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華
記得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也認為:“智慧從動作開始,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認知活動,可以使信息不斷的刺激腦細胞,促進思維活躍,便于儲存和提取信息,同時易于激發(fā)學后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產生學習的內驅力?!睆墓胖两裎覀兌贾溃簲?shù)學是做出來的,學生只有親歷知識的發(fā)現(xiàn)過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稊?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钡湍昙墝W生年齡小,好奇心強,好動,動手操作容易吸引學生的參與,讓學生在課堂上親手動一動,勝過老師一遍又一遍的講解。因此,對于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來說,動手就是一種樂趣,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感知、記憶、想象、思維等功能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
從幼兒時期開始,每個孩子就用手探究這個世界,通過抓、摸、撕、扯來了解認識各種事物,俗話說:“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手對孩子們來說是很熟悉很親切,也是形影不離的重要的認識世界的工具。小小的十指在我們的教學中起著什么樣的作用呢?現(xiàn)就個人的理解談談。
一、雙手調節(jié)課堂氛圍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年級孩子的注意力不穩(wěn)定而且容易分心,在課堂中如果只靠老師的:“認真聽”“看誰坐得最最端”等語言對孩子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有的孩子此時只會嘴里回答“我就坐得最端”而行為上不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這時候如果老師伸雙手拍擊三次,再伸出食指放在嘴前:“噓---!”再用手指做出悄悄聽和認真看的手勢,孩子會立刻被吸引過來,課堂疲憊的節(jié)奏得到緩解。孩子在課堂中做一些小動作是在所難免的事情,如果每次我們都停下來指出失誤既耽擱時間效果又不好,老師用手勢來提示孩子,把控好課堂的節(jié)奏是最佳的選擇。我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有學生上課走神,可以邊講課邊走到學生旁邊,輕輕敲打課桌或用手撫摩一下他的頭,使其注意力集中既不耽誤課堂教學,又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學生回答的不錯,就用大拇指向他精彩的發(fā)言表示鼓勵表揚。
課間活動的時候,做手指操也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當老師伸出一個手指點點,孩子們自然的就會跟上:兩個手指剪剪,三個手指叉叉。不但轉換了孩子的注意力,而且活動了孩子的手指緩解了學習的疲勞。
二、雙手提高計算的能力
在低年級的數(shù)學教學中,手指頭所起的作用就是計算器。古人曰:“掐指一算”。可見 “指”能幫助“算”。低段的孩子對數(shù)的計算是一個從形象到抽象、從外現(xiàn)向內化轉化的過程,一年級孩子的思維處于具體的、感性的階段。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當然不會使用數(shù)手指頭算,但是對簡單口算不甚了解的、以及掌握新口算方法較慢的孩子來講,通過數(shù)手指理解算理就是一條捷徑。在一年級剛認識數(shù)的時候,讓孩子伸出食指點數(shù)事物的數(shù)量,用手指來幫助記數(shù),讓孩子對數(shù)學的學習有了很親切的感受。又如“5的分與合”一課時,首先教師邊拍手,學生邊說1,2,3,4,5,接著讓學生問:5可以分成幾和幾?教師喊口令1,學生就左手伸出1個手指。右手伸出4根手指,然后邊分邊說:5可以分成1和4,然后把兩手合并在一起說:1和4組成5.或者玩游戲,找朋友,老師伸出2個手指說:“我是2,我的朋友在哪里?”孩子們伸出3根手指說:“我是3,你的朋友在這里,2和3組成5.” 。如此反復變換練習,學生很快有序的找出了5的分與合。
三、雙手豐富數(shù)學內容
數(shù)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而小學生低段的孩子的思維正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借助動手操作活動就是把數(shù)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梁”。如:教學“數(shù)的大小比較”一課,認識大于和小于符號之后,孩子們明白數(shù)的大小,但是對于這兩個符號卻搞不清楚,‘>‘<容易混淆。在認識這兩個符號的時候我?guī)ьI學生用食指和中指演示:“開口朝前是大于號,尖尖朝前是小于號,嘴巴大大朝大數(shù),尖尖朝小數(shù),哪邊數(shù)小尖對哪邊”讓孩子用食指和中指做成剪刀的樣子,觀察一下,開口都是向大數(shù),我們就是用剪刀去減掉多余的部分喲,又用手勢告訴孩子左大右小,嘴巴向左是大于,嘴巴向右是小于,生動形象的用兩根手指來解決了枯燥、復雜的數(shù)學難題。
用我們的雙手還可以直接向學生傳達數(shù)感:一個手指表示“1”,一只手表示“5”,一雙手表示“10”。學生通過觀察、理解、內化,接受了這樣的信息。只要說道5會馬上想到一只手,說到10會想到一雙手。
在課堂中我們還可以用兩指交叉表示“錯”,用拇指與食指同現(xiàn)表示“對”,來回答老師給出的判斷題的正誤;在回答選擇題時,用手指的多少來表示序數(shù),用這樣的手勢(為了不讓學生偷看別的學生的手勢,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讓學生來表達,能更好的讓學生去獨立思考,專心致志,同時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雙手轉化知識結構
在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中,恰當?shù)刈寣W生動手操作是很有益的,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又好動,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操作是一個手、腦并用的過程,是解決數(shù)學知識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矛盾的一種有效手段,且能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教學“加法的認識”的時候,先出示主題圖讓孩子說意思:左邊有3朵花,右邊有2朵花,一共有多少朵花?讓學生伸出左手表示左邊3朵花,伸出右手表示右邊2朵花,雙手合并在一起表示一共有多少朵花,通過這一個雙手合并的動作孩子明白了求一共就是把左邊和右邊的部分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計算。同樣的在教學“減法的認識”也讓孩子從雙手的合并中拿出一部分,就表示去掉的意思,應該用減法計算。課堂中用雙手幫助整理分析思路,孩子們掌握較好,課堂的效率也很不錯。
由此可見我們的教學應該重視用我們的雙手來操作,用操作活動啟迪思維,使學生的思維在操作中得到發(fā)展;用雙手操作對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幫助理解數(shù)學知識、培養(yǎng)解決問題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現(xiàn)代教育理論中所說的“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倍覀冎馈叭擞袃蓚€寶,雙手和大腦”,要想靈活的開動大腦,在數(shù)學的課堂上得到新的提升,就需要有效的運用我們的雙手。只有讓學生的雙手在課堂中靈活的動起來把學生帶進了一個全新的天地,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每一節(jié)課才能讓學生感到新鮮,每一分鐘讓學生感受到快樂,才能讓學生從心底愛上數(shù)學課,只有在課堂中還給學生自己的雙手,我們的課堂就會充滿生命的活力、充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