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健
中小學生缺乏安全保護意識所引發(fā)的傷害,如今呈上升趨勢,成為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從教育部的統計來看,我國中小學生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數都在1萬人以上,其中,中小學生因食物中毒、溺水、交通事故、自殺等突發(fā)事件死亡的,平均每天都有40多人,相當于每天有一個班的孩子消失,受傷的中小學生就更多了。
很多孩子和父母腦中都有這樣一串問號:遇到突發(fā)事件時,應該怎么保護自己?在生活中我們可能面臨著哪些危險?什么是校園防暴恐?首先我們來關注一下以下近期傷人事件。
2018年4月27日,陜西榆林米脂縣第三中學學生放學途中遭犯罪嫌疑人襲擊,造成19名學生受傷(14女5男),其中7人死亡(5女2男)。經初步審訊,犯罪嫌疑人交代其在米脂三中上學時受同學欺負,后來輟學。遂記恨學生,持匕首殺人。此次行為疑為報復學校,報復社會。
2018年4月21日12時35分許,廣州市白云區(qū)鐘落潭光明村良沙路某五金廠發(fā)生一宗持刀傷人案件。一名男子持刀砍傷4人,其中3人死亡(含1名兒童)。
2018年4月16日12時許,南寧市興寧區(qū)昆侖大道大烏村路口旁發(fā)生一起傷人案件,一名男子持刀砍傷4人,造成1死3傷。
2018年2月11日13時許,北京市西城區(qū)西單大悅城商場內有人持械行兇。警方迅速開展處置,當場將嫌疑男子抓獲,并會同醫(yī)療急救人員及時將現場13名(3男10女)傷者送往醫(yī)院救治。目前,一名女性因搶救無效死亡,其他人員正在醫(yī)院救治,無生命危險。
看到上面的事件是不是很痛心,危險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我們孩子總有離開父母保護的時候,他們該如何保護自己?
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幾種常見危急情況,我們該這樣面對:
一、遇到劫持綁架怎么辦?
“不要動,老實點,把身上值錢的東西拿出來!”這種場景是不是很熟悉,在各種電視電影上都能看到。犯罪嫌疑人手持匕首等尖銳物品在劫持我們的時候,我們該怎么辦?
首先,讓犯罪嫌疑人有安全感。
我們要學會示弱:舉起我們的雙手。只有這樣才能給犯罪分子安全感,如果你是一名劫匪,受害人還用炯炯有神的眼睛看著你,你會不會緊張?這時我們就要做到:
1.(不問話不對視)不要盯著他亂看。
2.把頭低下,不要亂動,把雙手慢慢舉起來,不要試圖解釋,配合劫匪,聽從劫匪的命令。雙手舉起的時候,要慢點,如果太快,犯罪分子會誤認為你要攻擊他,就會傷害你。同時這個動作還有兩個作用:一是向犯罪分子示弱,二是讓犯罪分子看到你手里沒有武器,這樣犯罪分子傷害你的幾率就會小一點。
3.讓犯罪嫌疑人有成就感。
當犯罪嫌疑人高喊:把值錢的東西拿出來,你們會怎么做?是不是立即伸手去掏,這樣危險嗎?對犯罪嫌疑人來說,他怎么知道你會掏出什么東西,萬一是個比他匕首還長的刀呢。所以,你在掏東西的時候犯罪嫌疑人是非常緊張的,他一緊張,持匕首的手就會很容易傷害到你。這時候怎樣能消除這種緊張呢?用舉起的手指向裝有貴重物品的口袋,示意犯罪嫌疑人自己去拿,犯罪嫌疑人拿到有價值的東西之后,對你傷害的幾率又會小一點。
4.讓犯罪嫌疑人有滿足感。就是讓犯罪嫌疑人得到他想要的物資。如果說犯罪嫌疑人辛辛苦苦跟蹤監(jiān)視你,好不容易逮個機會下手了,一樣值錢東西也沒有,是不是會很生氣,他買一把匕首還花錢呢,不是白干了嗎?輕者拳打腳踢,重者扎你一刀,那我們是不是就受到傷害了?有的同學肯定會說身上沒帶錢怎么辦?我們一定要穩(wěn)住犯罪嫌疑人,主動把值錢的東西給犯罪嫌疑人,比如:身上的衣服、鞋子、手表,盡可能地滿足犯罪分子的要求,這樣犯罪分子傷害你的幾率是不是就更小了。
5.被劫持綁架后的應對措施:
不要驚慌,保持鎮(zhèn)定;
不要亂跑亂叫,不要說太多的話,聽從統一的安排;
把手舉起,保持在對方視線范圍之內;不要做出突然的舉動,以免造成誤會;
順從綁匪的指令,避免與其目光接觸,盡量滿足對方要求;
不要試圖激怒他們、反抗和逃跑;
最大限度地保證自己的身體狀況處于健康狀態(tài),不要絕食;
不要試圖逃走,除非有十足的把握;
不要試圖與歹徒搏斗,除非有把握制服對方;
不要試圖報警,除非確信這樣做不會被敵人發(fā)現;
在警方發(fā)起突擊的瞬間,盡可能趴在地上,在警方掩護下脫離現場。
二、遇到暴恐襲擊事件怎么辦?
“不要動、老實點、把頭低下、我們只要錢不要命、把值錢的東西交出來,不聽話的戴上頭套拉出來”,遇到這種情況大家有什么反應?尖叫?還是逃跑?美國校園經常發(fā)生類似槍殺、暴力襲擊事件,劫匪剛進來的時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劫匪進來首先是要控制住現場,很暴躁,如果現場十分混亂,他們很可能會先傷害一個不聽話的,以達到殺一儆百的效果。那我們該怎么做?
我們需要雙手抱頭。不要跟犯罪分子對視,否則他會認為你在挑釁他,迅速躲在桌子或椅背后面,平復下自己的緊張情緒。然后判斷劫匪的犯罪動機。怎么判斷?聽他們喊的是什么?是不是“不要動、只要錢不要命、把值錢的東西交出來”?然后思考剛才劫匪沖進來有沒有戴面罩。為什么要帶面罩?一是怕你看到他們的緊張,二是怕被認出來。
那我們通過劫匪的喊話和戴著面罩這兩點是不是就能簡單地判斷出劫匪的犯罪動機是圖財還是害命。在犯罪嫌疑人控制場面的過程中,首先會看你有沒有聽他們的話,有沒有好奇地東張西望。如果你的衣服太顯眼,是不是稍有動作,都很容易被發(fā)現?然后還跟犯罪嫌疑人沖進來時他們所處的位置有關,通常一個人下意識的關注點在他身體左側,也就是說如果一名犯罪嫌疑人站在班級正前方,在他視野里同學的動作更容易被犯罪分子注意到。
如果你們被綁架的情況已經被發(fā)現,軍警要來解救大家,當軍警沖進來的時候,我們一般會是什么反應?是不是會很激動地站起來,示意軍警你在這里?根據種種案例顯示,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軍警沖進來的第一目的是先消滅有威脅的目標,然后才是解救人質,他們在解救人質過程中,也是會緊張的,如果你突然站起來,就會有可能被當作一個潛在的威脅,所以說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么做?雙手抱頭,讓軍警能看見你的雙手沒有持有武器,趴在地上,如果發(fā)生交火,你的身體姿勢最低,受到傷害的幾率也會降低。
有的同學可能會問,為什么劫匪劫持我不劫持他呢?那么我們該如何避免成為犯罪分子的目標,完成從軟目標到硬目標的轉變呢?不露富、不炫耀、保持低調、不要流露出陌生感、走路帶著自信、留心你的四周、觀察你身邊的情況。這些做法也特別適合我們去陌生的地方應對陌生的環(huán)境。
遇到像剛才一樣,突然沖進來的暴恐襲擊事件我們應該這樣做:
逃跑:試圖選擇安全通道撤離、這時別想著金銀財寶,保證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幫助他人,撤離后報警。襲擊者沖進來的時候,后面的同學或者離門遠處的同學是不是能第一時間瞅準機會跑掉?
躲藏:躲到安全房間并鎖好門窗、手機靜音、關燈、躲到堅固物品后面、保持安靜。
戰(zhàn)斗:如果犯罪嫌疑人,是以殺人為目的,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必須反抗,起來戰(zhàn)斗,攻擊其要害部位,反正襲擊者是來要命的,萬一我們贏了呢?
三、遇到爆炸事件怎么辦?
有沒有同學遇到爆炸?那距離我們時間最近的一次大爆炸,大家知道是哪里嗎?對了,是天津港口。那我們來共同探究一下爆炸的應對。
1.殺傷方式
破片具有質量,因炸彈爆炸時取得部分能量,故在飛越一段距離后仍有殺傷能力,而且有機會穿透堅硬固態(tài)物體而殺傷掩蔽于其后的人員或裝備。
震波因為受到傳播介質的影響會迅速衰減,一定距離以外即不具備殺傷能力。此外,震波很難穿透堅硬固態(tài)物體,躲在掩蔽物后面的人員或裝備可獲得極佳的防護效果。
高熱在炸彈的殺傷效能中并不重要,因為當 空氣膨脹產生的震波迅速朝外擴張時,熱能會迅速轉換成動能,溫度隨即迅速下降。
2.應對方法
不要觸動,采用正確的防護動作,迅速撤離,及時報警,協助警方的調查。
3.防護動作
雙手抱頭護住后腦,防止爆炸后的破片高空墜落;兩腿加緊兩腳后跟靠攏,防止地面周邊堅硬物體通過爆炸沖擊波傷到要害部位;利用雙肘及雙膝把軀干部位撐離地面,防止震波傷及內臟。
四、遇到踩踏事件怎么辦?
1.發(fā)生踩踏事故的原因:人多擁擠,瓶頸流現象,擁擠摔倒。
2.防護動作:側身躺地雙手抱頭護住后腦,防止在踩踏事件中傷及要害;雙膝蜷縮與雙肘靠攏,能夠最大程度地承受更強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