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雯倩
有道是“春雨貴如油”。眼瞧著這春雨一場一場地下著,微微春風(fēng)溫潤著等待蘇醒的世間萬物。偶然間,看到枝頭的新芽都一股腦兒地探出了小腦袋,有的品種甚至連葉子也沒長卻先開出了好看的花。如嬌滴滴的舞娘,像是燦爛地開著,卻又藏著掖著沒把姿態(tài)完全展開,這讓我想起了白居易的“猶抱琵琶半遮面”。
陽春三月,適合踏青,呼吸一下新鮮空氣,畢竟一年之計在于春。可是我卻沒有追逐春花秋月的閑情雅致,萬綠叢中那人人慕羨的姹紫嫣紅我不愛,卻偏愛那青青綠意的竹子。
老家外面有一片竹林,不知道是不是每次去的時候都趕巧,總是看到它們郁郁蔥蔥、亭亭玉立。自古就有詩人喜竹愛菊,或以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來比喻自己的品質(zhì)。在那些文人眼里,這竹也有自己的品行吧,大抵是剛強(qiáng)挺拔又或者是其他。
竹子生長得很奇特,沒幾天就可以長得跟房屋一樣高。但其實(shí),這短短幾天的成長卻是耗盡了幾年的工夫。所謂雨后春筍,待那春雨過后,一個個小竹筍便冒了出來,卻在今后的幾年里都不生長,似乎總是那么高,這是為什么呢?原來,在這看似平淡的幾年里,竹子的根早就向下伸了幾米甚至幾十米,穩(wěn)穩(wěn)地站住了腳后,才開始向上延伸,沒幾天便高大威猛起來。竹子砍掉后做成竹竿,有的能晾曬衣服,有的也被有閑情雅趣的人拿來做魚竿,體驗(yàn)一次姜太公釣魚的樂趣。
想起以前在竹林里的感覺,初夏天氣不算炎熱,經(jīng)過一個春天的滋潤,竹林也已經(jīng)完完全全一副充滿生機(jī)的景象。有風(fēng)吹來,細(xì)長的葉子就會發(fā)出沙沙沙的聲音,隨著風(fēng)一陣一陣,就像在演奏什么美妙的樂曲似的。這是我最喜歡的時光,世界變得很安靜,仿佛我一閉上眼睛就能夠和有共鳴的人一起交流。我閉著眼睛,仔細(xì)欣賞這美妙摩挲的樂章,越是用心聽,好像就越能聽得真切。到底是什么美妙的樂音和這細(xì)葉的樂曲合奏到了一起,高山流水,唱出古今風(fēng)韻。
猛地睜開眼睛,竟然看到眼前有一位豪放不羈的男子正在一邊彈奏古琴一邊高聲放歌。他的歌聲豪邁激情,仿佛有著一股穿透靈魂的力量,我感覺我的身體漸漸有什么熱流隨著這歌聲在涌動。太有感染力了,我不禁為這歌聲留下了眼淚。他像是看著我了,又裝作沒看見,微微睜眼睥睨,那不可一世的模樣,那毫不在意的模樣,真的像極了一個人。
這人唱累了,飲一杯濁酒,醉眼迷離地繼續(xù)吟起詩來。絮絮叨叨是什么字眼倒是聽不真切,我大腦完全沉浸在這美妙之中。不知道又是一首什么曲子,我竟然從沒聽過,感覺“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又有天地悠悠,又有蝶花之戀。不知道是不是看到了春江的潮水,月下的花也開得正好。一會兒,我仿若登上蟾蜍宮和搗藥的兔子述說天地奇事;一會兒,我又像登高望遠(yuǎn)看到無盡的廬山風(fēng)光,一切像走馬觀花,真實(shí)卻不真切。我如癡如醉聽得入神,只聽到突然曲聲一斷,來自遠(yuǎn)畔的細(xì)聲:“姑娘,這首《廣陵散》就算送給你的禮物吧?!?/p>
一睜眼,我還是在林中,眼前什么也沒有,綠竹依舊,細(xì)葉婆娑,內(nèi)心卻是別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