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孩子逐漸長大,很多家有二寶的家長都會經(jīng)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其中有一個寶寶總愛告狀。面對這個“告狀精”,媽媽們會很容易陷入焦慮中:一方面覺得這孩子太依賴父母了,如果積極回應,怕會助長他的依賴性;有時又擔心不積極回應的話,會傷害他?,F(xiàn)在就為你解析如何合理應對這個“小小告狀精”!
通常,愛告狀的行為在幼兒期比較明顯。它既是兒童獨立處理問題能力未成熟的表現(xiàn),也是兒童和他人溝通的方式之一。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現(xiàn)象會自然減少并逐漸消失。雙寶家庭中,兩個孩子必然會有很多沖突和競爭,所以告狀行為不可避免。父母對孩子愛告狀行為的處理不僅會影響兩個孩子之間的關系、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而且會對孩子的性格品質(zhì)和價值觀念都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每位雙寶父母都有必要好好了解一下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孩子愛告狀的行為。
孩子為什么愛告狀?
先來看看孩子們各種各樣的告狀動機,其中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求助 比如“媽媽,他搶我的飛機(快幫我搶回來?。?/p>
報復 比如“媽媽,他把我的布娃娃扔到水里去了(你要好好教訓他一下)”
試探 比如“媽媽,他剛才從冰箱里拿了一罐可樂喝了(我也可以喝一罐嗎)”
貶低對方 比如“媽媽,你回來之前他看了好長時間的動畫片(你還認為他是個好孩子嗎)”
抬高自己 比如“媽媽,他今天早飯吃得很少,我吃得很多(我很棒吧)”
正義感 比如“媽媽,爺爺今天批評他時,他打爺爺(他做得太不對了)”
聽到告狀的那一刻,你應該這么做
無論動機如何,父母首先要對告狀的孩子表達適度的關注。有的孩子確實很愛告狀,以至于當他剛說了一聲“媽媽,他……”時,父母就已經(jīng)關上耳朵,心里罵道“又來了”。父母要對自己的態(tài)度有所覺察,不要給愛告狀的孩子貼上“就你事多”的標簽,仍要耐心傾聽他的控訴。另一方面,適度關注也意味著不要反應過度,即使告狀一方看上去或聽上去都非常值得同情,爸爸媽媽也不要急于做結論,應該分別聽兩個孩子的講述,全面了解事件的真相。
不同動機不同處理
父母需要分析告狀者的動機,以便針對不同動機,采取不同方式處理。
求助 如果告狀的孩子其實有能力獨自解決這個問題,那一定要教他今后在相似事件發(fā)生時如何應對。比如,通過父母的示范、角色扮演教孩子怎樣用語言促使對方歸還自己的小飛機,或者以有效的行動收回他自己的小飛機。
報復 需要了解事件完整的前因后果,然后再決定具體措施。比如,為什么弟弟把姐姐的布娃娃扔到水里去了?原因可能有很多,也許弟弟會告訴你另一個版本的故事。
試探 用溫和的態(tài)度親切確認告狀方的真實目的。比如微笑著問告狀的孩子“你是不是也想喝點可樂”?無論后來是滿足或是拒絕他的要求,都別忘了強調(diào):“你可以直接和我說的”。
貶低對方 即使狀告得有道理,也不要對告狀行為本身表現(xiàn)出鼓勵的態(tài)度。應批評犯錯的孩子,同時教導告狀的孩子今后如果遇到類似情況時,可以怎樣規(guī)勸、制止對方,而不是到父母面前告狀。
抬高自己 肯定告狀方,但并不批評另一方。比如“你今天確實吃得很好,棒棒噠(不提對方吃得差)”此外,如果孩子經(jīng)常通過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往往說明這個孩子缺乏父母的認同與肯定。父母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養(yǎng)方式,是否過于吝惜對孩子的贊美。對犯錯的孩子進行批評教育,同時在兩個孩子面前重申并強調(diào)應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