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在我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班里從縣城轉學來一個女孩兒。那會兒交通不方便,我們農村的孩子,一年都去不了一次縣城,縣城在我們眼里就是個神圣而遙遠的地方。而女孩兒的到來,無疑就像一股春風,一下吹活了班上所有的人。
大家都不由自主地圍著女孩兒轉,不由自主地被她吸引。她性格開朗,會講故事,會唱我們從來沒聽過的兒歌,還總會拿出新奇的玩意兒。我記得有一次,女孩兒把一個硬皮日記本帶到了學校。那當然不是普通的日記本,里面每一頁都貼上了彩色的圖案,有動畫人物,有花,有樹,有小動物。她還把這些圖案認真做了整理,然后根據(jù)圖案編出一個個好玩的故事。更讓我們吃驚的是,這些圖案竟然是她從廢棄的食品包裝袋、糖紙、舊書上剪下來的。
我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也像我一樣,反正我回家后便開始瘋狂地搜索,并且還把弟弟拉上,告訴他,我要給他制作一本故事書,要有彩色插圖。弟弟很聽話,跟著我四處搜集,然后我再把覺得可以利用的圖案剪下來。
那時我還真為此癡迷了好一段時間,天天低著頭走路,見到角落里、柴禾堆旁有塑料包裝袋,都忍不住過去翻一翻。但慢慢地這種熱情消退了,因為在我們這個小村子里,根本很難搜集到那樣好看的包裝紙呀。
“哎呀,我們可以買啊!”弟弟有一天突然說道。我頓時眼前一亮,心想,對啊,小賣部里有好多好看的包裝袋,可以買呀。但是錢怎么來呢?我和弟弟自然沒錢,爸媽從來不會隨便給我們零花錢,那怎么辦?這又難住了我。
后來,我想到了一篇課文里說,一個女孩兒在地里干活,挖到一塊鉆石,最后她把鉆石上交了國家,得了獎勵。我腦袋一熱,心想,如果我和弟弟能撿到寶,那不就發(fā)財了嗎?這個想法讓我興奮了好幾天,最后我竟然傻乎乎地堅信,我們一定可以撿到寶貝!
那時有好多走街串巷收古董的來村里,每家每戶似乎也都能找出一兩個不起眼的破盤子、破碗,然后賣上幾塊錢。我親眼看到我家喂貓的那個綠色小瓷碗,被媽媽賣了足足五塊錢。所以我和弟弟決定,我們不去地里挖鉆石了,我們就找瓷器。
接下來的日子,我和弟弟四處尋找破盤子、破碗、破瓦罐,翻遍周圍所有可能藏著寶貝的地方,最后在水塘邊的一片蘆葦叢里,我還真發(fā)現(xiàn)了一個破碗。那個碗一半陷進淤泥里,一半露出來,上面布滿黑乎乎的紋路,看不出是碗上的花紋還是淤泥。我篤定地認為,那就是個遠古朝代的瓷碗,尤其是那黑黑的花紋,越看越像一個穿著古裝、打著燈籠的宮女……
我和弟弟費盡力氣,硬是把它從淤泥里摳出來拿回了家。我們用了一大盆水把淤泥清洗干凈,可上面還有一層黑色的污垢洗不掉,散發(fā)著一種刺鼻的怪味。我和弟弟正納悶的時候,媽媽從屋里走出來,她看了我們一眼說:“你們弄這個破碗回來干嗎?這是屋后老奶奶熬草藥用的。”我和弟弟一聽,嚇得把碗甩出老遠,因為我們都知道屋后的老奶奶得了重病。
從那之后,我和弟弟再也沒去撿過什么東西,我也再沒做過什么發(fā)財夢,但這件事卻成了我們童年時期最好笑也最難忘的一件事。
趙靜,筆名趙卯卯,兒童文學作家,有短篇小說、童話發(fā)表于《少年文藝》《兒童文學》《讀友》 《童話世界》 《小星星》等雜志,已出版長篇童話《我和銀扣的奇幻之旅》《我們都來種星星》,曾獲第三屆“大白鯨世界杯”原創(chuàng)幻想兒童文學大賽銀鯨獎、“讀友杯”全國兒童文學大賽作家組銅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