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摘要】隨著國民經(jīng)濟和城市建設的快速發(fā)展,我國基坑工程的技術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在基坑設計與施工中也涌現(xiàn)了許多問題。本文對基坑工程的設計和常用的支護結構類型進行了闡述和對比。希望對基坑工程設計施工中如何選擇合理的支護結構型式、控制基坑變形、有效防止支護結構失效、減少基坑工程事故的發(fā)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基坑支護;結構設計
建筑基礎是建筑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影響著整個建筑的經(jīng)濟和安全。由于工程具有工程量大、技術難度高、不可預見的因素多得特點,所以對其安全可靠性嚴格要求,否則不但會影響基礎和基坑本身,而且會影響周邊環(huán)境。因此要求設計時要全面考慮、仔細、認真。
1、基坑支護結構設計基本要求
基坑支護工程是一門系統(tǒng)的工程,又是一門風險工程,技術人員應該充分認識各類支護結構的優(yōu)、缺點及適用范圍。支護結構設計的基本要求是:不僅要保證支護結構本身的安全,還要保證周圍建筑和地下管線的安全。所以,在設計和施工時,要嚴格控制圍護結構和周圍土體的變形。確保在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設計,節(jié)省造價,方便施工,縮短周期。
1.1 設計原則
為保證支護結構安全正常使用,必須滿足以下要求:(1)支護結構不能滑動;⑵支護結構不能傾覆;⑶支護結構不能有過大的水平位移;⑷支護結構不能有過大的沉陷;⑸保證支護結構本身的強度足夠;⑹保證地基的強度足夠;⑺保證周圍建筑物安全,位移及沉降控制在允許范圍內;⑻保證基坑底部的隆起、回彈在允許范圍內.不發(fā)生滲流及管涌等;⑼支護方案安全可靠,而且是經(jīng)濟的優(yōu)化方案。
1.2 設計內容
基坑工程圍護體系設計一般包括下述內容:(1)圍護體系的選型,包括圍護結構型式和止水體系;(2)圍護結構的強度和變形計算(對錨撐結構,包括錨固體系或支撐體系);(3)止水體系的設計計算;(4)基坑內外土體穩(wěn)定性驗算;(5)基坑挖土施工組織設計;(6)監(jiān)測設計及應急措施的制定。
2、基坑支護結構設計理論
2.1 常用基坑支護結構型式及合理選型
基坑圍護方案設計的首要任務就是選擇合適的支護型式,每種支護型式的適用范圍和特點也很不一樣,造價相差可能相當巨大。因此,合理的選擇基坑支護型式不僅可以保證施工的安全,還可以節(jié)約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2.1.1 基坑支護選型的原則
選用圍護體系的基本原則是安全、經(jīng)濟、方便施工和因地制宜。
(1)安全不僅是指支護結構本身要安全,還應當保證基坑開挖以及地下結構的順利施工,保證鄰近的建筑物、構筑物以及市政公用設施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2)經(jīng)濟不僅是指設計和施工圍護體系所需的工程費用,而且還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①挖土是否方便;②安全儲備是否足夠;③工期是否合理;綜合考慮以上幾個方面,確定該方案是否經(jīng)濟合理。
(3)方便施工也是圍護體系的選用原則之一。方便施工不僅可以降低挖土費用,而且可以節(jié)省工期,提高支護結構的可靠性
(4)圍護體系的設計還應做到因地制宜,不同地區(qū)的地質條件差別很大,我們應當根據(jù)現(xiàn)場的工程地質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選用合適的支護形式,進行圍護方案的設計。
2.1.2 常用基坑支護類型分類及其特點和適用范圍
隨著基坑工程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在實際工程采用的支護型式越來越多,按照支護結構受力特點劃分可歸并為樁墻結構(排樁或地下連續(xù)墻)、土釘墻結構,重力式結構(水泥土墻)、拱墻結構幾種基本類型。下面僅介紹幾種常見的支護結構的特點及適用范圍。
(1)放坡開挖
當施工現(xiàn)場有足夠大的放坡場地,開挖深度不深(一般小于5M)并且地基土質較好時可以考慮采用放坡開挖。放坡開挖一般費用較低,能節(jié)約施工成本。在放坡開挖的過程中,為了增加基坑邊坡穩(wěn)定性,減少挖土土方量,放坡開挖常結合簡易圍護。
(2)土釘支護
在基坑開挖坡面,用洛陽鏟成孔或機械鉆孔,孔內放鋼筋,并注漿,在坡面安裝鋼筋網(wǎng)并噴射混凝土,使土體、鋼筋與噴射混凝土面板結合,成為深基坑土釘支護。土釘支護施工設備較簡單;施工速度較快,節(jié)省工期,造價較低。
土釘支護適用于地下水位較低的黏土、砂土、粉土地基,基坑深度一般在15m以內。不足之處是土釘在基坑外,一般會侵占紅線外的地下空間,對以后的地下空間開發(fā)應用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3)水泥土重力式擋墻
水泥土重力式擋土結構一般適用于軟土地基,支護的深度不宜超過7M,基坑周邊需有一定的施工場地。平面布置有格構式和密排式。
(4)排樁支護
當基坑的開挖深度在6~10m,開挖場地有限,而不能使用放坡開挖或者攪拌樁支護時,可以考慮使用排樁支護。排樁是采用密排或者具有一定間距排列的樁組成的擋土結構。當基坑不大深時,可以采用無支撐式(懸臂式);當基坑較深時,可以結合鉗桿、支撐等配合組成擋土結構。
排樁的樁型通常有人工挖孔樁和鉆孔樁兩類,一般人工挖孔樁的樁徑不宜小于800mm,鉆孔樁的樁徑不宜小于600mm,排樁的樁型和樁徑應根據(jù)項目的工程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再結合施工條件確定。
(5)地下連續(xù)墻
地下連續(xù)墻主要有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連續(xù)墻和預制鋼筋混凝土連續(xù)墻兩種,通常地下連續(xù)墻一般指前者。地下連續(xù)墻有如下優(yōu)點:施工震動小、噪聲低,墻體剛度大,對周邊地層擾動小。
(6)復合型
為了節(jié)省工程造價,根據(jù)工程地質條件的好壞,同一個基坑的不同地段可以采用不同的支護結構。例如很多深基坑工程在開挖時先放坡開挖1~2米,然后再采用別的圍護結構。
(7)鋼板樁
鋼板樁支護一般適用于土質較松軟的或對變形要求較低小規(guī)模的基坑工程項目中,鋼板樁的抗彎剛度小,變形大.施工快,一般需要加支撐。根據(jù)其加工制作工藝的不同可以分為:熱軋/拉森鋼板樁、冷彎薄壁鋼板樁。
(8)支撐體系
支撐形式一般有混凝土支撐、鋼支撐和錨桿等。支撐體系的選擇不同的地區(qū)很不一樣,視各地的工程地質條件而定,例如上海地區(qū)軟土比較多,主要以撐為主,而在廣東等一些地質條件較好的地區(qū),則常常采用錨桿。撐和錨各有其優(yōu)、缺點。
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合理的選擇基坑的支護型式,我們必須深刻地了解各種支護型式的優(yōu)、缺點以及合理性,只有這樣,當我們在進行圍護結構的設計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參考文獻:
[1]楊海林.建筑深基坑支護優(yōu)化設計研究及應用[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
[2]白洪潮.深基坑支護技術方案的選擇及其優(yōu)化設計[D].長江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