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盼
【摘要】當下我們?yōu)榱松鐣目沙掷m(xù)發(fā)展,也為了建筑能夠向著智能、環(huán)保的方向發(fā)展,發(fā)展綠色智能建筑技術是不容置疑的方法,也是我們現(xiàn)在建筑技術能夠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潮流,同時這也是我們社會國家面臨的主要任務和責任。我們傳統(tǒng)的城市建筑是消耗高材質,產生的效能卻很少,而且對于環(huán)境的破壞也是很嚴重的,現(xiàn)在我們利用智能綠色的技術來移動建筑朝著減少資源損耗,節(jié)約材料能源,最重要的是減少環(huán)境破壞和污染,這就是我們發(fā)展綠色智能建筑的目的,也是我們正在追隨社會發(fā)展必經之路。
【關鍵詞】綠色智能建筑;建筑學;設計
1、綠色智能建筑的設計
1.1建筑方案
綠色智能建筑以開敞大空間結構為主,采用鋼結構、框剪結構、框架結構等形式,大空間結構能夠靈活的布局各功能區(qū);在視覺環(huán)境上較好,空間簡潔美觀,內部空間舒適、立面色彩宜人;為功能用房及綜合布線留足空間,例如設備間、管道敷設空間、強弱電豎井及配線間等;屋內的凈高不小于2.6米,保證一定的層高,走廊高度不低于2.3米;屋頂設計中采用綠化措施,對太陽能也應該合理的進行利用。
1.2建筑外圍護結構設計
根據(jù)國家節(jié)能設計標準要求對建筑外圍護結構進行設計,如果建筑的節(jié)能要求高出國家標準,那么在設計的時候應該具體進行節(jié)能效率的計算,對窗墻面積比及體型系數(shù)進行控制,使其達到國家及地方節(jié)能設計的標準,需要注意的是大面積的玻璃墻不宜設計在建筑的北向和西向。進行建筑外墻隔熱設計和外墻外保溫設計時,采暖房間及非采暖房間的隔墻要設置保溫層;外墻外保溫體系選擇時,要在外墻表面使用熱反射涂料。屋面的隔熱、保溫設計時,首先要采用屋頂綠化及遮陽措施,如果是住宅屋面,則應該考慮通風降溫措施,平屋面盡可能的設置架空層,坡屋面可設置閣樓;公建平屋面以選擇淺色屋頂體系,并涂刷熱反射涂料。在地下車庫以及不需要采暖的房間進行設計時,地下室的頂板應該設置保溫層,懸挑部位的房間及首層架空的建筑底板也應該設置保溫層。在進行整體設計時,應該考慮提高幕墻、外墻的熱工性能,玻璃幕墻盡量采用添加惰性氣體的中空玻璃和真空玻璃,也可以在玻璃窗外貼透明反射膜或者涂刷透明隔熱涂料;外窗設計時,外窗的開啟及施工時,都應該保證建筑的氣密性,外窗的氣密性應該滿足規(guī)范中關于氣密性的要求。
1.3建筑室內環(huán)境設計
(1)采光與日照。進行單體建筑設計時,對日照的判斷應該用計算機軟件進行模擬。如果是住宅建筑,日照應該滿足國家規(guī)范及地方相關規(guī)定中的要求。進行建筑設計時,根據(jù)國家標準要求,計算窗的面積比,如果比值較小的時候,對房間的采光系數(shù)應該進行計算。應該對建筑內部的自然采光采取多種措施進行加強,例如采用屋頂天窗、天井、中庭等可以有效的加強內部采光,此外,在外窗設置散光板、反光板等,也可以將室外的光線引入室內。對于地下空間而言,也應該采用多種方法來加強,可以將地下室設計為半地下室,能直接開窗采光,可以設計下沉式庭院,或者使用采光天窗、窗井等方式來獲取自然光線。
(2)建筑遮陽。對建筑進行遮陽設計時,要考慮到玻璃材料的遮陽性能,一般情況下,在建筑的南向、西向的外窗,玻璃采光頂及玻璃幕墻等處應該采用外遮陽措施,可調節(jié)式外遮陽是最佳的選擇。同時,還應該考慮到房間的日照要求及標準。與景觀設計相結合,在建筑的南向及西向可以種植高大的喬木,還可以種植墻面綠化植物,利用植物來遮擋陽光,實現(xiàn)遮陽的目的。
(3)通風換氣。如果是群體建筑,那么各建筑立面要朝向夏季主導風向,而主要的房間要避開冬季主導風向;建筑的剖面設計、平面空間組織及門窗的設置,要滿足室內自然通風的條件,在夏季如果室外溫度低于28攝氏度時,首先采用自然通風降溫的方法,如果夏季室外溫度過高,要防止熱風大量進入室內。
(4)隔聲降噪。進行總平面設計時,如果單體建筑對噪聲不敏感,那么可以將其安排在小區(qū)的外圍,小區(qū)內不應該有交通干線貫穿,如果建筑距離城市主干道比較近,要加強窗戶、墻體的隔聲性能,可以采用廣告牌、陽臺板等措施來阻擋交通產生的噪聲。如果對高噪聲比較敏感的建筑,盡量不要鄰近,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將噪聲源設置在地下;在設備的選擇上,應該盡可能的選擇低噪聲設備,在設備、系統(tǒng)、機房、管道處,應該采取有效的消聲、隔震、減振措施;對于民用建筑而言,室內背景噪聲及墻體隔聲性能要滿足國家規(guī)范中的要求,可以采用阻尼板、彈性吊頂及浮筑樓板等措施;醫(yī)院、學校、旅館、住宅的門廳,走廊的頂棚及墻面最好采用吸聲材料,大型建筑應該采用吸聲頂棚,這樣就能夠有效的降低人為噪聲的影響。
1.4建筑節(jié)材
對于裝飾用的格柵、飄板等構件,應該與導風、遮陽等功能相結合進行設計,在設置時,充分的考慮風能、太陽能的最大程度利用的問題,大量的純裝飾性構件不宜設置。在建筑材料的選擇上,首先是要考慮建筑的使用壽命問題,對于門窗、墻體等結構材料最好選擇可重復利用的材料。如果是商業(yè)、辦公建筑,出于對室內分隔靈活性的考慮,在隔斷材料的選擇上可以選擇輕質的、可重復利用的材料。根據(jù)建筑所在地的產業(yè)發(fā)展,因地制宜,在滿足安全性、環(huán)保性要求的基礎上,可選擇利用廢棄物作為原料生產的建材,例如粉煤灰、海泥磚等墻體材料,廢紙作為原材料生產的保溫材料,麥秸稈作為材料制成的裝飾材料等。生態(tài)城市的建設方式仍然是以商品化的方式呈現(xiàn)的,對工業(yè)化產品的使用應該提高,降低現(xiàn)場作業(yè),采用干式施工方法,盡量的采用商品預拌砂漿和預拌商品混凝土。在建筑質量得以保證的基礎上,盡量選擇地方建筑材料,不管是主體結構還是局部構件,應該優(yōu)先選擇地方材料。土建與裝修工程可以進行一體化設計施工。
總結:
綜上所述,綠色智能建筑是新世紀建筑業(yè)的新走向,同時也對建筑學在方案設計 、施工圖紙設計等方面對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長遠看,一個設計人員對自身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素質,不僅使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概念更加深入我國的建筑行業(yè),也能讓今后的發(fā)展道路注定更加寬闊。
參考文獻:
[1]溫樹彬.淺析智能建筑的建筑設計和智能化系統(tǒng)[J].建材與裝飾,2017(15).
[2]趙文韜.智能綠色建筑中樓宇自控系統(tǒng)的設計[J].城市建筑,2017(2):15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