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
老王夫婦在朋友家看到一個特別漂亮的書柜,主人介紹了它的各種優(yōu)點,二人邊看邊聽,贊不絕口。問清品牌、出售商店、地點、價格后,他們立即表示,第二天一定要去買一個同款書柜。聽夫婦二人的口氣,頗有若是沒有此書柜,簡直是白活了一輩子的氣概。
中間還經(jīng)歷了一個價格貴與不貴的心理辨析過程。一開始,聽說書柜售價為四千多元,老王夫婦認(rèn)為太貴了。朋友分析說,四五十年前,他買過一個寒磣得多的書柜,價格是一百八十九元,接近他月薪的三倍。而現(xiàn)在,這個相對豪華的書柜,只不過是他一個月的工資,有什么貴的呢?
老王夫婦聽了,覺得眼前一亮,人生似乎進入了新境界。
本來老王夫婦次日就要去買書柜的,誰知被別的事耽擱了。直到一個多月后,老王夫婦來到了朋友介紹的那家家具店,那款書柜就放在門口熱銷品部分。問問價錢和性能,與朋友說的無異,可夫婦二人突然心有不甘。怎么著,幾千塊錢的東西,購物過程怎能如此潦草?便又樓上樓下,看了許多書柜、酒柜、藝術(shù)品柜和組合柜。
他們看花了眼,又想是不是真要買朋友家那一款呢?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他們在那家家具店逗留了一個多小時,仍然拿不定主意。
如此這般,天黑下來了。到底買哪種?還沒定呢。
忽然,老王看到一個餐桌,覺得不錯,便建議干脆買個餐桌算了,也別白來一趟嘛。最后,夫妻倆買了個輕便、舒適且廉價的餐桌回去。
一周后,二人都有些后悔,還是友人家那款書柜好,而且顯然更適用。
兩個半月后,夫婦又到了那家家具店,發(fā)現(xiàn)那款書柜已經(jīng)漲價百分之三十九了。(摘自《尷尬風(fēng)流》商務(wù)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