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30年來,我國中外文學關系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對推動我國比較文學學術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中外文學關系研究可以進一步加深中外文化之間的交流,通過文學上的研究與分析,了解不同文化的特性以及不同文化的交融途徑。本文主要分析當前中外文學關系研究的問題與領域,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進一步推動中外文學關系的研究工作,為我國比較文學學術的發(fā)展以及未來的文化交流做出貢獻。
關鍵詞:中外文學關系 研究 問題與領域
一直以來,中外文學關系研究是我國比較文學學術中重要的一部分??v觀中國近現代,對中外文學關系有深入研究的文學大家包括錢鐘書、季羨林、梁宗岱等。近30年來,中外文學關系研究極大推進了比較文學學術的研究,為我國比較文學的復興做出了巨大貢獻。20世紀80年代中期推出的《近代中日文學交流史稿》《中日古代文學交流史稿》以及《中印文學關系源流》標志著我國中外文學關系研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而到了90年代,北京大學和南京大學聯合出版了《中國文學在國外》一書,進一步擴大了中外文學關系研究的領域,同時也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論。而到了21世紀,《外國作家與中國文化》《中外作家個案研究》以及《人文日本》這三套叢書的出版,進一步推進了我國中外文學關系研究的步伐,為我國比較文學學術研究注入了新活力。
一、中外文學關系研究的問題
從當前中外文學關系研究的實際情況來看,還存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研究的對象與方法問題。一直以來,我國中外文學關系研究較為保守,仍處于傳統范型。雖然已經整合了文化批評的理論方法,并以此開創(chuàng)了許多學術研究領域,但這些研究領域一直以來并沒有取得理想的進展。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個,分別是研究領域在擴大的同時也在消解以及研究學者的缺失。因此,要想解決這些問題,促進我國中外文學關系研究進一步發(fā)展,應做到三點。首先,研究人員要平心靜氣,杜絕喧囂外界的誘惑,沉下心來做研究,保持學術姿態(tài);[1]其次,在比較文學研究領域中,中外文學關系研究具備極強的活力,因此在研究過程中也要注重吸收與整合其他領域的優(yōu)秀成果,學習優(yōu)秀的研究理論與方法,進一步開展中外文學關系研究;最后,隨著社會經濟建設的不斷發(fā)展,研究人員在研究過程中要根據社會變遷來思考中外文學關系,思考中國與世界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深入挖掘中國的文學以及文化感染力,實現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
二、中外文學關系研究的領域
單從邏輯關系的角度看,中外文學關系研究中主要分為三個層次,而這三個層次同時也屬于研究過程中三種可能的研究方法。這三個層次分別是民族文學之間事實聯系的發(fā)掘和梳理、文學思潮的梳理與敘述、作家具體創(chuàng)作時對外來文化資源的吸收。[2]在民族文學之間事實聯系的發(fā)掘和梳理這一層次當中,主要的研究內容包括國外文學的翻譯作品、中外文學交往記錄等。這一層次中十分具體地記錄了中外文學的交往記錄,同時展現中外文學關系之間的偶然性、隨機性,或者是受到某一社會思潮與文化的影響。而在文學思潮的梳理與敘述這一層次當中,主要體現的是本土文化對外來文化的影響,主要研究內容包括翻譯作品、文學批評著作等。相較于民族文學之間事實聯系的發(fā)掘和梳理這一層次而言,其受到社會思潮與文學的影響較大,然而該層次對于中外文學概括與描述的有效時間較短。作家具體創(chuàng)作時對外來文化資源的吸收這一層次,體現了很強的個人色彩,更多的是考慮作家本身受到的影響,體現作家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獨創(chuàng)性,可以說是文學與文學關系最深層次的體現。[3]
這三種層次體現了中外文學關系研究中三種不同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各有各的特征,同時研究過程中所需要的分析材料與依據也有所不同。需要注意的是,這三種研究方式同樣有著自身的缺陷與誤區(qū)。因此,在研究過程中應將這三個層面的分析與研究進行融合,同時研究者也要清楚地認識到不同層次研究的局限性,這樣才能在未來更好地開展中外文學關系研究,進一步推進我國比較文學研究的發(fā)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中外文學關系研究作為比較文學學術研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研究不僅可以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對于我國文學的發(fā)展與進步也有著重要作用。在研究過程中還要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研究理論與方法,通過不同的研究分析材料進一步推進我國中外文學關系研究,構建新的中外文學關系史基本框架。通過這樣的方式,相信未來中外文學關系研究一定會取得新的進展,確保學科建設與學術研究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錢林森,周寧.中外文學關系研究的問題與領域[J].中國比較文學,2016(04).
[2]周寧.中美文學關系研究:問題、方法與范型重構[J].文貝: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2016(01).
[3]祝麗.中外文學關系領域的重要成果[J].中國圖書評論,2016(08).
(作者簡介:葛婉,女,碩士研究生,河南牧業(yè)經濟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外國語言文學)(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