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征
我上小學那會兒,平時大人根本不會給孩子們零花錢。為了能買上心愛的連環(huán)畫什么的,我們必須自尋財路。自己想辦法賺錢,就成了那時孩子們的自覺行動:逮蝎子、積存豬骨頭、刨小草根兒、刨翻白草、刨白蒿,然后拿到公社采購站去賣。
驚蟄之后不久,坡地、山上、地堰的石塊下面,就開始有蝎子出現(xiàn),尤其是小雨過后,扁平的石塊下面會有大大小小的蝎子。將盛墨水的小矮瓶子用清水洗凈之后,晾干,裝蝎子的器具就有了;把一根筷子的上半部分一劈為二,中間夾上短而細的木屑,用細繩捆住,就做成了蝎子夾子。放學之后,男孩子們成群結隊向山坡進發(fā)。女孩子們怕蝎子,所以不參與逮蝎子的事情。
記得有一次臨近天黑,在山坡逮蝎子,我和伙伴們連續(xù)翻了好多石頭,每塊石頭下面都有蝎子,大家的瓶子都裝滿了。有個伙伴說:“也太邪性了,怎么到處是蝎子,不能再逮了,得趕快回家!”當時故鄉(xiāng)有個說法,如果連續(xù)翻開石頭都有蝎子,那就是遇邪了,不能再逮了,否則夜里會遭到蝎子攻擊。
回家后,想起墨水瓶里滿滿的都是蝎子,它們肯定會被憋壞的,于是想把它們轉移到大瓶子里去,結果因為夾蝎子的動作遲緩,它們紛紛爬出墨水瓶,舉著毒針兒在地上四處亂爬,母親害怕它們爬進房間傷人,便不由分說把它們一個個都踩死了。公社收購站只收活蝎子,所以被踩死的蝎子一文不值了。
蝎子這種小生靈生命力很頑強,只要瓶子里有土,它們就能存活好長時間,所以我們往往攢到一定數(shù)量,再約上小伙伴一塊兒去賣。從采購站工作人員手中接過錢來,數(shù)了一遍又一遍,大家總要相互比較一下,看看誰掙的錢最多。因為是自己的勞動所得,所以一份成就感、自豪感便油然而生。有了錢,大家興高采烈、蹦蹦跳跳地走進公社新華書店,仔細挑選之后,有的買一本小人書,有的買一本故事書,還有的買了書之后,再走進公社飯店買個燒餅解解饞。
那時,學校里提倡同學們自己掙錢買書,而公社采購站也十分歡迎我們多弄些“寶貝”到他們那里去賣,他們說這是“變廢為寶”,支援國家建設。
采購站有一個本子,專門記錄每所學校的同學去賣物品的次數(shù)與數(shù)量,誰賣得多,就給誰發(fā)獎。記得有一年,我和一個伙伴得了大紅花,還得到一個筆記本,我把這件事兒寫進了作文,結果受到語文老師的表揚,她還當作范文在班上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