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超然
【摘要】自《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頒布實施以來,我國各地掀起一輪又一輪對于識字教學探討和研究的熱潮。小學階段又是學生識字寫字的初始階段,尤為重要,本文將通過分析現階段小學識字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識字教學的目標和內容,提出了有關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應旨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養(yǎng)成良好的識字習慣,有獨立識字的意識。
【關鍵詞】素養(yǎng);文化;漢字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小學識字教學的現狀
(一)學生識字通過機械記憶
小學生的課程中識字量的任務比重較大,教師往往為了完成任務而用大量記憶漢字的方法,而這些方法往往都停留在教法的層面上,只關注量的多少,很少關注到學法層面上,不給學生充足的學習空間,在教學活動中往往也是教師講解得較多。
(二)忽略了識字內容與學生的年齡特點
對于小學的學生來說,他們是學齡初期的兒童,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有共同的心理特征就是好玩,對什么事物都很好奇,但是因為處于發(fā)展期,專注力時間很短,長時間在某一事物上,就會厭煩,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記憶力比較強,容易記憶也容易忘記,而教師只是一味地讓學生對著字、詞重復地看和讀,枯燥無味。
(三)識字教學限定于課本知識
教師缺乏變通意識,教學常常停留在課本中的知識,使語文學習遠離了生活,并且過于強調課堂中學習,缺少課后的引導實踐。
二、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目標和任務
識字的教學目標主要集中體現在義務教育階段,在課程總目標中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學會認讀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的常用漢語言文字。
本文中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語言建構與運用是其他素養(yǎng)的基礎,而對應的就是識字能力,這也決定了識字教學對于學生的重要性。因此,為了完成語言建構與運用作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地位,在識字教學中應注重把握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在理解的基礎上合理運用,使識字教學目標和任務更符合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
三、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具體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階段性特征,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guī)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睂τ谛W階段的學生,更有其自身學習特點,結合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元素,采用恰當的識字教學方法,促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能力,為以后的閱讀和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在識字教學中方法要從單一到綜合
注音識字教學是現在小學課本中比較普遍的識字教學方法,但是,在識字教學中,單獨使用一種教學方式未免枯燥,學生失去對課堂的期待。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活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融會貫通,靈活轉換,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同時,減輕教師的負擔,又能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
(二)在識字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
在小學中,使用較多的還是傳統的識字教學方法,教師一味地講,學生被迫接受,強迫記憶,這樣看起來學生把老師講的字都記住了,但是學生的識字能力并沒有變化。教師可以轉變方式,在教學中把學生作為主體,面對生字的時候,先激起學生的好奇心,一步步引導學生自己探究,這樣就會讓他們再遇到生字的時候自己會有探究的欲望,從而識字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在識字教學中根據年齡特點設計游戲化識字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期,有這個年齡階段的特點,他們很喜歡游戲,在識字教學中,老師就要把自己的教學內容通過游戲的模式讓學生參與進來,寓教學于游戲中,學生就能在寬松自主的氛圍中獲得并鞏固知識。
(四)在識字教學中滲透文化內涵
漢字都是經過漫長的歷史,才會形成現在的音、形、義,每一個漢字都有它自身獨特的義。如“人”字,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做好一個人就要你來我往,相互支持。讓教師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抓住漢字的特點,探究其文化內涵,追溯其本義,讓學生不僅學到了生字還了解了它的由來。
(五)在識字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識字意識
在小學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觀察周圍的漢字,不要只局限于教材中的字詞,要擴展到家庭生活里、社會環(huán)境里等,這些離不開漢字的地方。再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家長積極引導學生在不同的場合主動識字,看到漢字就有識字的意識,力求達到識用結合,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識字能力。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識字寫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尤其是識字,直接影響學生之后的閱讀與寫作能力,作為小學教師,尤其要注意抓住學生識字的關鍵期,認識到識字能力作為語言建構與運用的基礎,掌握識字教學的策略,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意識,從而提升學生對漢字的認知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倪文錦.中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張中原,徐林祥.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新編[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5.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