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軍
2017年10月19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十九大貴州省代表團討論時指出:“走遍基層才能心里有數,才能心有靈犀一點通?!贝撕?,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多次強調,要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更沒有決策權”“調查研究是做好領導工作的一項基本功”。為了便于廣大黨員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講話精神,我們專門組織了這篇文章。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后首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提出:“要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推動全黨崇尚實干、力戒空談、精準發(fā)力,讓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各項任務落下去,讓惠及百姓的各項工作實起來,推動黨中央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在基層落地生根。”這一重要指示對于推進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行動指南和根本保障。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
我們黨歷來十分重視調查研究工作。毛澤東同志最早倡導調查研究,也是黨內調查研究的先行者、實踐者?!睹珴蓶|選集》第一卷里有一篇十分重要的文章——《反對本本主義》。這篇文章的第一句話就提出了一個振聾發(fā)聵的論斷:“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边@成為我們黨反對教條主義的一個重要理論武器。
2015年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進行座談時指出:“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xiāng)鎮(zhèn),當省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縣市區(qū)?!彼f:“我在正定時經常騎著自行車下鄉(xiāng),從滹沱河北岸到滹沱河以南的公社去,每次騎到滹沱河沙灘就得扛著自行車走。雖然辛苦一點,但確實摸清了情況,同基層干部和老百姓拉近了距離、增進了感情?!绷暯娇倳浀囊蠛褪痉稙槲覀冏龊谜{查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調查研究是實現決策權力和人民權利相統一、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的重要手段。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倡導學習之風、調研之風、實干之風,在調查研究中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在調查研究中了解實際、發(fā)現問題、把握國情、認識規(guī)律;在調查研究中孕育新思想、產生新理論、謀劃新戰(zhàn)略、做出新部署、出臺新政策。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治國理政大政方針,都是建立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之上的。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各級領導干部必須要看到各種問題的復雜性,矛盾的嚴峻性,要看到決策的難度和風險和以往相比要更大了。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更加重視調查研究,切實加強基層調研,帶著問題下去,到基層去看個究竟,到群眾中尋找答案,了解“實事”,真正把握“實事”的發(fā)展方向、發(fā)展趨勢、發(fā)展?jié)摿?,求得“是”的豐富性和深刻性。這是我們做好決策的基本前提和依據。
調查研究的過程,是領導干部提高認識能力、判斷能力和工作能力的過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敝挥腥h各級干部動起來、深下去,做好調查研究工作,才能提高各級黨委和政府決策的科學性,才能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執(zhí)行,確保人民群眾享受到實實在在的發(fā)展成果。
“調查研究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yè)得失成敗的大問題”
黨的十九大明確了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政方針,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關鍵是抓好貫徹落實。正確的決策離不開調查研究,正確的貫徹落實同樣也離不開調查研究。實踐充分證明,“調查研究不僅是一種工作方法,而且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yè)得失成敗的大問題”。
在改革任務密集出臺的新時期,調查研究的重要性更加凸顯。習近平總書記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深入地方、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展開高頻次的實地調研,并在許多重要會議和場合對開展調查研究作出重要指示和明確要求。2017年10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上指出:“調查研究要緊扣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緊扣經濟社會發(fā)展實際,緊扣全面從嚴治黨面臨的現實問題,緊扣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需要解決的問題。”2017年1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找準短板弱項,解決實際問題?!?017年1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再次提出:“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以身作則,推動各級干部動起來、深下去,使調查研究在全黨蔚然成風?!?/p>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走進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fā)展,我們還面臨著許多不了解、不熟悉而又躲不開、繞不過的新情況、新問題。只有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才能使方案、決策、政策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客觀規(guī)律、符合科學精神,才能使調查研究成為克服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后的重要手段,用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的硬功夫,應對挑戰(zhàn),化解難題,推動發(fā)展。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廣泛聽取群眾意見”
早在浙江工作的時候,習近平同志就指出,在對重大問題進行決策之前,一定要有眼睛向下的決心和甘當小學生的精神,邁開步子,走出院子,去車間碼頭,到田間地頭,進行實地調研。
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是獲得正確認識的源泉,也是檢驗和深化我們認識的根本所在。毛澤東同志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绷暯娇倳浿赋觯{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研究、思考、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舉措,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黨的歷史和工作實踐反復證明,什么時候黨的群眾路線執(zhí)行得好,黨群關系密切,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就會順利發(fā)展。
感人心者莫過于情。領導干部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就像一座橋梁,連著真知與行動,連著信息與決策,連著黨心與民心。群眾感受不到官架子,才能打開話匣子,反映真實的情況。只有尊重人民意志、學習群眾智慧,樹立以人民群眾為中心的調研導向,跑遍基層,深入調研,才能真正“樂民之樂、憂民之憂”,抓住老百姓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及時、客觀地了解和掌握群眾的所需、所求、所急、所盼,才能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征程上,還存在著各種風險和挑戰(zhàn)需要我們去克服。使命無比光榮,事業(yè)無比艱巨。只有站在群眾的立場上,重視并堅持和加強調查研究,才能“使決策符合民意、讓政策贏得民心”,使我們這個“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黨,把充滿民生溫度的“中國故事”刻進新的年輪,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篇章。
(責任編輯:王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