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強
英國詩人阿爾弗雷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說過:“夢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為現實。我們不就是生活在夢想中的嗎?”無論現實如何,人們從未停止對未來的夢想。而建筑師和科學家仿佛一個個富有魔力的魔法師,將人們關于未來生活的夢想點石成金。人們未來的生活究竟會變成什么樣?從建筑中或許能夠窺探出一些信號。
從概念時代進入品質時代,建筑顯然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實用主義以及包豪斯(Bauhaus)主義的影響下,人們開始更注重建筑的品質,而非一些華而不實的概念。畢竟,建筑本身是為人服務的,居住在建筑之中的人,才是建筑項目的主體。也因此,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越來越關注建筑的實用性,以及建筑的品質,從而追求更好的建筑設計、建筑結構以及建筑用材。
在這樣的趨勢下,未來建筑,特別是住宅建筑,就趨向于一個精細化設計的時代,開發(fā)商也會更多關注在戶型和空間設計創(chuàng)新方面的投入,去深化住宅的細部,而不是像以往那樣玩一些概念。
中國新中產階層的產生,也推動了品質建筑時代的到來。良好的教育背景,穩(wěn)定而優(yōu)越的經濟實力,促使新中產階層對自身生活品質有著更高的訴求。體現在住宅建筑上,住宅不單是一個居住的空間,不僅僅是一個“蝸居”,而是一種生活品質的象征。
品質建筑的要素:
1.合理而優(yōu)質的住宅空間布局,更多的使用率;
2.優(yōu)質而精細的建筑設計,以及高品質的建筑工藝;
3.高品質的建材,甚至是低能耗、零能耗的建筑材料;
4.更先進的建筑驗收標準,比如采暖和制冷需達到恒溫、恒濕等;
5.更長的建筑使用壽命。
彼得·梅爾(Peter Mayle)放棄繁華的都市生活,跑去普羅旺斯隱居,隨后“普羅旺斯”系列書籍的出版,讓人們不再將隱居山野與避世劃上等號,而成為一種現代人所推崇的生活方式。矛盾的是,人們一邊建造了繁華而現代的都市,一邊在懷念與大自然相伴的田園牧歌式生活。而未來的建筑趨勢,也恰好解決了現代科技與自然之間的矛盾。隨著城市周邊一座座“城中村”、“城中別墅”的建成,人們通過交通工具和高速公路,往返在城市和鄉(xiāng)村之間。當然,現代意義上的“村落”是具有高品質的,現代化家電一應俱全,各種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讓建筑本身更像是自然有序而和諧的一部分。
城市田園生活的要素:
1.并不會選址在繁華的都市,通常是城市周邊;
2.發(fā)達的高速公路和方便的交通確保人們穿梭在城市與田園之間;
3.各種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讓建筑本身更像是自然中有序而和諧的一部分;
4.高科技的家電設備,讓人們棲居于山野和大都市中沒有差異;
5.自然環(huán)保材料的運用,讓建筑本身更彰顯意義。
建筑發(fā)展至今,已然面對一個細分市場的問題,而非以往格式化、模式化的開發(fā)。特別是對于住宅項目來說,單從建筑面積、建筑質量等層面,都出現了更精細劃分的趨勢,目的在于讓人人都能遇見“對”的房子,滿足人們更多元化的需求。顯而易見的是,人的一生不一定只擁有一套房子,與此同時,也未必能夠真正擁有一套“對”的房子。
所謂的“對”,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通過裝修和家具,讓自己打造出來的居所成為夢想之家,而是住宅的建筑設計、格局、建筑材料,甚至是住宅小區(qū)的整體配置、周邊部署,都能夠在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段內,符合自己的生活所需。比如,一個中產階層的家庭,自然會希望生活的小區(qū)中有較優(yōu)質的配套服務,小區(qū)中其他居民也具有類似的文化教育背景以及生活習慣,甚至該小區(qū)周邊的學校、醫(yī)療機構等,也提供相對優(yōu)質的服務。
尋找專屬于你的房子:
1.對的建筑未必是價格決定的,而取決于房子整體的調性;
2.所謂的夢想之家,體現在建筑的設計、結構、格局、建材等方方面面;
3.住宅并不僅限于實體的空間,還包括住宅的配套設施,比如餐飲休閑、交通樞紐、綠化等;
4.講究高品質生活的人,對于住宅區(qū)周邊的教育、醫(yī)療機構有所要求,甚至涵蓋社區(qū)生活等。
當移動互聯領域紛紛打出“云”的概念,建筑界也不甘落后,將未來的建筑與“云”聯系在一起,在云端中打造出云中之城。事實上,所謂的“云”是對于一體化的一種比喻,體現在建筑與生活之中,即是與住宅有關的配套設施,能夠完善而緊密地聯系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住宅的氛圍與文化底蘊,能夠細微地滲透在生活與工作的方方面面。
從“云”的比喻來看,這種一體化的生活,是有機而柔軟的,并非生拼硬套的組裝,而是一種和諧完美生活的狀態(tài)。試想一下,在居住的住宅中,早晨起來,在客廳中烹煮一頓營養(yǎng)早餐,隨后出門,在同一住宅區(qū)的高級寫字樓里辦公。到了中午,你可以通過電話或者上網,在小區(qū)中的高檔餐廳訂餐。下班后,在寫字樓下的spa放松舒緩工作一天的勞累,在隔壁的餐廳點上一份晚餐,隨后在小區(qū)中的影院看一場電影。你一天的生活都能夠在方寸之間完成,該是何等的美妙。
云生活的元素:
1.在住宅之外,居住環(huán)境中有高檔寫字樓、餐飲娛樂、休閑健身等各種匹配的空間與場所;
2.在合適的空間內匹配合適的配套設施,而非以往那樣將居住空間盡量擴大,習慣性地匹配一些生活設施;
3.通過空間來營造合理的居住環(huán)境,如云般細微地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而不是生硬地安置、提供服務;
4.能夠自然地形成居住文化氛圍,擁有市民生活的樣態(tài)。
科技是未來的驅動力,推動人們的生活走向更高更遠的憧憬境界。作為人們的生活必需,居所是生活的載體和依托,因此也是高科技最容易涵蓋之地。住宅的高科技,不單單體現在建筑設計和建筑結構上,建材也是科技的重要體現。如一些環(huán)?;蚝铣傻牟牧希軌蜃尳ㄖ鈮ι嵬革L,降低建筑內部的溫度;有些建材在冬天能夠吸收太陽能,讓建筑內部保持恒溫狀態(tài)。此外還有建筑的基礎設施,目前國外如加拿大、北歐,已經開發(fā)了通過建筑自身循環(huán)系統(tǒng)來提供建筑消耗的能源,比如利用太陽能或風能來發(fā)電,通過水循環(huán)來實現低排放。另外智能電子產品的開發(fā),能夠讓住宅成為一個智能化的空間,你大可以安心地做一只“沙發(fā)土豆”(Couch Potato),足不出戶便可滿足一切采買所需。
高科技住宅的要素:
1.在建筑設計和建筑結構上,讓建筑實現更多可能;
2.利用各種新材料,在讓居住更舒適的同時,也實現環(huán)保需求;
3.能源及排水是高科技住宅的常見體現,通過房屋自帶的能源系統(tǒng),可以采集太陽能、風能等自然能源維系住宅消耗;
4.智能電子產品及網站的利用,讓居住生活變得簡單、舒適。
未來人居生活是一個哈姆雷特式的問題,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關于未來生活的夢想。而多化元的建筑能夠實現每個人的夢想。
(作者單位為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