亡羊補牢”乃假羊事昭人理,典自《戰(zhàn)國策·楚策四》。據(jù)此書載,戰(zhàn)國時楚襄王荒淫無度,非但執(zhí)迷不悟,還將勸諫大臣莊辛趕出楚國。秦國趁機征伐,迅速占領楚都郢。襄王后悔不已,派人到趙國請回莊辛,莊辛開導說:“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則補牢,未為遲也?!惫膭钕逋踔卣旃模瑪嘌猿茧m陷,但只要楚人振作糾誤,秦則不能滅楚。襄王納其言后,果真化解危機否極泰來??梢?,“亡羊補牢”昭示的事理在于,做事不怕犯錯,糾錯正誤便不為遲;當然,“未為遲也”須以及時認錯糾偏為前提。
雖然“亡羊補牢”所昭常理婦孺皆知,然而現(xiàn)實中屢見不鮮的卻是“亡牢補羊”。在對待人才上,有些地方就反道逆行,不是“亡羊補牢”,而是“亡牢補羊”。奇葩風景是:這廂,“搶人才”大戲愈演愈烈。僅今年前幾個月,國內(nèi)數(shù)十城人才落戶門檻一降再降,盡管其中不乏“醉翁之意不在酒”,以買房打折、租房補貼、一次獎勵等優(yōu)惠,引人落戶助燃樓市意圖昭然若揭,但各地所打“重視人才”“人才強X”云云旗號,卻異口同聲如出一轍。那廂,“失人才”勢如過江之鯽。資料顯示,目下吾國海外移民數(shù)量排世界“老四”,高學歷人才外流規(guī)模奪全球“亞軍”。14年前,葛優(yōu)在電影《天下無賊》中叫響一句臺詞:“二十一世紀什么最貴?人才!”人才作為國家和組織的最核心競爭力,其價格(年薪)當然由其價值決定,此乃人才市場規(guī)律使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從某種意義上說,人才流失頻繁上演反復發(fā)作,正是因為“亡牢”(缺失良性用人留人環(huán)境),導致“亡羊”(失人才)與“補羊”(搶人才)惡性循環(huán)周而復始。
《孟子·離婁上》云:“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辈环垂允∮萌谁h(huán)境“短板”,進而排解“亡牢”問題,而妄圖用“補羊”的辦法解決“亡羊”問題,顯屬本末倒置舍本逐末。其結果必然是,小洞不補大洞吃苦,東邊打魚西邊放生。
如果將價格背離價值視為人才流失的經(jīng)濟導因,科研機構“行政化”“衙門化”疊加,“官本位”“潛規(guī)則”盛行等積弊,則是人才流失的體制原因。前者充其量只是影響人才收入水平,致使他們產(chǎn)生不公平感,后者則勢必毀傷人才創(chuàng)造激情,導致他們萌生無望感;前者最壞的結果肯定不過是“人往高處走”,后者最壞的結果則有可能是“出工不出力”。顯然,“補牢”既需療治收入分配沉疴,更須袪除體制機制痼疾。
本質(zhì)上,“亡羊補牢”與“亡牢補羊”同病相憐,病理同宗,診療分野在于:前者得益于對癥下藥,后者失諸頭痛醫(yī)腳。術效迥異在于:前者尚可積極預后,后者只會持續(xù)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