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 唯
(上海市政工程設(shè)計研究總院集團第六設(shè)計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肯尼亞KarimenuⅡ水庫供水項目位于肯尼亞中部加通都地區(qū)的克里克鎮(zhèn),距首都內(nèi)羅畢約75km,Karimenu河源于阿伯德爾山脈,發(fā)源地為茂密的原始森林,是肯尼亞最主要河流塔納河流域上游的一條支流,水庫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105km2,大壩洪水標準采用100年一遇洪水設(shè)計,PMF洪水校核,水庫總庫容2654萬m3,是一座中型水庫水源工程。
內(nèi)羅畢氣候特點是雙峰雨季,大雨季是3~5月,小雨季是10~12月。Karimenu河位于肯尼亞濕潤與半濕潤區(qū),河道上游發(fā)源于濕潤區(qū),中游為半濕潤區(qū),下游屬半濕潤半干旱區(qū)。
根據(jù)KIMAKIA氣象站和THIKA氣象站統(tǒng)計資料,上游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945.0mm,下游為946.9mm;上游多年平均蒸發(fā)量為1215.0mm,下游為1665.7mm;上游全年平均氣溫在14~18℃,下游為18~22℃。內(nèi)羅畢距海洋約450km,因此沒有沿海濕熱氣候,凌晨空氣濕度接近飽和,2、3月晴朗天氣的中午濕度往往跌落至50%甚至10%。
Karimenu河干流設(shè)有兩座水文站,編號分別為4CA19、4CA23,其中4CA19站位于從Gakoe Rural Market Centre到Mahara Rural Market Centre公路跨Karimenu河的公路橋附近,在森林邊緣下游約1.0km,控制流域面積75km2,建于1960年7月,1982年12月以后被廢棄,1997~2006年又重新起用,但2003~2005年缺測較多;4CA23站位于Karimenu河河口上游,控制流域面積140km2,建于1970年11月,1994~2005年8月數(shù)據(jù)缺測較多,詳見表1。
表1 Karimenu河干流水文站實測流量系列
根據(jù)調(diào)查,水文站4CA19、4CA23測站上游流域未建大型引、蓄水工程,分洪滯洪工程等,對比兩站年、月平均徑流,如圖1、圖2、3所示,可見兩站同步觀測期內(nèi)年際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徑流系列年內(nèi)分配情況基本一致。KarimenuⅡ水庫壩址大致位于兩站中間,氣候條件與下墊面情況基本一致,因此水庫壩址徑流計算可利用上、下游測站實測徑流采用水文比擬法按面積比推求。
由于4CA19、4CA23兩站的實測系列均不連續(xù),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測現(xiàn)象,因此需對兩測站的實測系列進行插補,本次通過建立兩站同步觀測系列(1971~1982年)年徑流相關(guān)關(guān)系,對缺測年份的年徑流互為插補,并以參證站月分配比例分配月徑流,而1994年以后兩站實測系列均不完整,難以插補完全,故不予采用,由此得到4CA19、4CA23站自1960年7月~1993年10月跨34年共400個月的徑流系列,多年平均徑流分別為1.088m3/s、1.673m3/s,多年平均徑流深分別為457mm、337mm,區(qū)間多年平均徑流深284mm,對比壩址上、下游多年平均徑流量及降水量,說明Karimenu河流域范圍內(nèi)降水與徑流深從上游往下游總體呈遞減趨勢,因此壩址年徑流計算考慮采用上游4CA19站年徑流疊加與壩址區(qū)間30km2的徑流,壩址區(qū)間徑流由上、下游站之間(65km2)徑流按面積比計算,經(jīng)計算,壩址處多年平均徑流深為408mm,多年平均徑流為1.358m3/s。
圖1 水文站4CA19、4CA23站年平均徑流年際變化趨勢圖
圖2 水文站4CA19、4CA23站實測徑流系列多年平均月徑流
圖3 水文站4CA19、4CA23站同步觀測系列年徑流相關(guān)關(guān)系
將水庫壩址的年徑流完整年系列32年(1961~1992年)從1992年向前累積平均,如圖4所示,當系列年大于25年后,累積平均值相對32年系列平均值的相對誤差在5%以內(nèi),說明25年以上徑流系列的多年平均值趨于穩(wěn)定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水庫壩址的徑流系列有較好的代表性。通過水庫壩址完整年1961~1992年共32年年徑流系列計算徑流系列模比系數(shù)∑(Ki-1),點繪年徑流量模比系數(shù)差積曲線,如圖5所示??梢钥闯?,1961~1968年大趨勢為上升期,但期間存在多個小的上升期和下降期,1968~1976年為下降期,1976~1983年為上升期,1983~1987年大趨勢為下降期,1988~1990年為上升期,1990~1992年為下降期。因此,在1961~1992年的徑流系列內(nèi)包含了多個上升期和下降期,說明該徑流系列過程包含了豐、平、枯水年,具有較好的代表性,且呈豐枯交替的周期性變化。
圖4 壩址徑流累積年(1961~1992年)長短系列平均相對差示意圖
圖5 水庫壩址年徑流量模比系數(shù)差積曲線
根據(jù)1986年《The Long Term Development Plan》繪制的內(nèi)羅畢第三供水工程區(qū)域內(nèi)的徑流深等值線圖,如圖6所示。壩址以上匯水范圍采用面積加權(quán)法計算多年平均徑流深約440mm,多年平均徑流約1.465m3/s。本次計算水庫壩址以上多年平均徑流深為408mm,多年平均徑流為1.358m3/s,較等值線圖計算成果略小了7.88%,在工程中更偏安全,徑流計算成果符合地區(qū)分布規(guī)律,年徑流成果基本合理。
圖6 工程所在區(qū)域年平均徑流等值線圖(單位:mm)
文章通過對水庫壩址上、下游水文站實測徑流系列建立相關(guān)關(guān)系互為插補,得到上、下游站整32年連續(xù)的徑流系列,分析流域內(nèi)徑流特性,采用上游站徑流疊加區(qū)間徑流的方法計算水庫壩址徑流,徑流系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合理性,為水庫的徑流調(diào)節(jié)計算提供依據(jù),也為類似河流徑流計算提供參考。
[1] 詹道江, 徐向陽, 陳元芳. 工程水文學[M]. 北京: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11: 168- 175.
[2] 趙瑩, 沈亞西. 小流域水庫徑流調(diào)節(jié)的改進計算方法研究[J]. 水利規(guī)劃與設(shè)計, 2016(09): 45- 47.
[3] 江尚軍, 耿鴻江. Excel在徑流調(diào)節(jié)計算中的應(yīng)用研究[J]. 水利規(guī)劃與設(shè)計, 2009(01): 30- 32.
[4] 胡偉. 鐵列克水庫徑流調(diào)節(jié)計算方法的改進探討[J]. 水利技術(shù)監(jiān)督, 2017(04): 8- 9.
[5] 董霞. 太平水庫徑流分析[J]. 山西水利科技, 2016(01): 77- 80.
[6] 趙玉龍. 老撾南塔河1號水電站徑流分析計算[J]. 紅水河, 2013(05): 9- 12.
[7] 史楷生. 年徑流系列的插補、 延長方法[J]. 山西水利科技, 2012(03): 11- 12.
[8] 李琳. 河南省白沙水庫入庫徑流分析[J]. 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diào), 2015(13): 59- 61.
[9] 趙永剛, 李文, 白云峰, 等. 水庫入庫徑流量計算的探討[J]. 東北水利水電, 2008(03): 35- 36.
[10] 牛秀嶺. 口上水庫徑流分析計算[J]. 山西水利, 2015(10):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