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濤 蔣慧
一、目標任務分期提升學生參與動力
良好的成功體驗會使人在心理上產生愉悅感,任何運動項目上,哪怕只是小小的進步或成功,都會提高人們參與這項運動的動力。針對體能較差學生厭倦耐久跑及信心不足問題,體育教師可根據學生自身實際運動能力制訂不同等級的耐久跑分期目標,使每名學生通過合理的學練和自身努力都能夠達到既定目標,學生通過達成目標獲得成就感,其參與動力必然提高。
目標任務分期需以簡單、易完成為原則,要使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同時,制訂分期目標任務時不能操之過急,要堅持適度和循序漸進原則,使其充分發(fā)揮承上啟下的聯(lián)動作用。如,筆者在初三上學期為執(zhí)教的初三(6)班的一名耐久跑能力較差的肥胖生設定的分期目標任務(表1):2個月內進行不計時、不計速度、不計距離的慢跑,不間歇跑完800m→2~4個月,進行慢速跑、慢速勻速跑、定時定距跑等練習內容,達到可以參加800m跑體測的目標→4個月后,進行與同等生跑、跟隨優(yōu)秀生跑、獨自訓練等內容,使自己的體測成績保持在13~15分。在教師指導、同伴監(jiān)督和自身努力下,通過近10個月刻苦練習,該生800m跑的中考成績?yōu)?′03″,取得了較大的進步。
二、多種心理干預方式及練習方法提升學生耐久跑練習興趣
為了化解傳統(tǒng)耐久跑的枯燥乏味,提高學生練習興趣,筆者參考相關理論,并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為學生制訂了以下心理干預方式(表2)。
以“有興趣參加的心理”干預方式為例,筆者借鑒定向越野的方法,設計了長距離“尋寶”游戲。具體操作實踐形式為:把學生隨機分成8組,每組1張任務卡,每組選1名小組長,小組長和組員統(tǒng)一用右手握住一根繩子,用繩子把小組成員的心“串”成一線,形成一個團體。
在音樂《相信自己》伴奏下,8個小組成員在組長帶領下同時從足球場中圈大本營出發(fā),尋找分布在足球場邊線和底線的8座“城堡”中的8個“寶物”(每找到1個“寶物”,均需小組全體人員返回大本營將“寶物”存放在自己的大本營里,方可進行下一個“尋寶”任務,先全部找回“寶物”隊,名次列前;此游戲使各小組成員熱情高漲,各小組爭先恐后去“尋寶”,小組成員團結協(xié)作,在運動中整齊劃一,不拋棄、不放棄,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結協(xié)作能力得以充分鍛煉,學生的耐力素質在快樂的游戲中得以發(fā)展。
三、教師巧妙用語增強學生自信
于中學生而言,語言是最直接的交流方式,采用教師激勵暗示和自我激勵暗示相結合能取得較好的效果。耐久跑高耗能、持續(xù)運動時間長,許多學生在跑動過程中對困難想得太多,喪失了戰(zhàn)勝它的自信心,面對此類心理障礙,大多學生會選擇放棄或逃避。此時如果體育教師選用適當?shù)恼Z言進行激勵,幫助學生樹立堅持跑完的信念,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筆者在剛參加工作時給初三畢業(yè)班訓練長距離跑動過程中,由于缺乏經驗,提示學生:“還剩700m”或者“還剩3圈”等,此類語言提示加重了跑動學生的心理負擔,導致學生心里出現(xiàn):“怎么還有那么多啊?”“我堅持不了3圈”等恐懼反饋。
后來,通過與學生交流和自我反思,筆者將語言提示換成“你們真棒,已經跑完一大半了,還剩一點點,堅持一下就勝利了”等正能量的語言提示和激勵,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心里產生了“我都已經跑完一大半了,還怕那一小半嗎”的正面心理導向,這樣的激勵語言和自我暗示大大提高了初三學生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