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愛玲
本文講述的這張照片是中華女子學院的前身、新中國婦女職業(yè)學校的學員王靜蓉,在1949年12月10日亞洲婦女代表大會開幕式上獻詞的照片。這張照片無論對中華女子學院還是王靜蓉本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017年,中華女子學院檔案史料中又增加了一張非常珍貴的照片檔案。這張照片拍攝于1949年12月10日(攝影者不詳),拍攝的內(nèi)容是在北京懷仁堂舉行的國際民主婦女聯(lián)合會亞洲婦女代表大會開幕式。照片中有兩個人物:一位是正在宣讀開幕詞的國際民主婦聯(lián)副主席、全國婦聯(lián)主席蔡暢;另一位是準備向大會獻賀詞的新中國婦女職業(yè)學校(以下簡稱新中國女職)鄉(xiāng)師科的學員王靜蓉,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著名播音藝術(shù)家、新中國第一代女播音員葛蘭(王靜蓉自1950年7月從新中國女職畢業(yè),1951年考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后改名葛蘭)。這張照片是在籌備擬于2017年10月舉辦的《女院記憶——新中國婦女職業(yè)學校檔案圖片展》的過程中獲得的。
新中國女職是中華女子學院的前身,是由宋慶齡、何香凝、蔡暢、鄧穎超、康克清等老一輩婦女革命家在接管和改造了一所舊制度下的女子職業(yè)學校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這所被接管和改造的舊制度下的學校就是河北省省立北平女子職業(yè)學校(以下簡稱河北女職)。王靜蓉就是原河北女職的學員。全國婦聯(lián)接管河北女職后,更名為新中國女職,在創(chuàng)辦婦女干部學校的過渡階段,“新中國婦女職業(yè)學?!钡男C淮嬖诹硕虝旱囊荒陼r間。1950年7月,400名學員從新中國女職完成學業(yè)畢業(yè),經(jīng)中共中央華北局組織部分配,奔赴全國各地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說到這張照片的獲得,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籌備展覽的過程中,筆者通讀了記錄學校歷史很權(quán)威的《從新中國婦女職業(yè)學校到中華女子學院50年回顧》一書。這本書是1999年學院50周年校慶時編纂的,之所以沒有叫“校史”,就是因為缺乏檔案材料佐證,書中部分內(nèi)容來源于老校長、老教職員工的口述、工作筆記、收集到的極少的照片和從全國婦聯(lián)查找到的一些材料。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引起了筆者的注意:“1949年12月10日至16日,亞洲婦女代表大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的懷仁堂隆重舉行。出席會議的有23個國家的197名正式代表和英、法、蘇、荷等國家的來賓。新中國女職的全體師生列席大會的開幕式。為了向大會開幕式獻禮,鄉(xiāng)師科的學員在工藝教師麻可森的指導下,用涂了顏色的木刨花,做了兩個極為漂亮的大花籃,獻給大會。鄉(xiāng)師科學員王靜蓉,向大會宣讀了賀詞……這是新中國成立后一次具有非凡意義的會議,作為全國婦聯(lián)主管的學校,全校師生列席開幕式該是多么激動人心、多么自豪的事??!”因此,筆者認為如果能找到這次會議的任何資料,再加上原有的1949年10月1日學生參加開國大典游行以及去工廠參觀、學習的照片資料,就可以極大地豐富教學實踐內(nèi)容并使展覽在校內(nèi)產(chǎn)生極大反響,進而激發(fā)師生員工愛國愛校、傳承女院精神的情懷。
通過網(wǎng)絡搜索,筆者找到“亞洲婦女代表大會”的相關(guān)照片,看到這張照片上的兩個人,筆者一眼就認出了全國民主婦聯(lián)主席蔡暢,和長著圓圓的臉、充滿稚氣和活力的女學生——王靜蓉。當時激動的心情溢于言表,只記得都沒來得及打電話就直接飛奔到葛蘭老師的辦公室。
筆者將打印的照片捧到葛蘭老師面前,說明來意并請她幫助確認。葛蘭老師接過照片,摘下眼鏡瞇著眼睛凝神細看,嘴里不停地說:“這是我嗎?這是我嗎?哦,沒錯,這發(fā)型、這衣服,是我,是我?!彼拥媚樁紳q紅了,聲音也有些顫抖,問道:“這是從哪里找到的?真沒想到還會有這樣一張照片。”老人慢慢打開了記憶的閘門,告訴筆者在亞洲婦女代表大會開幕的前兩天,全國民主婦聯(lián)來了兩位領導,從眾多的學生中挑選了兩名學員,其中就有她。領導讓她們讀了一份材料,最后確定由面容姣好、聲音甜美的王靜蓉在會上獻詞。同學們聽到這個消息后都為她高興,紛紛將自己認為好看的衣服送給她,開幕式上她身上穿的衣服就是同學送的,衣領是她親自修改的。
為了證實這張照片的真實性,筆者到全國婦聯(lián)檔案處查找亞洲婦女代表大會的圖文資料,但全國婦聯(lián)1971年前的檔案已經(jīng)全部移交到中央檔案館,無法提供實物。筆者再次求助于網(wǎng)絡,在經(jīng)常光顧的孔夫子舊書網(wǎng)上找到了《亞洲婦女代表大會文獻》插圖本,并從網(wǎng)上購買了兩本。拿到書后找到了這張照片,于是將書和放大的照片都送給了葛蘭老師留作紀念。葛老師將這張珍貴的照片和筆者打印的照片內(nèi)容說明,一并鑲?cè)胂嗫?,懸掛在辦公室最醒目的位置,以紀念她第一次代表中國向全世界發(fā)聲不是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而是在1949年的亞洲婦女代表大會的會場。
這張68年前的照片,對于歷史資料匱乏的學校檔案庫藏來說顯得彌足珍貴。它不僅充實了歷史資料,豐富了檔案展覽,更重要的是它見證了史實。它的出現(xiàn),鞭策我們檔案工作者,要充分發(fā)揮檔案工作記載歷史、傳承文明、服務未來的作用,肩負起不斷挖掘檔案信息資源追溯歷史、告之未來的使命擔當。
作者單位:中華女子學院檔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