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海濱 周 航
在科技不斷發(fā)展的今天,治療惡性腫瘤的手段也愈發(fā)豐富,有些抗腫瘤藥物逐步被應用于臨床,通過影響微管形成、干擾核蛋白體功能以及干擾氨基酸供應等方式,對細胞增殖中相關蛋白的合成進行抑制,往往能達到控制腫瘤的目的。本文主要介紹以上這些通過影響蛋白質合成來“抗擊”腫瘤的藥物。
目前臨床常用長春新堿、長春瑞濱、紫杉醇、多西他賽等藥物均為抗微管形成的藥物。
長春新堿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生殖細胞腫瘤、小細胞肺癌、神經(jīng)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乳腺癌、消化道腫瘤及多發(fā)性骨髓瘤等。其不良反應包括:①神經(jīng)系統(tǒng)毒性(是它的劑量限制性毒性)主要引起外周神經(jīng)癥狀,如手指、足趾麻木,腱反射遲鈍或消失,腹痛、便秘等,神經(jīng)毒性常發(fā)生于40歲以上者,與累積量有關,兒童的耐受性好于成人;②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應較輕;③有局部組織刺激作用,藥液不能外漏,否則可引起局部壞死;④可見脫發(fā),偶見血壓的改變。
長春瑞濱是現(xiàn)有藥物中治療乳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最有效的藥物之一,同時對卵巢癌、惡性淋巴瘤、頭頸部腫瘤、小細胞肺癌、食管癌也有較好療效。其不良反應主要有:①血液學毒性,如粒細胞減少、貧血;②神經(jīng)毒性,包括外周神經(jīng)毒性與植物神經(jīng)毒性,前者一般限于深腱反射消失,感覺異常少見,長期用藥可出現(xiàn)下肢無力,后者主要表現(xiàn)為小腸麻痹引起的便秘;③胃腸道毒性,如便秘、輕度惡心嘔吐;④呼吸道毒性,可引起呼吸困難和支氣管痙攣;⑤另外可見中度進行性脫發(fā)和下頜痛,靜脈炎或谷丙轉氨酶升高。
紫杉醇主要是誘導和促進微管的裝配,致使快速分裂的腫瘤細胞在有絲分裂階段被牢牢固定,最終癌細胞復制受阻斷而死亡。它是治療難治性卵巢癌最有效的藥物之一,同時亦用于治療非小細胞肺癌、乳腺癌、惡性頭頸部鱗癌等。其不良反應主要有:①血液毒性,主要表現(xiàn)為白細胞下降;②過敏反應,表現(xiàn)為低血壓、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呼吸困難、全身蕁麻疹;③影響神經(jīng)系統(tǒng),常見指(趾)麻木;④此外還可見心血管系統(tǒng)異常、關節(jié)肌肉疼痛、膽紅素升高、脫發(fā)等癥狀。
三尖杉酯堿是從三尖杉屬植物中提取的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酯堿,能抑制真核細胞內蛋白質的合成,是干擾蛋白質合成功能的抗癌藥物。臨床用于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單核細胞性白血病、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及惡性淋巴瘤等。常見的不良反應有:①骨髓抑制,主要為白細胞下降;②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厭食等;③心臟毒性,可致心肌損害、心律失常,嚴重者發(fā)生心衰;④另外還可見頭暈、乏力,注射部位疼痛等癥狀。
L-門冬酰胺酶能使血清中的門冬酰胺水解為門冬氨酸和氨,而門冬酰胺是細胞合成蛋白質及增殖生長所必須的氨基酸。臨床常用于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對急性粒細胞型白血病、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惡性淋巴瘤也有一定療效。該藥的不良反應主要為過敏反應及熱原反應。此外還常有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瀉、頭痛、頭昏、嗜睡、精神錯亂、血漿蛋白低下、血脂過高或過低及氮質血癥和肝功能損傷。
以上幾類通過影響蛋白質合成的抗腫瘤藥物,在腫瘤治療上藥物各有其功效,然而它們雖是抗腫瘤的“利刃”,也或許是“雙面刃”,亦有其副作用,患者應當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正確選擇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