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驕
2017年1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全國精神文明建設(shè)表彰大會代表合影時,拉著全國道德模范黃旭華的手,邀請這位站在人群中的老人坐在自己身邊。溫暖人心的一幕,讓人們再一次熱議這位老人的名字,再一次銘記他的卓越功勛。黃旭華,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shè)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19研究所名譽所長,為了國家的核潛艇事業(yè),他30年隱姓埋名,60載風雨兼程,年逾九旬依然老驥伏櫪。他的人生,就像深海中的核潛艇,神秘,更負神圣的使命;無聲,卻有無盡的力量。
成就:卓爾不凡
正如錢學森、鄧稼先等老一輩科學家的貢獻一樣,評價黃旭華院士的成就,一定要放到歷史長河中去考察,放到大國重器的維度去領(lǐng)略。64年前,美國“鸚鵡螺號”核潛艇首次試航,宣告核動力潛艇誕生。不久,蘇聯(lián)也宣告核潛艇下水。這給新生的中國帶來巨大壓力。
幾年后,毛澤東表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誓言堅定,讓黃旭華等一代科研工作者心潮澎湃。黃旭華暗下決心:“這輩子非要把核潛艇搞出來不可。”從那時起,他便與核潛艇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一輩子都獻給了摯愛的核潛艇事業(yè)。
當時的中國,一窮二白,完全依靠自己,研制核潛艇的難度可想而知。黃旭華所在的研究團隊,一沒有任何資料,二沒有任何設(shè)備,甚至沒有人見過核潛艇。研究啟動后,他們大海撈針一般從國外新聞報道中搜羅有關(guān)核潛艇的只言片語,用算盤和計算尺計算與核潛艇相關(guān)的大量數(shù)據(jù)。為保證計算準確,科研人員分為幾組分別計算,結(jié)果不同就重來,直到得出共同的結(jié)果。他們不分晝夜加班加點,毫無怨言。零下20多攝氏度的深夜,聽說有情況,掀起被窩就走。一次,有人從國外帶回兩個美國華盛頓號核潛艇模型玩具,黃旭華喜出望外。掀開玩具窗戶,里面密密麻麻的“設(shè)備”,竟和他們一半靠零散資料一半靠想象畫出的圖紙基本一樣。
功夫不負有心人,十年磨劍終有成。黃旭華和同事們荒島求索,在世界核潛艇史上寫下光輝篇章:1970年12月26日,中國海軍第一艘核潛艇——091型攻擊核潛艇下水,4年后的建軍節(jié),它被命名為“長征1號”,正式服役。至此,中國成為繼美國、蘇聯(lián)、英國、法國之后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1988年4月29日,中國核潛艇首次進行深潛試驗。一個撲克牌大小的鋼板,承受水的壓力是一噸多,一百多米長的艇體,任何一塊鋼板不合格、一條焊縫有問題、一個閥門未能封緊,都可能導致艇毀人亡。危險性可想而知。試驗開始前,有幾個艇員偷偷給家里寫信,擔心“萬一回不來”,更多人在宿舍默默哼起《血染的風采》,“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時年64歲的黃旭華當即決定一同下潛,讓艇員們有了信心。隨著核潛艇里接連傳出100米、200米……的指令,黃旭華表情平靜、指揮若定。試驗成功,這個世界上第一位親自參與核潛艇深潛試驗的總設(shè)計師,出艇后即興寫詩明志:“花甲癡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作為我國核潛艇總體設(shè)計研究負責人,黃旭華為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從無到有、第二代核潛艇的跨越發(fā)展和第三代核潛艇的探索趕超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黨和人民也給予他崇高榮譽,他先后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shù)成就獎”“十大海洋人物”“感動中國”2013年度人物、“中國好人”、全國道德模范……
奉獻:國而忘家
“當祖國需要我沖鋒陷陣的時候,我就一次流光自己的血;當祖國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流血的時候,我就一滴一滴地流?!边@是黃旭華對祖國的承諾,也是他一輩子的執(zhí)著踐行。
剛加入核潛艇研制工作,領(lǐng)導就給黃旭華他們提出要求:“時時刻刻嚴守國家機密,不能泄露工作單位和任務(wù);一輩子當無名英雄,隱姓埋名;進入這個領(lǐng)域就準備干一輩子,就算犯錯誤了,也只能留在單位里打掃衛(wèi)生?!秉S旭華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但是,為此付出的代價,又何止是30年的隱姓埋名?有家不能回,有親不能養(yǎng),有苦不能說,常人幾乎難以承受。
上世紀50年代的一個公歷新年,黃旭華出差到廣東,經(jīng)組織批準回了趟汕尾老家。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母親送別兒子時,留下了簡單幾句期盼:“你從小就離開家,那時候戰(zhàn)爭紛亂,交通不便,你回不了家,現(xiàn)在解放了,社會安定,交通恢復了,父母老了,希望你常回家來看看。”黃旭華流著眼淚滿口答應。他沒想到,這一離別,就是30年;再相會時,父親和二哥都已去世,母親也已滿頭白發(fā)。最令他傷心的是,父親病重,他沒能回去,父親去世,他也沒能回去,父親直到去世也只知道他在北京,在什么單位、在哪個地方、在干什么,一概不知。
1987年,上?!段膮R月刊》刊登長篇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描寫了中國核潛艇總設(shè)計師的人生經(jīng)歷。黃旭華把文章寄給廣東老家的母親。文章中只提到“黃總設(shè)計師”,沒有名字,但文中“他的妻子李世英”這句話讓母親堅定地相信這個“黃總設(shè)計師”就是她的三兒子。母親把子孫叫到身邊,說了一句話:“三哥(黃旭華)的事情,大家都要理解,都要諒解?!?988年,兩鬢斑白的黃旭華回到廣東老家,見到了93歲的母親。黃旭華眼含淚花:“人們常說忠孝不能雙全,我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p>
黃旭華一心研制核潛艇,他的后方是妻子李世英毫無怨言的堅守。1956年,黃旭華與李世英結(jié)婚,次年大女兒黃燕妮出生。他開始研制核潛艇后,幾十年李世英獨自操持著家里的大事小事。在女兒心中,“父親的功勞有一半是母親的?!眹沂姑?,讓黃旭華幾乎沒有與家人相聚的時間。小女兒從小想讓父親帶她去劃船的愿望,到現(xiàn)在都沒實現(xiàn)。女兒記憶中,父親在家時間最短的一次不到24小時。偶爾回家一趟,三個女兒給父親開玩笑說:“爸爸,您又回家‘出差了?!?/p>
為國家,一生無悔。為事業(yè),百折不回。他說:“這輩子沒有虛度,一生屬于核潛艇、屬于祖國?!?/p>
敬業(yè):退而不休
1988年,在完成中國第一代核潛艇深潛試驗和水下運載火箭發(fā)射試驗后,黃旭華把這個使命般的接力棒傳給了第二代核潛艇研制人員。此后近30年里,他沒有停下腳步,依然以崇高的使命感、責任感,給年輕一代當“啦啦隊”,“關(guān)鍵時刻給他們撐腰”,還扮演“場外指導”,“不做教練員,只在做大試驗出問題時,幫他們看看?!?/p>
直至今日,90多歲高齡的黃旭華依然精神矍鑠,不僅每天堅持上班,為祖國新一代核潛艇的研制殫精竭慮,獻計獻策,而且經(jīng)常不辭勞苦四處奔波,到校園、科研院所作講座,為了國家和地方的科技發(fā)展與人才培養(yǎng)奔走操勞,貢獻余熱。
他不需要助理和保姆,經(jīng)常一個人拎起水壺去打水。多年過著雷打不動的有規(guī)律的生活,早上6點起床,6點半去打太極拳,7點鐘吃飯,再去上班。
對年輕一代科研設(shè)計人員,黃旭華會送給他們“三面鏡子”:一是“放大鏡”——擴大視野,跟蹤追尋有效線索;二是“顯微鏡”——放大信息,看清其內(nèi)容和實質(zhì);三是“照妖鏡”——鑒別真假,吸取精華,為我所用。他傳授給年輕人的是一個老知識分子的真知灼見,是一代核潛艇總設(shè)計師滲透到骨子里的對國防事業(yè)的熱愛和忠誠。
作為核潛艇技術(shù)領(lǐng)域的帶頭人,黃旭華率領(lǐng)團隊開展了一系列重點型號研制,培養(yǎng)鍛煉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科技人才,其中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1位、船舶設(shè)計大師2位、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首席技術(shù)專家2位、核潛艇工程總設(shè)計師1位、型號總設(shè)計師7位、型號副總設(shè)計師30余位。
他從來都覺得自己很平凡。有媒體稱他為“中國核潛艇之父”,他堅決反對。在他心里,核動力專家趙仁愷、彭士祿,導彈專家黃緯祿,都是“中國核潛艇之父”,全國千千萬萬人的大力協(xié)同工作才有了中國第一代核潛艇?!昂藵撏谴蠹业墓?,是一代造船人共同拼搏奮斗的結(jié)果。能為核潛艇奉獻一生,我無怨無悔?!秉S旭華用一生的堅守,為敬業(yè)奉獻作了生動注解,樹立了時代標尺,值得我們學習和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