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議論文,確定了論點后,最重要的就是運用恰當?shù)姆椒▽τ^點加以論證。所謂論證,就是用論據(jù)證明論點的過程。論證的基本類型有立論和駁論兩種。立論是從正面對正確觀點加以論述,駁論是從反面對錯誤觀點加以反駁,從而確立自己的正確觀點。論證過程一定要嚴謹,能經(jīng)得起邏輯上的推敲。
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等。舉例論證就是用典型事例作論據(jù)來證明論點;道理論證除了引用理論論據(jù)外,還可以引用一些名人名言、古典詩詞中的名句,加強論證力量,體現(xiàn)文學(xué)性;對比論證通過正反兩方面的對比,增強論證的鮮明性,使讀者清楚作者贊成什么,反對什么;比喻論證通過比喻把抽象的說理形象化,增強論證的生動性和說服力。
在一篇議論文中,如果單純運用一種論證方法,必然顯得單一,也難以論證透徹。所以,我們往往要根據(jù)實際,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論證。
范文示例
少點虛榮心
1912年,農(nóng)林總長宋教仁為調(diào)和南北戰(zhàn)事,拜見袁世凱。袁世凱見其西服敝垢,便問:“君作此服已幾年?”宋教仁答:“留學(xué)日本時買的,已穿十年了?!痹绖P感嘆良久,贈以銀:“錢不多,可為君置新衣?!彼谓倘释褶o不受:“貧者士之常,今驟然富貴,哪能忘其本?衣服雖襤褸,但尚可蔽體,沒必要太華麗。”《阿甘正傳》里有句臺詞:“一個人真正需要的財富就那么一點點,其余的都是用來炫耀的。”若不為炫耀,宋教仁真的無須購買新裝。
革命者黃興做了一輩子副手,他說:“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其次亦功成而不居?!彬?qū)除韃虜、恢復(fù)中華,是志士仁人的遠大抱負,為此前赴后繼,馬革裹尸,在所不辭,哪兒會在意自己是副手還是主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黃興正是這樣的一位大俠。
在特殊年月,大學(xué)教授沈從文被下放到歷史博物館當講解員,學(xué)生汪曾祺親見他全身心投入,非常熱情地向觀眾講解。一個大學(xué)教授當講解員,顯然是大材小用,但沈先生卻絲毫不覺得跌份和委屈。閱讀了前輩軼事,心中涌出一陣感動。何為大家?何為名士?何謂高人?他們便是。他們的共同點是風(fēng)輕云淡、超凡脫俗,毫無服飾、職業(yè)的虛榮之心,有的只是真我流露和博大情懷。
一開始茹毛飲血的人類不知何時起產(chǎn)生了虛榮之心?只知人類進化到科技如此發(fā)達的時代,虛榮心居然異常強烈。國外有個貴婦新買了一只貴重的戒指,為了吸引女伴注意,明明天氣不熱,她故意翹起手指說:“今天天氣好熱呵!”
虛榮心太強,可能會成為人們走向犯罪的一個因素。柏格森說:“虛榮心很難說是一種罪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而生?!比绻摌s心膨脹,人會因無法控制虛榮而犯罪,同時社會上一些人頻頻冒充“富婆”“大款”“軍官”“高干”行騙,也正是利用了人們的虛榮心理。
虛榮心還會從個人虛榮衍生為集體虛榮。魯迅在《再論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說:“我們中國的許多人,大抵患有一種‘十景病,至少是‘八景病,沉重起來的時候大概在清朝。凡看一部縣志,這一縣往往有十景或八景?!边@種“十景病”似乎到今天仍未完全好轉(zhuǎn),如“十大工程”“十大建筑”“十件實事”“十大先進模范人物”等等不絕于耳。我在想,如果把“十”換成“實”應(yīng)該更好一些。延安時代大興實事求是之風(fēng),一“實”值千金,憑“實”打天下。何日我們才能充分發(fā)揚光榮傳統(tǒng),百分百地實打?qū)?,不再搞虛榮浮夸的事情呢?
有人說:“對待愛擺架子的人,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們暈船。”但這畢竟是權(quán)宜之計,他們一旦不暈船了,還是依然故我。心病還需心藥醫(yī),解決虛榮心還是要從解決心理問題入手。核心問題還是要解決好“人為什么活著,怎樣活著”這個根本問題,就是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
(作者李秋生,選自《做人與處世》2016年第19期,有改動)
寫作借鑒
文章題目“少點虛榮心”擺出中心論點,開篇首先從宋教仁和沈從文的事例入手,引出了要議論的話題“虛榮心”,充滿生活情味的故事則增添了文章的生動性和可讀性。然后結(jié)合古今中外的事例和名言,擺事實、講道理,談了虛榮心對人、社會、國家的危害。最后指出應(yīng)如何解決虛榮心,強調(diào)“要解決虛榮心,就要弄清‘人為什么活著,怎樣活著這個根本問題,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發(fā)人深省。
整篇文章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層層深入,結(jié)構(gòu)明晰,論證透徹。
佳作亮相
享受磨難
隋曉穎
“不經(jīng)歷風(fēng)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币磺墩嫘挠⑿邸罚瑹o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們:世間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
一粒種子,不幸落在了懸崖峭壁間,狹小的縫隙,剛好容得下它那纖細的身體。它有些失望,甚至絕望,但對生命的渴求,那破土而出的沖動令它有著無限向往。它抖了抖身子,在干涸的石縫間拼命汲取著陽光。落雨時,它拼命暢飲著天空的甘霖,過了幾日,就冒出了嫩嫩的芽,陽光下,一抹新綠在風(fēng)中搖擺……其實,再惡劣的環(huán)境,只要心存希望,有一顆戰(zhàn)勝磨難的心,就會迎來生命的春天,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
大自然用它特殊的方式啟示人類,人類的歷史也告訴我們:成功的人,總是能經(jīng)受磨難考驗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最終一舉消滅了吳國,成就了千秋霸業(yè);司馬遷受到宮刑,忍辱負重,最終寫成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名垂青史。當人們敬仰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連任四屆的總統(tǒng)羅斯福時,誰曾知道他坐在輪椅上的痛苦;當“我要帶領(lǐng)國家和人民成為一只美麗的蝴蝶”的競選口號讓加拿大首位連任兩屆的總理讓·克雷蒂安獲得“蝴蝶總理”的美稱時,誰又曾真正了解到成功對于一個口吃、左耳失聰者是怎樣的艱辛?
孟子曾經(jīng)說過:“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笔前?,當生命中的磨難阻礙了實現(xiàn)理想的道路時,我們要將它看成是命運的厚賜。只有經(jīng)受磨難、享受挫折、永遠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才能成就人生的輝煌。
唯有磨難,才是成長最寶貴的財富!
(山東壽光市世紀學(xué)校)
點評
這是一篇成功的議論文,全文結(jié)構(gòu)嚴謹,論證嚴密,說服力強。題目即圍繞話題擺出了觀點“享受磨難”。直面磨難,戰(zhàn)勝磨難,是常見的立意,“享受磨難”這一立意與之相比,顯得新穎且富有深意。作文開篇以歌曲引入,增強了作文的生動性。主體部分結(jié)合大自然的啟示和人類的歷史,引經(jīng)據(jù)典,列舉了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事例作為事實論據(jù),又引用孟子的名言作為道理論據(jù),充分論證了“享受磨難”對一個人一生的重要性。結(jié)尾以“唯有磨難,才是成長最寶貴的財富”簡單收束,點題升華,再次強調(diào)磨難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