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界的同志們都知道大連有個西崗杯,這個杯年復一年地堅持,培養(yǎng)了不少相聲界的年輕人才。王敏和陳寒柏就是得益于這個活動涌現(xiàn)出來的相聲新秀。
一轉(zhuǎn)眼,他們有名了,成明星了,但是也有了一把年紀了。也可能是王敏感到西崗杯這種群眾性曲藝的普及活動對他自己成長所起的作用,他決定在地方政府和中國曲協(xié)的支持下,為少年兒童搞一個曲藝藝術培訓基地。
我們說這是“平地扣燒餅”,沒有先例,沒有師資,也沒有基礎,他挺難的。因為各方面的物質(zhì)條件,硬件、軟件都非常匱乏,真是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起家。但是老天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了幾年的努力,這個少年兒童培訓基地一點一點地發(fā)展起來了,這個少年兒童人才培養(yǎng)的作用一點一點地顯現(xiàn)出來了!能起到這個作用,仰仗王敏同志的熱情,但是光靠熱情是維持不長久的。之所以我說他是有心人,這幾年,王敏一直在師資問題上下功夫,在四面八方尋找和求得名家老師的支持過程中,他深深地感覺到課本的重要,于是他把自己全部的心血,用來搞一本曲藝說唱藝術基礎教材。首先,他選擇了快板。
這可以說是費力不討好的一個工作,因為稍有不慎,就會被別人說三道四,并且以你教材當中的不足作為根據(jù),否定你做教材這項工作的意義。這個世界上君子動口不動手的人太多了,動手的人又會經(jīng)常被動口的人挑三揀四地說上幾句的現(xiàn)象也太多了。但是,王敏全挺過來了,一直到今天,這本快板教材問世了。
他搞起來的全國青少年曲藝培訓基地已建立了一支由老中青相結(jié)合、層次合理、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師資力量團隊;他們自己培養(yǎng)的第一個曲藝大學生王奕超,2017年已由天津藝術職業(yè)學院畢業(yè),充實到教學隊伍中;他們成立了公益性的西崗區(qū)少年宮青少年曲藝藝術團;他們每年都開設4—8個曲藝基礎班;他們在西崗區(qū)30余所中小學進行曲藝發(fā)展情況摸底和輔導工作,一邊演出,一邊贈送《中國經(jīng)典相聲賞析》碟片進校園;他們大力扶植學校成立學生曲藝社團,現(xiàn)在許多小學校已打造成正規(guī)的曲藝特色學校,成為大連市乃至遼寧省的特色學校。
目前,在這項工作的開展過程中,當?shù)厍囂厣珜W校已有20余所,在學學生近千人。通過曲藝進校園系列工程活動,加強了曲藝藝術在青少年中間的影響力,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豐富了中國傳統(tǒng)曲藝的傳承方式,培養(yǎng)、挖掘、造就了新一代優(yōu)秀曲藝創(chuàng)作表演人才,使中國曲藝藝術很好的傳承下去,并綿延賡續(xù)。
這里,我不贅述這個少年兒童曲藝培訓基地在王敏的精心培育下獲得了多少榮譽,因為我知道他不是沖著榮譽去做這項工作的。他和我說,以后要繼續(xù)編寫山東快書、評書、相聲、鼓曲的教材。我非常感動,特別希望能夠出把力的單位和個人都幫幫他!我們這個世界,干好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容易,眾人拾柴火焰高。我相信,所有支持過王敏的朋友和單位,也一定與我有著相同的愿望。
習主席說,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在我國五千多年文明發(fā)展歷程中,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文化興則民族興,文化強則國家強。中國曲藝藝術承載著中華優(yōu)秀民族文化和精神,我們用這樣的精神食糧哺育社會主義文化藝術的后代,一定會有豐碩的成果獻給我們祖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