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佩旋
【摘 要】
小學音樂作為藝術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應當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音樂過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性學習,主動獲取知識,把音樂課真正上成學生主動學習的課,讓音樂課真正地“活”起來。
【關鍵詞】
小學 音樂 生活 表演 方法
一直以來,許多的音樂教師把音樂課上得理性有余,情感不足,孩子們在其中找不到樂趣,因此也不能進入音樂,喜歡音樂。有感于此,我堅持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音樂教學氛圍,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努力讓音樂課“活”起來。
一、開放音樂課堂,為音樂知識注入生活氣息
開放的音樂教學是指音樂教學的多元性。小學生天性活潑、想象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總是通過各種動作表現(xiàn)出來。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為了讓課堂成為學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臺,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平等、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讓他們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華。我們教師根據(jù)兒童好動的心理特點,把少兒的音樂學習與游戲、舞蹈有機結合起來,讓少年兒童過自身的活動,把聽、視、觸等各種感覺活動和唱歌、表演、舞蹈等結合起來,從而把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蹦蹦跳跳地進入音樂世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培養(yǎng)思維能力,同時也受到美的熏陶。
二年級音樂童話《龜兔賽跑》就是一首音樂語言非常豐富的教材,小學生單純聽是很難深入理解抽象的音樂語言的。所以上課時,我先掛了一幅大森林的圖畫出來,每人扮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動物,并隨音樂“動起來”。賽跑時,我選出兩位表現(xiàn)力強的小朋友扮演龜和兔,其余的還是原來的角色,隨著音樂的發(fā)展,邊欣賞邊表演,“龜”和“兔”真的賽跑起來,其他“小動物”一會兒亂蹦亂跳,一會兒“加油、加油”喊聲連天,在“動”中他們完全融進了音樂之中,初步理解了音樂語言,同時受到思想上的啟迪和教育。
在這種自編、自導、自演的實踐活動中,音樂是充滿魅力和靈性的造物,與生活息息相關。在音樂課堂上,把生活經(jīng)驗音樂化,音樂問題生活化,既激發(fā)了學生對音樂濃厚的興趣,孩子們的身心也得到了發(fā)展,天真活潑的個性得到了解放。他們完全沐浴在優(yōu)美的情境中,充分感受音樂的美,激化和深化學生心中對音樂美的熏陶。
二、豐富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
音樂是一種善于表現(xiàn)和激發(fā)感情的藝術,可以說,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感情體驗的過程。任何一首歌曲都是藝術家的情感產(chǎn)物,它通過音樂特有的方式來表現(xiàn),教師應充分挖掘音樂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去體驗音樂中的情感,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音樂的審美實踐與創(chuàng)造中逐步發(fā)展與豐富。由此,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撥動學生情感的琴弦,用愛心與激情在孩子們情感世界里播種出絢麗的彩虹。讓他們帶著一份真情去體驗音樂,使之產(chǎn)生共鳴,愉快地進行教學。
一首《賣報歌》曾把我的眼淚推向懸崖。那一刻,課堂格外安靜,孩子們的情感完全被我的感情牽引著,連平時愛在課堂上搗蛋的學生也一個勁地深情地望著我,也許他們也能體會到了個人的溫飽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激發(fā)了孩子們立志報效祖國,熱愛祖國的感情。愛是一個永恒的故事,愛是一根接力棒,我們只有把愛一代一代傳下去,用愛的魅力感染學生,完成“治人先治學”的使命。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樂就是情感的藝術。通過音樂教學活動,塑造孩子美好心靈,使其靈魂得以凈化、情感得以升華,最終實現(xiàn)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作用。
三、讓學生自唱——感受美
自唱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是滿足學生“自我認知”的需要,要求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學習手段,達到初步會唱、唱準歌曲的目的。低年級同學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書上的插圖理解歌曲的內(nèi)容、情感,通過教師彈琴、范唱或者播放多媒體來學習歌曲。中、高年級的同學則根據(jù)已有的樂理知識和識譜能力在老師琴聲的引導下,進行看譜唱詞的試唱練習。教師間或在行間巡視,和學生交流,學生匯報哪幾句比較難,整首歌曲中最美、最好唱的是哪幾句,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難點,并請會唱的同學做小老師教唱,對他們通過努力依然無法解決的問題,老師再通過彈琴、范唱或放錄音進行點拔。這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復習舊知獲取新知識的學習實踐,自己發(fā)現(xiàn)難點、解決難點,不斷提高音樂素養(yǎng)。
四、在“自主、合作、創(chuàng)新”中創(chuàng)造美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新課標》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內(nèi)容、形式 和情景,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小學生由于受年齡局限,審判趣味是狹窄的。這樣我們就必須要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音樂教學環(huán)境,用“競賽”評比等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音樂教學活動……總之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他們通過主動“玩”,充分體驗了音樂作品的歌詞美、旋律美、節(jié)奏美、力度美……培養(yǎng)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審美趣味,提高了學生的音樂鑒賞力、音樂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
總之,新課堂理念下的音樂課堂教學,不僅應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方法,更應使學生人文素養(yǎng)得到提高,教師是整個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服務者的角色,引導、協(xié)助學生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音樂作品,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進而促進學生情感體驗、自我表現(xiàn)等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這樣的課堂才能煥發(fā)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小學音樂綜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策研究【J】.都市家教,2013
【3】小學音樂教學中節(jié)奏訓練方法探析【J】.音樂時空,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