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能顛覆自我,從不循規(guī)蹈矩的藝術(shù)家徐冰,
他的藝術(shù)靈感來自大千世界,以及那些
看似微小,又暗含著特殊意義的日常。
1.印象深刻的旅行是不久前和團隊去參加洛迦諾電影節(jié),那是一個平凡、美麗的瑞士小鎮(zhèn)。這個電影節(jié)非常有親和力,概念也很前沿,六七千人在大廣場上看露天電影,這種感覺太好了,讓我想起小時候坐著小板凳在操場上看電影的日子。
2.我對酒其實不太懂,但喜歡用威士忌加牛奶和蜂蜜來助眠。
3.一些新鮮的社會現(xiàn)象對我有啟發(fā)作用,像“抖音”這種視頻平臺,當然有它的討厭之處,但有價值的東西常被討厭的東西包裹著,你要有能力穿透它,摸到它。
4.我很喜歡日本音樂人半野喜弘為我的作品《蜻蜓之眼》創(chuàng)作的音樂。
5.休息時,我喜歡待在紐約的Williamsburg,也是我的工作室所在地,有著濃郁的藝術(shù)與文化氣氛。
6.我不收集藝術(shù)品,但我收集有特殊含義的東西,比如上個世紀的最后一天和這個世紀的第一天,我都收集了一摞《紐約時報》。
7.家中有一臺老電視是跟隨我多年的物件,打開之后還能使用。
8.倫敦泰特美術(shù)館的“畢加索1932”讓我印象深刻,主題是他的一位情人對他這一年在藝術(shù)形式上的影響。
9.我跟貝老很熟,他設計的盧浮宮那么簡潔,具有沖突性,很了不起。
10.這把椅子是當初裝置作品《鳳凰》的余料制成的,全部來自廢舊回收品,這樣的家具對我來講也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