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青
【摘要】本文首先論述了小學語文科目對小學生情感教育的重要意義,其次從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愛以及培養(yǎng)學生對人的愛這兩個方面具體闡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如何實施情感教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小學所有教學科目中,語文相對來說是比較重視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產(chǎn)生正面影響的科目了。小學生充滿了活力,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探索的欲望,是形成初步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因此,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那么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中應該如何進行情感教育呢?本文主要就這一問題展開討論。
一、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愛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描述自然景物和自然現(xiàn)象的文章。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環(huán)境,它為我們提供能源、空氣、資源等,并且人類在自然中總能得到放松,心靈也可以在自然中得到慰藉。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相關課文時,不僅要重視學生對生字的認、讀和記,更要通過課文讓學生領會課文中描寫大自然的意境美,感受大自然的美。
如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中的課文《秋天》通過簡短的文字描寫了秋天常見的景物。因為學生剛升入小學,生字對于他們來說有一定難度,并且他們能夠理解的事物也是有限的,所以這篇課文比較簡短并且描寫的事物也較少。學生在學習完這篇課文之后,應該能夠了解秋天的典型特征并且能夠欣賞秋天這個季節(jié)獨特的美、萌發(fā)對秋天的喜愛之情。情感目標的實現(xiàn)建立在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之上,因此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學習課文中的生詞和理解文中所描述的事物和場景。首先學生要理解的是秋天,雖然在幼兒園也涉及與季節(jié)相關知識的學習,但剛升入小學懵懂的一年級小學生可能不一定知道什么是秋天,因此教師要提前評估學情,以便在備課時做好充分的準備。文中關于秋天的第一句描述是“天氣涼了”,教師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生活中的經(jīng)驗來理解這句話。下雨、刮風、下雪、天晴等天氣都有不同的表現(xiàn),引導學生回想起在這些不同的天氣里都會出現(xiàn)哪些事物以及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教師還可以結合不同天氣的圖片增加學生的感性經(jīng)驗?!皼觥边@個字同樣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理解。第二句關于秋天的描述是樹葉黃了、樹葉從樹上落下,這是秋天的一個典型特征。因為這是一年級上冊的課文,開學時正值秋天。教師還可以收集落葉,用實物增強學生的理解,并且網(wǎng)絡上有很多關于落葉的漂亮圖片和視頻,教師為學生展示這些圖片和視頻可以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秋葉的美麗。課文最后一句描寫的是秋天的大雁。大雁是秋天里常見的鳥類,并且還包含了相關的科學知識。因為秋天的天氣涼了,大雁要飛到溫暖的南方去,并且它們飛行的隊伍是有規(guī)律的,要么是排成“人”字、要么是排成“一”字。教學在引導學生理解秋天大雁的內容時,還可以教給學生關于大雁的科普知識。教師調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并結合圖片視頻以及實物等讓學生充分了解了文中所描述的秋天的典型特征和典型事物。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補充秋天還有哪些特征,比如秋天會有哪些水果和蔬菜呢?農民伯伯在秋天會做什么呢?可以引發(fā)學生對秋天人事物的觀察、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的好習慣,也可以豐富學生對秋天的認識,進而感受到在大自然規(guī)律下四季更替的神奇現(xiàn)象,感受大自然的獨特魅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還有很多描寫大自然的課文,有的課文描述我國某一地區(qū)的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事物,有的課文還描述了自然界中存在的神奇現(xiàn)象。通過學習這些課文,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還可以通過它們增加對大自然的認識,感受自然的獨特魅力,萌發(fā)對祖國河山的熱愛,產(chǎn)生國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將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升華為熱愛祖國的感情。如仍然是小學一年級上冊的課文《江南》就描述的我國江南地區(qū)的典型作物—蓮,以及描述出江南是魚米之鄉(xiāng)。教在引導學生學習時可以學生易于理解的方式為學生講解什么是江南,如果當?shù)鼐褪墙系貐^(qū)就更好理解了,如果不是還可以利用學生去江南地區(qū)旅游的經(jīng)歷以及網(wǎng)絡上關于江南的圖片視頻等。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學生應該知道在我國的某一個地區(qū)叫作江南,它有漂亮的荷花還有可以食用的蓮子和魚蝦。激發(fā)學生對江南地區(qū)的喜愛,感受祖國的地大物博,從而更加熱愛祖國。小學二年級課文《植物媽媽有辦法》則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描述了自然界中不同植物繁殖的不同方法。用擬人手法更符合小學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將復雜的自然現(xiàn)象擬人化,學生更容易理解。通過學習本篇文章,學生認識了蒲公英、蒼耳以及豌豆繁殖的方式。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或者與爸爸媽媽一起探索自然界中的其他植物媽媽的孩子是怎樣旅行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另外,不僅可以引發(fā)學生對自然的喜愛,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現(xiàn)象探索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
二、培養(yǎng)學生對人的愛
小學語文課文中不僅有大量描述自然的文章,還有很多課文描述了人與人之間可貴的感情。通過對這些課文的學習,應該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課文中表達出的情感并且調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進一步加深理解,從而學做一個懂感恩、善于感受情感和表達自己情感的人。
小學語文課本《地震中的父與子》,講述了1994年洛杉磯大地震中父親不顧危險突破生命極限,在廢墟中最終找到自己孩子感人故事。教師應該善于引導學生充分感受到父親對孩子無私的愛以及孩子對父親的信任,可以強調地震發(fā)生時環(huán)境的惡劣、父親毫不放棄的尋找以及父子相擁時的感動,便于將學生充分帶入情景,進而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家人對自己無私的愛,進而產(chǎn)生對家人的感恩之情。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