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茜藍
張愛玲說:“生命是一朵千瓣蓮花,我拒絕了綻放的同時,也拒絕了枯萎和零落。
風,大概在拂過書頁時成了張小姐的忠實書迷。當他看到一根纖細的火柴熱烈地燃燒著自己時,不忍心看火柴那么快完結了生命,便將她一下吹熄?;鸩褚虼吮恢魅藪仐墸贿€了風一聲長嘆。
風和張愛玲一樣珍愛生命,卻不明白:生命的意義在于實現個體的價值,而不是物質形式的存在。
不能實現價值的生命,無異于死?;鸩裆鷣砭蜑榱巳紵?,為了溫暖,為了光明。不燃燒的火柴,不過是一根普通的木棍,毫無價值,亦失去了作為一根火柴的意義,只能被主人拋棄。其實火柴真正的生命,恰恰體現在她燃燒的瞬間。在這一瞬間,她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讓她真正區(qū)別于其他的木棍——不是牙簽,不是筷子,她是火柴,為光明和溫暖而生。若是火柴不燃燒,她能用什么體現她的生命呢?沒有了價值的實現,生命只是一具無用的軀殼。
生命的物質形式終將消亡,而其價值,卻可以不朽?;鸩窨v然被風吹熄,得以茍活一時,最終也難逃塵歸塵土歸土的命運。一點兒潮濕的空氣,就可以讓她永遠失去燃燒的能力,進而漸漸朽爛。而她燃燒所帶來的熱量,卻會永遠在宇宙間傳遞下去。無人能逃避死亡的魔咒,而無數的人卻因其生命價值的實現,光照汗青,至今仍在歷史的星河里熠熠閃耀。用生命捍衛(wèi)國家尊嚴的文天祥,貧病交加卻留下無數動人詩篇的杜甫,鞠躬盡瘁匡漢興劉的諸葛亮……他們生命的長度雖有限,卻為中華民族留下了不竭的精神財富。一個人能用生命實現的價值,遠比生命這一形式本身珍貴。
故事中的火柴是明白事理的,她的嘆,是嘆風不懂得生命。其實風本身,又是何其矛盾呢!風只要在吹拂著,他的能量便會被慢慢地耗盡,他吹拂萬物的同時,也是在凋零自己的生命。而風不吹,只是空氣,只是虛無,便不能再稱之為風。他是多么明白生命的可貴,卻還是選擇了用生命去換取自己真正的價值。張小姐亦如是。她并未像自己所說的那樣拒絕綻放也拒絕凋零,而是綻放得毫無顧忌,把自己命運多舛的一生活成了傳奇。她的文章成為文學史上不朽的豐碑,在她的物質生命結束后永遠延續(xù)著她的精神生命。
風與張愛玲,其實都明白何為生命。珍愛生命,珍愛的應是生命賦予我們的實現自我價值的無盡可能,而不是我們作為一個生物體的存在形式。
因為生命的意義,就在于實現價值。
考場點評
本文開頭橫空而來張愛玲的一句名言,巧妙地扣住了“綻放”“枯萎和零落”二者,暗合材料的“燃燒”與“熄滅”,并挪揄一句“風,大概在拂過書頁時成了張小姐的忠實書迷”,帶出本文的觀點——生命的意義在于實現了個體的價值,而不是物質形式的存在。接著直言“不能實現價值的生命,無異于死”,再以文天祥、杜甫、諸葛亮為證。而“其實風本身,又是何其矛盾呢”,則翻出另一層新意,反戈一擊,指出吹滅蠟燭的風,其實也在燃燒生命實現自己的價值;之后再回張愛玲。最后回扣“生命的意義,就在于實現價值”。全文層層遞進,邏輯嚴謹,頗有深度和文采,好文!
(王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