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親歷了改革開放40年,也算得上是這40年的見證人。回顧我們富潤控股集團走過的路,體會到思想解放的魅力。
從思想上解放自己
富潤控股集團前身是國營諸暨針織廠,創(chuàng)建于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初期。上江東的一個小弄堂里,幾臺臺胞捐贈的二手大圓機和縣工業(yè)局撥給的10萬元資金,是針織廠的全部家當。1986年,組織上派我到諸暨針織廠,那時的針織廠設備陳舊,產品落后,困難重重。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憑著“餓煞不如犯法”的諸暨“木佗”的勇氣,我們開始了改革發(fā)展的征程。但那時,國有企業(yè)的條條框框很多,做起事來難免縮手縮腳,正如馮根生老前輩說的是該出手時難出手。以我在二輕系統(tǒng)工作的經驗來看,如果不從思想上解放自己,沒有一點改革精神,是難以突出重圍的。
說到解放思想,當時國有企業(yè)有三句話,我卻打了個顛倒。一句是“職工的事再大都是小事,企業(yè)的事再小都是大事。”聽聽很好,但我有點不大認同,我提出“職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企業(yè)的事,是大事就是大事,是小事就是小事。”一句是“企業(yè)得大頭,集體得中頭,個人得小頭?!蔽衣犅牽谔栆残U有理,但看看針織廠的境況,另外算了筆賬,變成“個人得大頭,集體得中頭,國家得小頭?!?/p>
2003年我參加全國人代會,有位國家領導人到浙江代表團參加審議,我匯報時也說了這句話。當時代表們和在場的領導都吃了一驚,會場中“嗡”的一聲,笑開和議論開了,心想,這個趙林中怎么可以這么說。這時領導發(fā)話了,你們先別忙,聽林中同志講。我打了個比方:把三者利益分配關系以百分制計,國家得32%,集體得33%,個人得35%,我們是國有企業(yè),那集體的33%也是國家的,總共加起來國家還是得65%。國有企業(yè)太“死”了,應該向個人傾斜點,把他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這樣國家才能真正得大頭。聽完我的解釋,只聽領導說:林中同志,這筆賬算得好!
還有一句話也被倒了過來,平常說“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我說是“小河有水大河滿,小河無水大河干”。這些在當時聽起來有點“反動”的話,如果沒有一種寬松的政治環(huán)境,也是不敢說的,實際上就是一種改革的理念。通過改革,針織廠止住了虧損,有了利潤。后來成立了諸暨的第二家中外合資企業(yè),還買了當時諸暨最高檔的皇冠小汽車。
從客觀實際出發(fā)尋找發(fā)展路徑
進入90年代初期,一度人們思想彷徨,改革陷入迷惘。這時,鄧小平同志發(fā)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提出三個“有利于”、鼓勵敢試敢冒敢闖、不爭論,這些驚世駭俗的論斷,體現(xiàn)出小平同志解放思想的強大勇氣,從而開啟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航程。真是一個春天的故事!我清楚地記得,在石子嶺用倉庫改造的老辦公室里,我們針織廠的黨員干部自帶凳子,濟濟一堂學習講話,感到心里一下子亮堂了。
這個時候,諸暨已經有了民營企業(yè),我就想既然承包制不再新鮮,那要不改為“公私合營”,介于承包制和股份制的技改募股模式,讓車間主任也有點資產。比如,車間里國有資產有100萬,你拿出幾萬、幾十萬元錢投進來,模擬股份制運行。車間有了利潤,就按照比例來分紅,虧損也按比例承擔。這樣車間主任就有了壓力,也有了積極性?!肮胶蠣I”當時是不允許的,我們是不爭論、不聲不響地搞。好在效果不錯,因為國有資產增值了。
從1992年開始,在市委市政府的統(tǒng)一安排下,我們急風暴雨式地承接合并了20多家企業(yè)。這些企業(yè)在當時的情況看應該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比方說基本上屬于勞動密集型的,職工多,歷史負擔重。我們承接后,狀況有了一些改觀,平穩(wěn)過渡,關鍵就是轉變思想,轉換機制。因為我們自身也沒有什么品牌優(yōu)勢和資金實力,只有從機制、管理、文化方面做些文章,去拉動。
1996年集團黨委把多年來圍繞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做法進行總結整理,形成《經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條例》,內容涵蓋黨建群團、職工生產勞動、工作學習、家庭生活等8個方面,共60項具體規(guī)定,真正做到了職工冷暖有人問,急難有人幫,生老病死有人管,呼聲建議有人聽,成績進步有人贊,歪風邪氣有人抓,好人好事有人夸,員工親切地稱它為《六十條》?!稐l例》制訂20多年來,已經八次修訂,1996年同步成立的“困難職工基金會”累計捐款12萬多人次,救助困難職工13000多人次,補助資金達1800余萬元……
1994年我們成立了股份公司,經過三年運行,1997年6月成為諸暨市第一家上市公司。上市了,壓力也不輕,股民的錢也不是那么好用的。我當時說,只能高興三秒鐘。如果按當時的體制和我們的管理格局,如果機制不轉換,仍然可能會是國有企業(yè)的樣子。于是我們參照上市公司的模式搞“模擬股份制”。即把生產單位模擬成一個股份公司,國有資產、上市公司占一部分股份,骨干拿出一部分錢,共同買新的設備搞技改,我們叫“技改募股”。
在此嘗試的基礎上,2003年開始,全面進行體制提升,內部自己稱作“新體制”,有些學者稱為“新國企”。放手建立激勵、約束機制,持續(xù)激發(fā)企業(yè)的自主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和品牌開發(fā)能力。這就是在改制條件尚不十分成熟的情況下,我們提出的“國有牌子不倒,機制必改”,契合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xiàn)形式”。雖然仍有少數(shù)企業(yè)還存在困難,但總體上說效果和后勁還是比較好的。所以我也常說,解放思想不是主觀臆想、奇思怪想,更不是胡思亂想,而是要從客觀實際出發(fā),解決問題,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徑。同時還要辯證對待,如發(fā)展是硬道理,但硬發(fā)展就不一定有道理。
順勢而為 借勢借力推進改革
上世紀90年代末,全國范圍推行國有企業(yè)改制,當?shù)卣捕啻蜗逻_限期改制的指令,但由于集團的特殊歷史和現(xiàn)狀(兼并企業(yè)基礎參差不齊,職工多,冗員更多等等),我們確立了“軟著陸,緩轉彎”的指導思想,內部單位自身有積極性的,按照“統(tǒng)一政策,分類實施”的原則,可按規(guī)范先行實施“三徹底”的改制;國有、集體企業(yè)職工身份置換,走在產權置換之前,平穩(wěn)過渡,時間換空間,充分考慮職工或管理團隊對改革的認識程度、接受能力,漸序推進改革,邁小步,不停步。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怎么有利于企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怎么有利于解放生產力就怎么做。順勢而為,借勢借力推進改革。由于集團歷史包袱重,有效資產有限,產業(yè)又多為傳統(tǒng)的商業(yè)、紡織業(yè),市場競爭力弱,不找到某個結合點,是難以完成“三徹底”的企業(yè)改制的。
2006年當?shù)卣畬嵤┡f城改造,涉及到集團絕大部分商業(yè)企業(yè),我們提出“結合舊城拆遷改造實施商業(yè)企業(yè)改制方案”,于2007年8月完成了商業(yè)企業(yè)的“三徹底”企業(yè)改制;2010年初當?shù)卣鸭瘓F化肥廠區(qū)拆遷、絹紡廠區(qū)整體搬遷列為重點工作,我們向市政府提出了結合拆遷安置整體推進集團改制的建設,最后由產權持有單位市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制訂了《富潤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改制方案》,直至2011年12月22日完成集團改制。
在改制過程中我們自覺接受當?shù)攸h委、政府領導,管理團隊清晰自己的界址,“不越位,不缺位”。產權制度改革,尤其是集團本級產權制度改革是改革的深水區(qū),“自改自”是大忌。因此,集團黨委和董事局始終把自己置身于堅決服從市委、市政府決策精神,按照市里的步驟推進和實施改革的對象位置。集團每一階段的改革,都經市委常委擴大會議和市政府常務會議決策,都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的改制指導小組到集團組織指導?!敖y(tǒng)一政策,分類實施,分步推進”的改制原則和“先身份置換,后產權置換”,“先商業(yè),后工業(yè),再集團”的改制進程,“有力推進,平穩(wěn)規(guī)范,務求完勝”的改制總體要求都是市里決策、確定的。基本順利地完成改制,歸功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
在改制過程中,我們嚴格遵循規(guī)范,陽光操作是改制過程中最大的政治。認真學習、領會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的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政策法規(guī),嚴格按改制規(guī)范,包括由改制企業(yè)國有產權持有單位制訂改制方案,清產核資、財務審計、資產評估、專家評審、交易管理、依法保護債權人利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等實施改制。特別是改革成果由全體職工共享方面,凡涉及職工利益的遵循“有政策的嚴格按政策辦,可這可那的往職工有利方面靠”原則,充分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在擬接盤公司的股份設置中充分吸收職工的自愿平等的參與,對職工參股數(shù)量原則上不設上限,機會均等體現(xiàn)對職工最重要的公平。
因為規(guī)范、公開、公平,改制工作心順、氣正,獲得絕大部分職工的擁護、支持,不但順利平穩(wěn)地推進了改制,而且改制始終經得起歷史的檢驗。2011年12月22日,以完成改制資產分割和從國有獨資工商注冊變更為由職工和管理團隊持股的諸暨惠風投資有限公司、市國資辦分別占股81%、19%的有限責任公司為標志,富潤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完成了“雙置換”、“三徹底”要求的企業(yè)改制。雖然改制成國有資本參股企業(yè)了,但我們黨委始終堅定“不管牌子怎么換,體制怎么改,機制怎么變,黨組織的戰(zhàn)斗力不能削弱,依靠職工辦企業(yè)和辦好企業(yè)讓職工有個依靠的思想不能變”的理念。
由于歷史和體制的原因,雖然我們在經濟總量、利稅等方面難以與優(yōu)秀的民營企業(yè)相比,但回首富潤的30多年,通過深化改革,使這個地方小國有企業(yè)在特定的背景下,不但沒有湮滅,還獲得了一定的發(fā)展,為當?shù)氐慕洕ㄔO和社會發(fā)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比如1999年在政府缺乏建設資金的情況下,把配股資金全部投入諸東公路,實實在在地改善了沿線鎮(zhèn)鄉(xiāng)的交通和環(huán)境。
親歷改革開放40年,我切身感到解放思想,黃金萬兩;解放思想,魅力無限。站在新的時期、新的起點上,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解放思想,就象我前些年說的,不但要開放,而且要放開,當然是在三個“有利于”和我們集團提倡的“忠誠于黨的事業(yè),忠誠于國有資產,忠誠于富潤的事業(yè),辦事認真,處事公正,經營廉正,艱苦勤奮”前提下的解放思想。改革發(fā)展是永恒的主題,解放思想未有窮期,富潤的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任重而道遠。在新一輪思想解放、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我們要按照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要求,做永久本分和諧的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