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青年陳老濕
望一望窗外,春天是不是已經來啦?這時候,鳥兒也為了繁衍后代忙碌起來了:筑巢的筑巢,求偶的求偶,需要遷徒的也要準備飛往繁殖地了。從四五月開始,一直到六七月,都會有新生的鳥寶寶問世。不過,剛剛降臨地球的它們還很脆弱,很容易因為種種原因而身陷困境。這時候,如果你正好遇到了需要幫助的雛鳥,該如何科學地救助它們呢?
意外何人知
雛鳥最容易遇到的問題就是落巢了,原因多種多樣。
比如,鳥寶寶原本在巢里住得舒舒服服的,遇到一些惡劣的天氣(刮風下雨),就有可能會從高處的鳥巢中掉落到地面,而弱小的它們還不能靠自己回巢。
又如,雛鳥成長到一定階段后,就會本能地離開鳥巢,然后在附近的樹枝上活動。這個時候的它們還需要被持續(xù)喂養(yǎng)一段時間之后,才能跟著爸爸媽媽四處活動,自主覓食。這種剛離開鳥巢的雛鳥,由于羽翼尚未完全豐滿,加上剛離開鳥巢,在樹枝上蹦蹦跳跳的時候還是笨手笨腳的,免不了有時候會失手,不對,是失足掉落到地面上,同樣也沒有辦法自行回到高處。
不能回巢怎么了?鳥爸鳥媽就在地上照料寶寶就好了呀。說得簡單,即使對于成鳥們來說,地面上也是危機四伏,別說路人或是貓狗,就連老鼠都有可能傷害到它們,更何況行動能力有限的雛鳥了。
所以力所能及、恰到好處的救助,說不定能幫它們撿回一條命。
別別別,先別動手!救助雛鳥是一件極其專業(yè)的事情,一定要遵循科學的方法。
最是人間留不住
看見落單的鳥寶寶瑟瑟發(fā)抖,你也許會覺得鳥寶寶一定又冷又餓,很需要水、食物和溫暖,但是貿然將它們帶回自己家救助并不是最佳選項。你應當想辦法把它們送回巢里或者放到高處的樹枝上,讓親鳥繼續(xù)撫養(yǎng),這才是最穩(wěn)妥的選擇。
這是什么道理呀?
首先你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烏兒都能在人工條件下存活,特別是育幼這件事,稍有不慎,雛鳥就會撒手人衰,呃,撒手烏生。好吧,即便你是經驗豐富的喂鳥小能手,但喂養(yǎng)雛烏可是件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的事情。
舉個例子,長尾山雀的烏爸烏媽育雛的時候,喂食頻率每分鐘達五六次。這樣高的頻率,堅持一個小時容易,堅持一個月可就太困難了。行,就算你的毅力超乎常人,但下面這些事你肯定辦不到。
雛烏跟隨親烏長大的過程中,親烏要教會它們如何通過嗚叫傳達信息,如何跟同類相處,如何尋找食物,如何躲避天敵,甚至還要帶著它們飛往越冬地……這些你絕不可能教給雛鳥。并且跟隨人長大的鳥寶寶無一例外會樂于親近人,這對于野生動物而言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說了這么多,都是在提醒你不要貿然把雛鳥帶回自己家。帶回家的烏寶寶,絕大部分會夭折,即便長大了也會淪為“家奴”,難以像野生烏兒那樣享受自由。你 定不想看到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吧?
該出手時再出手
好啦,別被嚇到了。雖然不能帶烏寶寶回自己家,但我們可以并且應當送它們回烏爸烏媽的身邊呀!等等,先仔細瞅瞅你手心里的小家伙。如果落地的雛鳥還完全沒有開始長尾羽,翅膀和頭上的羽毛也沒有長齊,甚至還裸露著大片的”小鮮肉”,那么一定要把它送回鳥巢里。如果鳥巢太高,或者無法找到鳥巢,請聯(lián)系當?shù)氐牧謽I(yè)部門或者野生動物救護機構。
如果眼前的鳥寶寶已經開始長尾羽了,那它十有八九是離巢練習飛行時不小心掉落地面的,暫時還無力飛回高處。這個時期的雛鳥雖然還不太會飛行,但是已經能無所顧忌地蹦跳啦。此時,親鳥通常也會離開鳥巢,在巢外的樹枝上對它們進行飼喂。所以,只需將尾羽漸豐的雛鳥送回到高處的樹枝上,它們的安全就有了基本保障。只要它們在高處呼喚幾聲,親烏就會飛過來給它們喂食了。
鳥生鳥滅不可謀
救助失足雛鳥這么簡單?別高興太早,剛才說的是能找到親鳥的情況。如果找不到呢?
如果親鳥在鳥寶寶附近,當你接近鳥寶寶的時候,親鳥們會發(fā)出短促有力的報警嗚叫,你會很容易發(fā)現(xiàn)它們。如果沒有發(fā)現(xiàn)親鳥的蹤跡,要么說明親鳥已經放棄了鳥寶寶,要么是親鳥已經遭遇不測。另外,你也可能根本找不到鳥巢,或者找到巢后親鳥不接受雛鳥(如鷺鳥)。
即使遇到這種實在無法送還親鳥的情況,也不要嘗試自己喂養(yǎng)雛鳥!應該盡快聯(lián)系當?shù)氐牧謽I(yè)部門或者野生動物救護機構,讓專業(yè)人士接手,進行專業(yè)的救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