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萍
白銀市白銀區(qū)婦幼保健站中醫(yī)針灸,甘肅白銀 730900
在臨床治療中,頸肩腰腿疼痛較為常見,隨著現(xiàn)代人們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變,頸肩腰腿疼痛發(fā)病率高,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zhì)量[1]。為研究分析中醫(yī)針灸配合中藥熱敷治療頸肩腰腿疼痛在短期內(nèi)的臨床效果,選取該站和兄弟醫(yī)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頸肩腰腿疼痛患者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站和兄弟醫(yī)院收治的50例頸肩腰腿疼痛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2組各25例。選取患者均充分知情同意,排除精神障礙、溝通不全及嚴重心肺疾病患者。對照組中,年齡范圍為19~78歲,平均年齡為(49.54±6.55)歲,11例患者為女性,男性患者為 14例,疼痛位置頸部患者為7例,肩部患者為5例,腰部患者為9例,膝部患者為4例。實驗組中,年齡范圍為20~77 歲,平均年齡為(49.21±6.50)歲,12 例患者為女性,男性患者為13例,疼痛位置頸部患者為6例,肩部患者為5例,腰部患者為10例,膝部患者為4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進行TDP理療 (特定電磁波譜治療),為15~20 min/次,1 次/d,持續(xù)治療 7 d。實驗組給予中醫(yī)針灸配合中藥熱敷治療,進行平衡針灸治療,若頸痛,可取患者肩痛穴及頸痛穴,交叉取穴,患者感覺到針感后取針,1次/d即可。肩痛患者,取肩痛穴,交叉取穴,直刺1.5 cm,患者感覺到針感后取針[2]。腰痛患者,取臀痛穴及腰痛穴,不留針,1次/d。膝痛患者,取膝痛穴,不留針,1次/d。中藥熱敷藥方為50 g檀香、獨活、牡丹皮,40 g防風、黃連、秦皮、青風藤、烏藥、大青鹽、寄生,30 g劉寄奴,1條蜈蚣,加入500 g黃酒,蒸至上汽,毛巾裹住,放置于患者痛處,進行熱敷,2次/d,60 min/次。
比較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疼痛時視覺模擬評分(VAS)及臨床療效等指標。
1.3.1 療效評價 無效:治療后,相關臨床癥狀并無改善,疼痛評分下降程度低于1分。有效:治療后,生活質(zhì)量提高,臨床癥狀得到一定改善,疼痛評分下降程度大于1分。顯效:臨床癥狀顯著改善,疼痛評分下降程度大于2分[3]。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n(%)]行χ2檢驗;計量資料(±s)行 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對照組VAS評分為(3.20±1.76)分,實驗組VAS 評分為(2.43±1.09)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VAS評分分別為(6.77±1.90)分與(6.80±1.95)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實驗組中,無效患者為2例,所占比例為8.0%,顯效患者為14例,9例患者有效。對照組中,有效患者為7例,12例患者顯效。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分別為92.0%與76.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n(%)]
實驗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為(78.42±7.40)分,對照組生活質(zhì)量為(64.20±7.12)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對比[(±s),分]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對比[(±s),分]
組別 心理功能 物質(zhì)生活 社會功能 軀體功能 總分對照組實驗組P值65.32±10.12 73.82±11.33<0.05 66.32±8.54 78.22±9.21<0.05 61.54±16.12 76.24±7.22<0.05 60.21±7.90 80.86±11.42<0.05 64.20±7.12 78.42±7.40<0.05
在臨床治療中,頸肩腰腿疼痛主要由腰肌勞損及頸椎病等疾病造成,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zhì)量。相關研究表明,頸肩腰腿疼痛與不良生活習慣密切相關,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主要為物理治療及推拿等,療效差異較大。相關研究表明,頸肩腰腿疼痛治療中應用中醫(yī)針灸配合中藥熱敷治療效果顯著,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可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在中醫(yī)理論中,頸肩腰腿疼痛為“傷筋”及“骨痹”等,肝腎虧虛,風寒侵入,氣滯血瘀。平衡針在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的基礎上又融合現(xiàn)代西醫(yī)神經(jīng)理論,關注人體平衡狀態(tài),通過刺激穴位,調(diào)節(jié)患者機體平衡,取穴較少,對患者造成的痛苦小,見效快[4],應用廣泛。中藥熱敷體現(xiàn)了中醫(yī)中“不通則痛,通則不痛”的理念,配合黃酒,能夠有效擴張患者血管,活血止痛。應用溫靜散寒的藥物,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配合熱敷可有效使藥液進入患者痛處,發(fā)揮作用,有效緩解患者疼痛,提高治療效果。在該次研究中,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分別為92.0%與 76.0%,實驗組 VAS評分為(2.43±1.09)分,對照組組VAS評分為(3.20±1.76)分,實驗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為(78.42±7.40)分,對照組生活質(zhì)量為(64.20±7.12)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得,頸肩腰腿疼痛中中醫(yī)針灸配合中藥熱敷治療的應用效果良好,具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中醫(yī)針灸配合中藥熱敷治療頸肩腰腿疼痛在短期內(nèi)的臨床效果理想,可顯著緩解患者疼痛,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健康,改善臨床癥狀,具有臨床推廣的意義。
[1]馬軍虎,胡沛鐸,牛相來.針灸推拿配合中藥熱敷治療膝骨性關節(jié)炎38例[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2,6(6):55-56.
[2]彭艷,鐘仁貴,劉江.針灸、中藥熱敷輔助治療糖尿病神經(jīng)源性膀胱的臨床效果觀察 [J].世界中醫(yī)藥,2016(3b):1213-1213.
[3]陳普慶,莆尚喜,張艷,等.溫針灸配合中藥熱敷治療退行性膝關節(jié)炎69例的療效觀察[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1,33(6):117-118.
[4]Y Huang,Q Zeng,P Xie,H Mu,P Zeng.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ne combired with electromagnetic therapy for the neck,shoulder,back and leg pain[J].Modern Clinical Nursing,2013(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