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夏
講臺上,老師拿著粉筆,激情澎湃地反復強調知識點,臺下的我握著筆,突然不想將黑板上的板書謄寫在筆記本上,盡管我知道它們對即將到來的期末考試有多么重要。
對我而言,這只是無力感來敲門的一個小片段。精力旺盛是青春期被貼上的眾多標簽之一,長輩教導我,年輕人要富有朝氣,不要傷春悲秋唉聲嘆氣。起初,我也這樣認為,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將“無力感”錯誤地歸類為懶惰。我一旦想放松,腦子里就警鈴大作,告誡自己懶是可恥的。為了不讓別人看出我的異樣,我會加快速度,甚至背部也要保持筆直如松的狀態(tài)。
認識到無力感,源于一節(jié)單簧管課。因為老師臨時有事,她將原本的兩個班級統(tǒng)一安排在周六下午上課。按照慣例,前20分鐘要檢查上節(jié)課布置的作業(yè)。坐在我旁邊的女孩兒瘦瘦小小,看起來一副肺活量不足的樣子,誰知演奏一開始她便驚艷到了我。
當時,教室里有同學在小聲說話,還有人擔心被老師批評,臨時抱佛腳正加緊練習,環(huán)境算不上安靜。然而她的曲子不疾不徐,溫暖華麗,將《仲夏夜之夢》的序曲章節(jié)演繹得恰到好處,像是真的要引人墜入一場瑰麗夢境。我知道,她所在班級的開課時間比我晚。我學習這首曲目的情形仍歷歷在目,毫不夸張地說,我的水平只能稱為流暢。
后半節(jié)課,老師教授了新曲目,我悄悄留意了一下,這位女生吸收知識的速度也很快。
遇上高手了!我忍不住感慨。
深夜降臨,經(jīng)過一天的學習,我早已疲憊不堪??申P燈后,我呆呆地望著天花板,就算閉上雙眼,腦海里依舊循環(huán)播放著《仲夏夜之夢》。有個念頭籠罩在我心里:我的努力是無意義的,沒有必要繼續(xù)進行下去。
念頭一旦產(chǎn)生,猶如洪水出閘。我身體里的力氣像被抽走了一般,無論是練習單簧管還是看書,都拿不出勁頭??膳碌氖牵乙庾R到自己這樣做根本是在浪費時間,但無法停止。和朋友聊起來,他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很正常,犯懶嘛,過一陣子就會好?!蔽抑?,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烧J同感只能使我的焦慮暫時減輕,并不會徹底消失。
于是,我進行了一番自問自答。
是進入了迷茫期嗎?不是。我曾經(jīng)有過迷茫的階段,那時我整日惶惶無所事事,而現(xiàn)在的我有目標,要升入重點高中,單簧管至少要有三首保留曲目。是嫉妒嗎?這世界上總有少部分的人,從出生起就距離塔尖特別近,如門德爾松,《仲夏夜之夢》系列是他17歲時的作品,很少有人能在這個年紀寫出傳世經(jīng)典。練習、考級對天才們來說,可能要在一般人所付出的勞動量的基礎上打半折。從學藝術的那天起我就知道這種情況的存在,別人的天賦不會成為我嫉妒的對象,這也是我不放松對自己要求的原因之一。
真正令我困惑的是,功夫是否下在了刀刃上。回憶過去的點點滴滴,我逐漸發(fā)現(xiàn)無力感早已破土發(fā)芽。無數(shù)個開學之初,我像打了雞血般決定好好努力,從文具店買來100天計劃本,將第一頁寫得滿滿的,還在上面抄寫了不少“雞湯名言”。只要能完成清單上的任務,頭懸梁錐刺股也在所不惜。但一個月后的成果如何呢?不僅任務沒有完成,連計劃本都不知丟到哪里了。即便想起來,我也會安慰自己說,學習這么忙,不必把力氣花在制訂計劃上。
仔細想想,百天計劃是自己的選擇,否定它就是在否定自身??磥?,無力感是源于否定眼前所有的價值,認為自身無力創(chuàng)造未來。“五月病”“春困秋乏”等詞,只是給無力感套上了五彩斑斕的糖衣,狡猾地把心理因素推給外界。這回,它仿佛經(jīng)過春雨滋潤,瞬間長成強壯的魔鬼藤,把我纏了個嚴嚴實實,越想掙脫被困得越死。
要想奪回夢想,只能再次挑戰(zhàn),所以對抗無力感,也只有靠自己。
一天午后,我不想翻開書本,干脆打開了電視機。體育頻道在直播世界滑雪錦標賽,冰天雪地中,運動員們腳踩踏板,不停地加速,最后從陡峭的山上順勢而下,有的落地動作十分美觀,而有的運動員狠狠摔倒在地。解說員跟著科普,說滑雪運動有道特殊規(guī)定,逆風條件下,選手容易跳得更高更遠,總分必然會扣除一部分;反之,順風會使比賽難度變大,選手會得到加分。
我開始反思。假如我在滑雪比賽中取得了平庸的成績,會先懷疑自己適不適合這項運動,繼而擔心下場比賽的風速是否會影響發(fā)揮,最后很可能會直接放棄這項比賽。
可是,你身處的環(huán)境,其他人也一樣。天氣尚可預測,生活卻不可以,可以說毫無邏輯。設想一萬種前因后果,不如通過相信自己,來對抗現(xiàn)實中的無力感。因此首先要停止的,是對自己的否定,相信就算跌倒,也能獲得寶貴的訓練經(jīng)驗。而且,并沒有人會一直摔跤。
我起身翻開樂譜,拿起單簧管,開始一節(jié)一節(jié)地練習。放慢速度,反而更能感受其中的滋味。
無力感不可怕,可怕的是自以為是的堅持。正如以前的我,通過延長學習時間來強迫自己度過無力感的陰影,不僅導致自己精疲力竭,往往還需要二次返工。順風時別急著開心,逆風時不要難過,重要的是隨風調整自己,享受在風中滑翔的快感。如今當無力感再次光臨,我不會一味追求力透紙背,而是會放緩動作,把筆記記下來。只要一筆一畫,成書成冊并非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