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凡
配上有趣的旁白,這些治愈系的水彩畫,收獲了大批粉絲……
這名『85后』文物修復師,堅持每天畫一只小動物,萌萌的表情
曹元元出生于1989年,遼寧人。她從小就對畫畫有著特別的興趣,從6歲開始一直堅持學畫,大學念的是上海一所藝術學院,學的是冷門專業(yè),文物修復。畢業(yè)時她到四川博物院實習,然后順理成章地留下來工作。
還記得第一次去川博,一眼看過去,都是忙碌的人,以及殘破的畫卷、碎裂的陶器、生了“綠銹”的青銅器……一位前輩告訴她,修復師職業(yè)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不會失業(yè),因為亟待修復的文物對于目前的從業(yè)人數來說,幾千年都修不完。對于一個“宅女”來說,這不失為一份理想的工作。而且那些歷經千年的文物,不說話就滿身故事,通過修復讓文物活起來,曹元元覺得這是件很有意義的事。
曹元元的師傅是一位技藝高超、年長的師傅。師傅語重心長地告訴她入行的三條準則:1.文物修復師不僅要具有相當的歷史、繪畫、文字功底,還要掌握一定的化學、物理、美學、材料材質知識;2.除了專業(yè)技能,還需要有超強的耐心、高度的責任心和堅強的毅力;3.文物修復是一項非常細致且耗時的工程,要做到慎之又慎,不能有一點馬虎。因為“手術”一旦失敗,一段歷史可能會就此消亡。
曹元元乖乖跟著師傅做事。有一次,她花了整整一個月,修復了一個距今600多年的花瓶,看著原本支離破碎的陶瓷有了新的生命和美感,她很有成就感。做手藝,重要的是心定,心安而后身定。曹元元本就喜靜,她曾經在畫室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對著石膏模型,可以琢磨幾個小時都不厭倦。徒弟坐得住,這點師傅很滿意。
曹元元是個好徒弟,她能吃苦,有時候在荒郊野外修復,一待就是半個月,一段工期一做就是半年。有些人吃不了苦就改行了,曹元元卻樂呵呵地跟在師傅后面,省內各處、北京故宮、江西等地都留下了他們師徒的身影。
工作5年,曹元元印象最深刻的,是2016年跟隨師傅去合江修復石棺和陶棺,當時考古專家很不看好,說修復比較困難。曹元元和師傅幾人鉚著一股勁兒,誓要化腐朽為神奇。
可等他們進館一看,傻眼了,碎片品種繁多,損毀程度也各有不同,由于時間太久和文物碎片多次搬家,原有編號早已無法查看。他們要在1200多塊雜亂無序的碎片中進行分揀,找出其中有用的碎片拼接成一具完整的陶棺,工作量大得驚人。那一次他們在合江差不多待了9個月,幾乎天天都在和棺材打交道。那些石縫中時不時躥出黑乎乎的大蟲子,鉆到身上就把人叮得起包;暴曬的日子不少,每當收工回到住處時,曹元元都懷疑自己是不是褪了一層皮;還有漫天的灰塵,即使口罩不離身,頭也包得嚴嚴實實,晚上一洗臉,一盆水仍猶如“黃湯”。
還好,付出是值得的。后來,他們從各大媒體的報道中得知,這次的修復對研究漢代陶質燒制工藝和墓葬習俗有重要意義,師徒倆也收獲了各方好評。“看著文物在自己手下逐漸被修復,我們都會生出一種成就感,難怪意大利人將文物修復看作是一個很高尚的職業(yè)?!?/p>
2017年,央視風靡一時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播出,向全國的電視觀眾講述了一群神秘的修復師背后的故事。那會兒,曹元元和師傅也在故宮,她也有幸見到了這個行業(yè)里的很多前輩大咖,他們對藝術近乎虔誠的態(tài)度令她很受感染。曹元元說,這個行業(yè),從來就不快,有時候慢起來你會懷疑一生僅夠做一件事。
工作之余,曹元元喜歡做手工,而隨手畫小動物,則是她最喜歡的減壓方式。工作上遇到難題了,就隨手畫只小貓小狗逗自己一樂;修復中有了關鍵性突破,她就畫只麻雀斑鳩什么的獎勵下自己。有趣的是,她還曾受邀為一家動物園剛出生的河馬寶寶,畫過一幅河馬母子圖,并到動物園一起為小河馬慶祝滿月,認下了這只“河馬兒子”。
一次,她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說的是有個人以愛貓為名,卻殺貓當作兔肉賣給餐廳。曹元元義憤填膺,“為什么世界上有這種人?簡直太殘忍了!”那天,她畫了一張貓圖傳到網上,譴責那個偽愛貓人士的可恥行為。除了貓之外,考拉、狐貍、熊貓等,她也畫。這些小動物在她的筆下呆萌可愛,她想用這些可愛的動物水彩畫,激起大家對動物的保護欲。慢慢地,她真的在豆瓣、微博積累了第一批粉絲。
還有一次,曹元元看到一條殘忍捕殺穿山甲的視頻,很受觸動,當即畫了一張穿山甲水彩畫上傳到豆瓣。最傳神的,是穿山甲那泫然欲泣的眼睛,讓看到的人會不由得萌生出保護欲。后來,這幅畫還成了2017年2月18日世界穿山甲日的宣傳畫,主辦這次活動的野生動物保護組織更是和曹元元多次展開合作,她還被評為2017年度優(yōu)秀志愿者。這是一件讓曹元元非常自豪的事兒,她曾在朋友圈寫下:“很高興從保護文物到保護動物?!?/p>
如今,曹元元已經養(yǎng)成了習慣,每天再忙也要畫上一個多小時,勾線、上色、配上萌萌的旁白、上傳。每一張都帶有曹氏風格,她的小動物都是有名字的,它們就像她的老朋友。在她的筆下,這些小動物也都化身戲精,時常冒出很多萌化了的旁白:“嚇得我窩窩頭都掉了!”“錢拿去,不用找了!”“寶寶已經窮慣了!”
讓曹元元既意外又驚喜的是,她還接到了三聯書店的出書邀請。從接到邀約到出書,歷經了大半年時間,最后出來的效果,清新治愈,融化人心。出版社還為她開了專場的新書分享會。
對于博物院的文物修復師出書并開新書分享會,川博很開明,公開在微博@曹元元出書的消息,稱她是“畫畫里文物修得最好的,文物修復里畫畫最好的”!領導表示,“工作要做好,也要給文博圈子帶來新的風氣,我們是研究古物的,但我們不是古物。”
盡管在水彩動物畫領域已經算得上是一枚小有知名度的“網紅”,但曹元元并沒有想過改行。她說:“我內心住著一位‘古人’,那些歷經千年的古物仍然是我的最愛。而繪畫,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會且玩且畫下去。保護文物是我的職責,保護動物也是我的義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