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宇桐
開學第一天,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新同桌竟然是班上學習最落后的同學:趙小文。我皺著眉頭不情愿地坐在他旁邊。
第三節(jié)是國學課,班主任正在講《論語》《孟子》,真是枯燥無味啊!我拿出自己心愛的漫畫書來看。這一舉動恰好被趙小文看見了。他推了推我的手臂,悄聲說道:“別看了!”
我聽后很不高興,心想:哼,你自己成績不好,還來提醒我?
他看到我無動于衷,便舉起手,向班主任告狀:“張老師,我同桌上課看漫畫書!”
聽了這話,我趕緊合起書,但是張老師已經走到我旁邊。因為證物在場,我被批評了:“小黎,你在干什么?身為班長,你應該嚴格要求自己,遵守班級紀律!”
挨了批評的我郁悶至極,坐等良機一定要報仇!
機會終于來了,班主任讓我們寫一篇叫《違反紀律》的習作,而趙小文那天剛好帶了泡泡糖。所以,我就把這件事寫了進去。第二天,班主任在課堂上批評了趙小文,說他違反紀律。我看見趙小文的臉紅紅的。可讓我感到驚訝的是,趙小文并沒有對我生氣,反而對我說:“小黎,你的文筆挺好的!”
頓時,我心里感到很不是滋味,臉上火辣辣的。我沒想到我“舉報”了他,他卻一點沒放在心上,反而稱贊我的作文。想想先前他對我的“舉報”,其實他是真正在為我好。
老師評說
習作中 “我”與同桌互相告狀,形成對比。我“郁悶至極”“坐等良機”要報仇,而同桌被老師訓得“臉火辣火辣”卻夸獎“我”文筆不錯。同桌的態(tài)度讓“我”內心起伏著,變化著。最后小作者明白了同桌的用心,字里行間飽含著對同桌的愧疚與歉意。
【作者系廣西桂林市卓然小學三·4班學生,指導并置評:張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