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漸漸成為一些城市的名片,人們提到紐約會自然想到大都會博物館,談及巴黎會想到盧浮宮,說到倫敦會想到大英博物館。一座現代城市,如果缺少或大或小的博物館,總會讓人覺得少了一些自稱為“現代”的底氣。如果說,國有的大型博物館是皇冠上的鉆石,那么,民間博物館就是周圍鑲嵌的珍珠,瑩瑩生輝。據2017年最新數據統(tǒng)計,我國民間博物館數量已達1110家,占博物館總數的23.7%。
民間博物館存在的意義顯然不僅是滿足個人的興趣,更是激發(fā)社會活力,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與此同時,民間博物館因其個體的特點,也面臨很多挑戰(zhàn):資金、場地,還有情懷能堅持多久?“很多非國有博物館都靠館長一人之力支撐,若館長個人愛好轉移了又怎么辦?”這已成為許多非國有博物館創(chuàng)始人的心聲。
無論對于收藏者還是政府,民間博物館的發(fā)展之路都注定不是“一趟說走就能走的旅行”;但作為博物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