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東岳
1921年8月,彭德懷率湖南新軍第六團的一個連開往南縣駐防時,因處死惡霸歐盛欽,被湖南督軍趙恒惕通緝,幸被老班長郭得云收留,才躲過一劫。
1922年郭得云因病去世時,將年僅14歲的兒子郭炳生托予彭德懷照管。彭德懷先是將郭炳生帶在身邊,后又送其去讀書。1926年郭炳生學成歸來時,彭德懷將其留在身邊當勤務兵。在彭德懷的提攜下,郭炳生歷任紅五軍第八大隊大隊長,第四縱隊、第三縱隊司令,紅八軍六師師長,紅五軍二師師長等職,成了紅軍的高級指揮員。
可隨著職務的提升,郭炳生逐漸居功自傲:愛吹牛,出風頭,繳獲財物有時還偷偷撈點外快去吃吃喝喝,拉攏少數(shù)落后的干部、戰(zhàn)士替他吹捧。有時又愛發(fā)脾氣,無端訓斥下級和戰(zhàn)士;厭煩政治工作,自己不聽政治課還罵政工干部是“耍嘴皮子”“走江湖的”;埋怨政治教育影響他練兵、操課。紅軍一些指揮員上行下效,造成了惡劣影響。
彭德懷為改變這種現(xiàn)象,派彭雪楓到第六師(1931年春,六師改番號為二師)任政治委員。經過彭雪楓深入細致的工作,六師的精神面貌和戰(zhàn)斗力發(fā)生了質的變化,還榮獲了“模范師”和“鐵師”的稱號,而郭炳生卻心懷妒忌。
1932年8月,國民黨大軍壓境,紅軍戰(zhàn)斗異常激烈、生活異常艱苦,當時部隊又流行瘧疾、痢疾等疾病,郭炳生作為紅二師(即前文所提的“六師”)師長,卻對革命悲觀絕望,甚至面對國民黨軍隊的重兵“圍剿”,萌生叛逃思想,以“彭雪楓政委陣亡,陳毅司令員要部隊向湖南轉移”為由,率領紅二師第五團向撫州白區(qū)開拔。被彭雪楓追上后,郭炳生見已經徹底敗露,便想殺掉彭雪楓,但一直沒有機會對彭雪楓下手,只好硬著頭皮隨部隊向蘇區(qū)挺進。途中,郭炳生帶著特務連幾個親信逃往樂安投敵。
蔣介石任命郭炳生為新編第三十七師師長,并利用郭炳生叛變大做文章,到處散發(fā)《郭炳生告紅軍官兵同志書》等傳單,企圖瓦解紅三軍團。
彭德懷對此格外痛心,氣得幾天都吃不下飯:“叛變投敵,子不如父,甚為可恥!”同時下令:任何人見到郭炳生,格殺勿論。
1933年7月,郭炳生在寧都與宜黃交界的一次戰(zhàn)斗中被紅二師戰(zhàn)士發(fā)現(xiàn),戰(zhàn)士根據(jù)彭德懷命令,用“步槍排射”,集中火力將其擊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