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輝
文友群里有人斗富,其中一位女作家霸氣回應“我肯定比你們吃得好!”此言一出,頓時人設崩塌。吃屬于人類需求層次的最低端,吃占據個人支出比例很高,往往說明這人有點窮。
在相當漫長的歷史時期,展示“吃得好”的確是最常見的炫富方式。舊時代有人出門前用肉皮擦嘴,偏遠地區(qū)有人將豬油抹在袍子上……就算在二十多年前的上海里弄,有的人家某天伙食好,都會端著碗在外面邊吃邊和人聊天,碗里的好菜務必讓左鄰右舍看明白了,方才舍得吃下去。
時過境遷,如今大多數人溫飽已不是問題,頗有一部分人已然小資。然而曬美食依然是微博、微信最常見的行為。我和老婆出去吃飯,但凡餐廳看上去略有些檔次,上菜之后,老婆必拿出手機左一張、右一張拍個痛快,第一時間發(fā)到朋友圈里。
有專家分析說,網絡上那些美食照片曬得很美,其實常常是在掩蓋某些生活焦慮。在美國,中產階級往往身材保持得很好,他們吃東西很有節(jié)制,而且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大腹便便的吃貨,多半是生活中的失意者,借吃宣泄情緒……
在餐廳里喝雞湯的人喜歡曬雞湯照片,而所謂“心靈雞湯”更受到國人廣泛且持久的喜愛。“咱們要勇敢!勇敢!勇敢!”“活要活得痛快,死要死得干脆!”“黑夜已經這么深了,光明還會遙遠么?”這是《圍城》中女生指導范懿小姐抄在本子上的“雞湯”。她一直在心里這么念叨著,最終也沒有迎來“光明”,活沒活得痛快,死也沒死成。
時至今日,網上的范懿小姐越來越多,他們往往看上去斗志高昂、精神亢奮。文友阿華出了好幾本雞湯書,自稱“做湯的傻子”,熬得激素飛揚?!睹夏溉w》歷來是家教經典案例,但阿華看出了其中的負能量:鄰居不好就搬家?太消極了!孟母應該留下來,改造那些不好學的鄰居,那樣或許可以培養(yǎng)出許多個孟子,豈不更好?“君子不立危墻之下”太自私了,發(fā)現危墻就應該及時維修,哪能躲開了事……
另有一類雞湯則主張“獨善其身”,故事常常是這樣的:“老和尚背著一竹筒綠豆湯,竹筒破了,湯灑在了路上,集市上的行人紛紛提醒他,可他說‘已經灑了,無法改變,由它去吧!”
喜歡在餐廳曬雞湯的人,處境可能普遍比在網上轉發(fā)心靈雞湯的好一點,也有些人屬于兩者交集。其實,內心如果確實存在某些焦慮,無論曬雞湯還是轉發(fā)雞湯,都無濟于事。該面對的,總歸要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