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錚 張書鴻
摘 要:從符號學的視角對兒童娛樂空間中肖似性符號的設計加以研究,對國內外兒童娛樂空間中肖似性設計案例作分析、比較,以兒童心理與接受認知能力為基礎,重點闡述藝術設計符號學視角與兒童空間設計的關系,并做初步探索與研究。
關鍵詞:肖似性符號;兒童娛樂空間
一、引言
皮爾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曾將符號按不同表達方式分為圖像符號、指索符號和象征符號,以體現它們在表征方式上的不同。肖似性符號屬于圖像符號,它的定義為:“肖似性符號是指圖像符號的符號形體與符號對象在外部形態(tài)、顏色、姿態(tài)、質感等物理屬性上相似的圖像符號。[1]”在我國,肖似一詞最早出現在宋代司馬光的《為文丞相謝賜神道碑文表》一文中:“臣荷析薪之業(yè),紹作室之功,雖資性甚愚,曾無肖似,而義方未墜,少逭譴尤?!盵2]它在詞典里的意思為比較相似,相像。
卡西爾(Ernst Cassirer)曾經這樣說:“人是符號的動物”。簡單來說,當人們看到一個符號時,大腦會本能地調動獲取接受過的各種信息,想到它代表的本身之外事物的事物。肖似性的符號總是使人們的聯(lián)想過程更直接、快速,這種情況對兒童更是明顯,兒童會通過自己的理解對世界進行解釋和聯(lián)想。兒童時期是人生重要的接受和學習時期,通過一些親切而簡單的肖似性形象或圖像符號誘發(fā)他們展開聯(lián)想,可以使他們對空間的接受度更高。
同時,在接受視覺形象時,肖似性符號也非常容易被大眾接受,究其原因,肖似性符號更符合人們心里的現實形體與事物,更為接近受眾的理解與想象,因而人們對肖似性符號更有親切感。
兒童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是全人類的目標,他們的健康成長對社會的發(fā)展,對人類的進步也是至關重要。因此,為兒童提供健康成長的娛樂空間同樣具有一定的意義和價值。從兒童娛樂空間設計角度來說,設計者首先應該用兒童的視角來看待事物,嘗試了解他們的需要,從兒童的心理及接受能力考慮,努力滿足孩子們的天性。這些空間中的符號不一定要具體,因為那樣反而會限制了孩子們的想象。
所以營造一個好的、具有肖似性符號意味的兒童娛樂空間具有一定的意義,賦予空間獨特的色彩、想象力,使兒童娛樂空間更加趣味十足。讓兒童獲得更多游戲親切感,發(fā)揮豐富而有趣的想象力;讓兒童在游戲的過程中樹立自信,發(fā)現自己的能力、技能和天賦,才是設計的最重要的目標。
二、兒童娛樂空間的肖似性符號與形式表達
形態(tài)肖似、顏色肖似以及材質肖似是肖似性符號的運用及表達的主要手段。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活動時,經常會使用其中一種手段,或結合其中兩種手段。形態(tài)肖似性符號在兒童娛樂空間中最為常見,而且大多設計都會以形態(tài)肖似性符號為主。形態(tài)肖似是最為直觀和感性的,如在長沙市長房云時代兒童體驗區(qū)中的飛機形態(tài)滑梯(圖1),選取肖似飛機的造型元素,以飛機的機艙、雙翼等展開設計,讓兒童在模擬的飛機的場域中攀爬、嬉戲,這種肖似的空間設計將知識性與趣味性融合。彩云迷航(圖2),肖似性的元素是傘、天空、云朵,以傘狀模擬為主線,將天空的情景模擬在圓形的傘體中,藍天、白云自由流動,傘下方的圓形臺面是兒童的體驗區(qū),兒童身在其間,好似在云間翱翔,進而產生對自然的親近感知和對自然的無限聯(lián)想,娛樂與感悟共振,意義深遠。
阿姆斯特丹的Beatrixpark(圖3、圖4)算是別出心裁,他在阿姆斯特丹的Beatrix公園的半島附近的舊籃球場上打造了一個多功能的兒童娛樂空間。該空間主要為6歲以下的幼兒的活動需要設計,甚至吸引了很多大齡兒童。它的形態(tài)不同于很多設計的“平鋪直敘”,而是通過不同角度體驗,感受各有不同。這是一個遠看像個“瓶起子”,換個角度又像恐龍蛋的肖似性設計,外觀的直覺感受充滿著童趣和遐想。其實這一兒童娛樂空間的設計是一個全方位的娛樂場域,它為兒童提供多元的游戲體驗。它的外側一邊是一面鏡子,不僅將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反射其中,同時也將兒童游戲玩耍的身影和路人的過往情景映射其間,形成一種趣味橫生的場域體驗。另外,這一兒童娛樂空間的內凹處設計了一個球門,一個巨大的蹦床,是兒童游樂的延續(xù)和拓展,其尾部的翹起處則設計了一個搖擺部件,這些組合可使兒童在此玩耍,同時多元的游藝也需要兒童不斷發(fā)現、發(fā)掘和探索,在快樂的游藝中找尋。
美國亞特蘭大市藝術博物館前的充滿藝術氣息的“tiovivo”兒童活動區(qū)(圖5、圖6),也同樣很具特色。設計師在slater sifly廣場上設置了大規(guī)模的木質系列雕塑,四個雕塑彼此交互,它們的造型都在模仿動物或物件,比如小熊、兔子。這四個雕塑表面以多種顏色的圓點和條紋裝飾,生動而可愛,同時都配有滑梯,孩子們穿行其間,樂不思蜀。更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設計能在無形中鼓勵兒童在玩耍時學習藝術,接納藝術。
三、兒童娛樂空間的肖似性符號與意趣呈現
我們不難發(fā)現優(yōu)秀的兒童娛樂空間作品,往往都有以下特征:
(一)能夠迎合兒童的經驗認識
相較于成人,兒童世界里能認識的事物相對簡單,他們會用自己看過的東西來嘗試辨認事物。肖似性符號可以通過兒童視覺認識的經驗,來引導兒童,兒童在接觸中學習產生聯(lián)想,無論兒童愿意接受與否,過去的經驗都將對其新的認識產生影響,而新的認識也會加深。簡單的形象肖似符號的形態(tài)會與現實事物很接近,兒童會用自己的方式解讀這種符號,來感知現實世界。兒童對動物、水果等的簡單圖樣和形態(tài)辨認能力很高,這就是為什么大量幼兒卡通片會采用動物作為主人公(圖7),大象形態(tài)的滑梯非常受兒童歡迎。
(二)含蓄意味使設計更添意趣
很多時候,當一些具象的概念通過對文本表達時,會造成信息的流失和偏差。而肖似性符號通過圖像語言,更為直接,它簡化了觀眾解讀符號語言的過程,往往能更準確地傳達具象符號所表達的概念。同時,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在人的視覺心理中具備一種推論傾向,可以使不連貫的、有缺口的圖形盡可能在視覺心理上得到彌補,受眾對對象越熟悉,填補的空白就越準確[3]。兒童娛樂空間中的肖似性符號就是利用了兒童的這種“填補”心理來傳遞信息,使兒童對空間加深印象。日本瀧野山游樂場(TAKINO HILLSIDE)最吸引兒童的區(qū)域是它的彩虹鳥巢區(qū),大大小小顏色各異的繩網,有時下面還拴著幾個小球,它們又像蜂巢,也像蜘蛛網,配上多彩的燈光和音樂,孩子們最喜歡在上面自由的彈跳和歡笑。
雖然直接性的肖似性符號相比含蓄性的肖似性符號更為直觀,但是含蓄性的肖似性符號能給人以更多聯(lián)想空間,甚至在很多不能用語言表達的時候,產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效果。
四、結語
肖似性符號具有直觀、直接的可感性,在兒童認知尚屬不斷發(fā)展階段,諸多肖似動物、植物等符號應用于兒童娛樂空間的設計中。
綜上我們看到,飛機、瓶起子、蜂巢、大象、小熊、兔子等肖似性符號巧妙地應用于兒童游樂空間中,在此基礎上設計師又進行了更多元的演繹。肖似性設計在國內外兒童娛樂空間中以其體驗性和互動性越來越得到民眾的認可,其未來的發(fā)展空間也更為廣闊,期待更多優(yōu)秀的肖似性設計運用在兒童娛樂空間中。
注釋:
[1]梁建飛,伍立峰.品牌傳播中視覺符號的意義結構[J].新聞界,2013,(23):25-28.
[2]肖似[EB/OL].詞典網http://www.cidianwang.com/cd/x/xiaosi164124.htm.
[3]申雪鳳.形象肖似符號:平面廣告新的創(chuàng)意點[J].現代傳播,2011,(02):162.
作者簡介:
陳書錚,東北大學設計學研究生。
張書鴻,東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