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迎春
據(jù)教育部和各地教育部門官方媒體發(fā)布的消息可知,自2017年以來,許多“新大學”進入考生的視野,它們或已經(jīng)開始招生,如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茅臺學院等;或正在籌劃招生,如昆山杜克大學等;或正在籌劃將來以新校名招生,如江蘇海洋大學(原淮海工學院)、湖北交通大學(原湖北文理學院)、合肥大學(原合肥學院)等。這對于考生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因為增加一所大學招生,考生就增加一次選擇和被錄取的機會,無形中降低了高考的競爭壓力。但考生在報考這些學校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學校的基本概況
面對剛加入高考招生隊伍的高校,我們要注意辨別其性質,看其是在哪個批次招生,錄取有何要求,特色專業(yè)、收費標準是什么,有無特殊的培養(yǎng)模式等,然后再確定其是否值得報考。例如,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是一所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為基礎,整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本科教育和部分研究生教育資源,旨在培養(yǎng)人文社會科學拔尖人才的研究型大學;茅臺學院系本科層次非營利性民辦普通高校,定位于應用型高等學校,主要培養(yǎng)區(qū)域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等等。
在這些“新大學”之中,有部分是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其學費一直備受考生和家長關注。例如,從2017年開始招生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其學費為每生每年4萬元;昆山杜克大學從2018年開始招收本科生,收費標準雖然還沒有公布,但該校目前已經(jīng)招收了四屆研究生,而研究生的學費最高達到每生每年16萬元。所以,有意向報考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的考生,還需要多關注一下學校的收費標準,畢竟高昂的學費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承受的。
2.學校更名后的錄取分數(shù)
從本質上說,“學院”更名為“大學”并沒有改變學校的檔次,也談不上什么“升格”,只能說明學校的辦學規(guī)模擴大了。但是在考生和家長的心目中,“大學”比“學院”更好聽、更體面一些。所以,多數(shù)學校在改名之后,錄取分數(shù)會有所上升。如近兩年改名的學校有蘇州科技大學、浙江海洋大學、中國計量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等,由“學院”改為“大學”后,其在各地的錄取分數(shù)均有大幅提高??忌绻皇菂⒄赵盒N锤暗匿浫》謹?shù)填報志愿,不考慮更名因素的影響,則會陷入“刻舟求劍”的誤區(qū)。
3.??粕秊楸究频呐巫兓?/p>
上述“新大學”有一些是從民辦高職專科升為本科的,學校的層次上升了,錄取批次自然也上升。目前,全國多數(shù)?。▍^(qū)、市)已經(jīng)取消本科三批,這些新升格的本科院校在本科二批招生。由于這些學校的性質是民辦高校,加上學費也比公辦本科二批學校的貴很多,所以其往往是本科批次錄取分數(shù)最低的一類學校,剛上本科線的考生可以考慮將其作為報考對象。
4.校名中掩藏的學校位置
城市,代表著繁華與時尚;大學,代表著書香與活力。學校是否選擇用城市名冠校名,通常是看城市實力是否強大或城市名字是否好聽,像哈爾濱、青島、廈門、大連、蘭州、西安等城市的名字就備受歡迎,位于這些城市的省屬高校一般會以市名冠校名。而位于其他三四線城市的高校,總覺得自己所在城市的名氣太小,一般會以省名冠校名。這樣做既給人一種省屬高校的感覺,又模糊了學校的地理位置。像下述學校,考生在填報志愿時,就要考慮其所在城市自己能否接受:廣東工商學院(肇慶)、廣東文理學院(湛江)、山東經(jīng)貿學院(日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