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維柯
對于中學(xué)生來說,“唾面自干”得算個較為生僻的成語,因為語文教材中未曾出現(xiàn)過,我們生活中也很少提及。在語文檢測中,對此成語進(jìn)行考查,考生的理解果然五花八門,甚至讓人啼笑皆非。
一次考后,考生甲言:唾液流到面上都來不及擦一擦,一定形容人的忙碌;考生乙言:表層唾液都干燥了,一定是形容人的干渴;考生丙言:面上唾液自我干去,莫不是形容左右逢源?看來望文生義是人之通病。實(shí)際上,唾面自干主要用來形容受了污辱后極度容忍,不加反抗。它與犯而不校、委曲求全、逆來順受等有相近之意。
成語“唾面自干”面世以來,人們似乎總喜歡把它與“海納百川”的氣度、“虛懷若谷”的胸懷聯(lián)系在一起,將唐代的婁師德說成寬容待人的圣賢。不過毫無原則的讓步、有損尊嚴(yán)的隱忍、貶低人格的寬容并不值得提倡。“人不知而不慍”雖是圣人言論,“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也是偉人語錄。我們須存寬容心,但容也無須退縮為怯懦。待人接物,不卑不亢才是。
唐高宗、武則天時期,有一位很有作為的重臣名將婁師德。盡管位高權(quán)重,不過,婁師德留給后世的形象卻稍顯異類:超級能忍耐,堪稱無敵“忍者”。至今,婁師德仍被認(rèn)為是“忍學(xué)”祖師爺。
相傳,婁師德練就了一門曠世的獨(dú)門神功,叫作“唾面自干”。
神功的說法是這么來的,據(jù)《新唐書·婁師德傳》記載:婁師德的弟弟被任命為代州刺史,臨走前跟婁師德辭行。婁師德語重心長地問他:“我當(dāng)著宰相,你現(xiàn)在又要去地方上當(dāng)刺史,咱哥倆得到的榮耀實(shí)在太多了,別人還不得紅眼病啊,對此你可有啥招應(yīng)對?”
他弟弟說:“打今兒起,我會夾著尾巴做人,絕不給哥添堵。即使有人把唾沫吐到我臉上,我也絕不還嘴,自己擦干凈,不跟人對掐。哥你說,這樣靠譜不?”
按理說,這回答已經(jīng)夠隱忍的了,但婁師德還是不滿意,皺眉說:“不大靠譜?!?/p>
“那哥你說該咋整呢?”
“你想啊,人家拿唾沫啐你,是對你發(fā)怒了。如果你把唾沫擦了,說明你不滿,你不滿人家就更怒了。我建議,別人往你臉上吐唾沫,你應(yīng)該等待自然風(fēng)干。同時,你還應(yīng)該保持微笑?!?/p>
成語“唾面自干”就此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