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岳平
我們現(xiàn)在的兒童節(jié)是6月1日,而民國時期的中國兒童節(jié)卻是4月4日。1931年3月7日,“中華慈幼協(xié)會”建議,將每年的4月4日確立為兒童節(jié)。1935年此建議獲國民政府批準,4月4日兒童節(jié)被定為法定節(jié)日,又稱“雙四節(jié)”。因為這時是春暖花開、朝氣蓬勃的春天,且正值植樹節(jié)之際,非常契合兒童茁壯成長的寓意。學界泰斗蔡元培巧妙地注釋“四四節(jié)”:衣、食、住、行,是我們的四個基本生活;智、體、德、美,是我們培養(yǎng)兒童的四個基本教育。
民國時期,湖南攸縣的小學教育還是很繁榮的。至1922年,全縣國民小學達156所。小學不僅有國語、算術、常識,還有音樂、體育、唱游、美術、勞作、公民訓練等等學科。1929年,攸縣歲出教育經費居全省第十位,是教育經費較為充裕的縣份之一。
1944年6月,攸縣淪陷,絕大部分小學停辦。只有柏市湖廠的翰溪小學、丫江橋皮家圍的硤山高小等幾所學校在繼續(xù)上課。許多學校損毀嚴重,成為廢墟。此前1943年的“四四兒童節(jié)”,為防日本人的飛機轟炸,活動地點被搬到百花場大仁坪的樹林里(今湘東大市場最北端位置)。
1947年,攸縣舉辦了抗戰(zhàn)勝利后的第一個兒童節(jié)紀念活動??h城小學如公立的“梅城鎮(zhèn)小”(后改名為城關鎮(zhèn)完全小學,即現(xiàn)在的東北街小學)、私立的“武陵完小”,以及部分鄉(xiāng)鎮(zhèn)小學如桃水的“夏泉小學”、沙陵陂的“宏文完小”、皇圖嶺的“弘毅高小”、高枧的“祿田完小”等都派小學生來參加,熱鬧非凡。
筆者的父親曾參加了1947年的兒童節(jié)。據(jù)他回憶,節(jié)日當天,“梅城鎮(zhèn)小”的小學生們穿著漂亮的衣服,拿著小旗幟,排著隊伍,自帶小板凳,興高采烈地來到縣城體育場參加表演比賽活動。其他學校的孩子們也陸陸續(xù)續(xù)整隊入場。男孩子穿的是白襯衣、青褲子;女孩子穿的是白襯衣配斜交叉藍色背帶短裙,上衣也是直排扣的,并不是電視里看到的右衽斜襟那種式樣。表演比賽項目分為體操、唱歌、舞蹈、演兒童劇等等。
參加活動的,還有童子軍。當時的小學生,從三年級起可以正式報名成為童子軍,參加軍訓。他們統(tǒng)一穿著黃色斜紋布而又帶點草綠色的童子軍軍服,頭上歪戴著扁平無檐船形帽,頸系藍領巾,腰束鑄有童子軍軍徽的銅扣皮帶,腳踏黑操鞋,個個精神抖擻,生龍活虎。童子軍敬禮的手勢是舉起右手的3根指頭,食指接觸帽檐,即“三指軍禮”,代表智、仁、勇,統(tǒng)一使用“時刻準備著”的口號。但是,參加童子軍的多為富家子弟,因為服裝費、食宿費、軍訓費等均需自理,窮人負擔不起。
體育場四周掛著許多橫幅標語,例如:“兒童是中國未來的主人翁”“兒童是中華民族的繼承者”“兒童是復興中華民族的生力軍”“加強教育兒童,訓練兒童”等等,還有青天白日旗。
體育場旁邊,有許多小攤小販在擺賣著誘人的食品和兒童玩具,如凍米、打糖、烤紅薯、風箏、撥浪鼓等等。
當時的體育場主席臺比較小,上面坐一排評委。評委桌上整齊地擺放著各種獎品,有銀屏,是真銀制作的,形制與舊時小孩子掛在脖子上的半月形的銀牌銀鎖相似,A4紙大小,上面刻有地圖(不記得是中國地圖還是世界地圖了)。銀屏用玻璃鏡框裝飾,顯得精致漂亮。銀屏獎還分為一、二、三等獎。另一種獎品就是錦標獎,也就是錦旗。錦旗上面繡有“好兒童”“活潑健康”等字樣。錦標獎也分為一、二、三等獎。還有就是紀念章、獎狀、書籍、本子之類的獎品了。
各學校帶隊的都是體育老師。梅城鎮(zhèn)的譚德健老師喊體操的嗓音好聽,聲音洪亮。他用的哨子,形狀和聲音也與眾不同,是一根兩寸長手指粗的銅哨子,一吹,發(fā)出“卟、卟、卟”的聲音。
兒童節(jié)慶?;顒诱介_始了。
首先是兒童節(jié)開幕典禮。奏樂、縣長致開幕詞、名人演講、兒童代表發(fā)言。
接下來就是孩子們表演比賽節(jié)目。
“夏泉小學”參加的舞蹈節(jié)目是“凱旋歸來”。學生們從一個帳篷的門里面沖出來,作騎馬狀,在舞臺上來回穿插。有一個學生打著一面“青天白日旗”上下飛舞。學生們載歌載舞,表演抗日將士凱旋而歸時受到民眾熱烈歡迎的場景。這個節(jié)目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最終得了一等銀屏獎。
“梅城鎮(zhèn)小”的孩子們用帶來的小板凳,拼出了“兒童快樂(楽)”“抗日勝(勝)利”等字樣。這個舞蹈形式新穎,也獲得了一個銀屏獎。
體操是“兒童康健比賽”中的一項,用以檢驗學校開展兒童健康教育的程度,檢閱孩子們參加運動、鍛煉身體的成果。那時候剛剛經歷過日本侵略者慘痛蹂躪的國人,痛定思痛,對孩子們的體能訓練還是非常重視的。所以孩子們的體操表演,還是很有力量美感的。最后由來自攸縣“武術之鄉(xiāng)”的石羊塘小學奪冠。他們配的音樂是《男兒第一志氣高》:男兒第一志氣高,年紀不妨小,哥哥弟弟手相招,來做兵隊操。兵官拿著指揮刀,小兵放槍炮。將來打仗立功勞,男兒志氣高。
當時的小學一、二年級為低年級,三、四年級為中年級。低年級和中年級統(tǒng)稱為初等小學,簡稱“初小”。五、六年級為高年級,統(tǒng)稱為高等小學,簡稱“高小”?!巴晷 笔峭耆W的簡稱。一到六年級全部都有的才可以叫“完小”?!岸Y道高小”的比賽節(jié)目是歌曲《白米和棉花》:白米好煮飯,棉花好做衣。我們有飯又有衣,不怕冷來不怕饑,大家多么感謝你。他們獲得了唱歌類的銀屏獎。
“清華高小”唱的歌是:雪霽天晴朗,臘梅處處香。騎驢把橋過,鈴兒響叮當。
低年級的以唱歌游戲為主,中年級的以體操舞蹈為主,高年級的可以演兒童劇了。演出的兒童劇有:《誰是好朋友》《荊軻入秦》《岳武穆精忠報國》等等。
家庭方面,父母到體育場看孩子們表演節(jié)目,為他們鼓勁加油。母親在家里特制糕點,用桃花數(shù)瓣,制成桃瓣式樣,名曰“桃花糕”,以應兒童佳節(jié);門前懸翠竹為少年上進之意。父親則和孩子一起玩放風箏、打棒、踢毽子等游戲。
兒童們還合唱了國民政府教育部推出的《兒童節(jié)歌》:四月四,兒童節(jié),我們大家都快活。青山含笑水欲語,春花燦爛春草碧。一片大自然,生氣正蓬勃,我們大家都快活!
1939年,蔡元培為兒童節(jié)寫了一首淺顯生動、流傳甚廣的《兒童節(jié)歌》,也成為節(jié)慶曲目:好兒童,好兒童,未來世界在掌中。今日若非勤準備,將來落伍憾無窮。好兒童,好兒童,而今國難正重重。后方多盡一份力,前方將士早成功。
陶行知也別出心裁寫過一首《兒童節(jié)大人歌》:四月四,四月四,大人要立志??细『W,才算大本事。陶行知的歌,令人忍俊不禁。
最后是頒獎和閉幕儀式。
紀念活動在兒童高呼的口號聲中結束:
“兒童要負起三民主義的責任……中華民族萬歲!三民主義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