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
怎樣和孩子談?wù)撍劳??這真是一個困難的問題。它好像觸碰到哲學(xué)的內(nèi)核,卻又平常如一場游戲。
看看“年糕媽媽”“伊森媽媽”“奇葩二寶爸”“灰鴿叔叔”這些長于分享育兒心得的自媒體人,怎么和自己的孩子聊“死亡”。
兒子3歲半,玩打仗游戲的時候,他拿槍對著我得意地說:“你死了?!边^一會兒又笑嘻嘻地來拉我:“你又活啦。”有時候他也會問:“媽媽,死是什么?”
我?guī)タ催^口碑爆棚的皮克斯動畫《尋夢環(huán)游記》。很多影評建議帶6歲以上的孩子去看,我做好了大不了提前退場的準(zhǔn)備,就去了。
在電影里,亡靈以骷髏人的形象出現(xiàn),這是個容易嚇跑小朋友的大膽設(shè)定。看電影的時候,我哭了3次,小朋友吃光了一包巧克力豆。因?yàn)樾∨笥讶绦牟辉谘桑ú蝗晃铱赡軙薷啻危?,我以為他沒看懂,讓我沒想到的是,連著兩個晚上,他都在睡前和我討論關(guān)于死亡的宏大問題。
第一天他說:“媽媽,人死了都會變成骷髏人嗎?”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語重心長地囑咐我:“媽媽,你要好好活著啊。”第二天,他又說:“媽媽,是不是我們都會死?”再次得到肯定的答案后,他慌了,帶著哭腔說:“媽媽,我怕死?!彼K于發(fā)現(xiàn),死不是游戲,是一件真正殘忍的事。
死亡教育有必要這么早開始嗎?讓孩子了解這件事真的有幫助嗎?我相信是的。孩子如何建立自己對死亡的認(rèn)知、感受,這種影響,可能陪伴他終生。
真正殘忍的事情發(fā)生的時候,安慰都是無力的,逃避只是陰影的開端,不如拿出勇氣來,實(shí)實(shí)在在地接受,以及感受。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你可以哭、可以悲傷、可以困惑,但你終會因此前進(jìn)”。
同樣是懷念死去的親人,和我們肅穆的清明節(jié)不同,電影《尋夢環(huán)游記》里的墨西哥亡靈節(jié),就像一場盛大的嘉年華派對,在迎接亡靈回家的那一夜,人們唱歌、跳舞直至天明。
當(dāng)人們能坦然接受死亡的存在之后,就會開始思考,如何更好地生活。當(dāng)我的孩子帶著哭腔告訴我“媽媽,我怕死”的時候,我說:“你還小,爸爸媽媽會愛你,保護(hù)你長大、長強(qiáng)壯,長到什么都不害怕?!?h3>“怕死”的熊孩子——伊森媽媽
其實(shí)直到6歲,我都沒直接跟伊森講過死亡這個話題,但是我知道這是個“怕死”的熊孩子。
有一次他生病發(fā)燒,凌晨4點(diǎn)突然醒來,小臉漲得通紅,一量體溫41℃。他一邊喝藥,一邊喃喃說了句:“媽媽,我是不是要死了?”
有時候,他不小心摔了一跤,小手小腳磕破了皮,出血了,他也一臉驚恐,焦急地詢問我:“媽媽,流血了,我是不是要死了?”
通常情況下,我只會安慰這個杞人憂天的小孩,告訴他生命沒有這么容易結(jié)束,“不然,人類早就像恐龍一樣絕跡了”。但是隨著他長大,我發(fā)現(xiàn)他漸漸理解死亡就是不能再活蹦亂跳,就是離開你所愛的和所熟悉的一切——他本能地害怕死亡,知道死亡不是好事情,我覺得有必要告訴他一些“小小的道理”。
比如,因?yàn)橛辛怂?,所以活著才有意義。有了終點(diǎn),起點(diǎn)才有意義,過程才有意義。你應(yīng)該確認(rèn)和肯定自己唯一的一生,因?yàn)橛兴?,活著才會顯得更加鄭重。
比如,哪怕真的馬上就要死了,或者你愛的人、愛你的人真的要死了,再多的悲傷也無法改變現(xiàn)實(shí)。所以,你還是要快樂一點(diǎn),努力讓自己開心地過每一天。
還比如,有些危險(xiǎn)的事情會導(dǎo)致真的死亡,是千萬不能做的:不能靠近深水,不能玩火,不能爬到窗口,不能亂穿馬路……
我非常喜歡丹麥繪本作家??怂傻摹稜敔斪兂闪擞撵`》,打算哪天講給伊森聽。書里描寫了小男孩經(jīng)歷爺爺?shù)倪^世,在他的夢境中,爺爺變成了幽靈,可以隨便地穿墻,可以發(fā)出“嗚啊啊啊啊啊啊”的叫聲,簡直太好玩了!但是,爺爺對于變成幽靈這件事卻一點(diǎn)也不覺得快樂,他們在一本關(guān)于幽靈的書里查到:“如果一個人在世的時候忘了做一件事,他死后就會變成幽靈?!痹瓉?,爺爺變成幽靈,是因?yàn)樗泴O子說再見了?!拔彝泴δ阏f再見了,我的小艾斯本?!睜敔攲Π贡菊f,“你要乖一點(diǎn),但也不用太乖?!彼麄冞€說好了要時不時地想著對方,不過,不用一直想著。
好好生活,以及學(xué)會告別,才是我們最應(yīng)該教給孩子的。
每每陪女兒看催淚動畫片,小家伙和我一樣多愁善感、心思細(xì)膩,最見不得那些天人永隔的畫面,總是哭著說:“我不想有一天再也看不到爸爸?!?/p>
比如迪士尼的《飛屋環(huán)游記》,開頭那快速閃回的片段簡直是神作,短短幾分鐘,就觸到了我的心底。人生仿佛一張張動圖,從孩童到垂垂老矣,從無憂無慮到承受人生的痛,這種痛伴著淡淡的音樂。當(dāng)失去老伴的老爺爺失魂落魄地坐在沙發(fā)上,眼神空洞地看著空蕩蕩的房間時,我開始偷偷抹眼淚。女兒“哇”地哭出了聲:“我不想再也看不到爸爸,我不想沒人接我下課,我想要爸爸永遠(yuǎn)把我舉到頭頂,高高地飛在天上,我想……我不想……我要我們一直一直在一起,爸爸……”
怎么才能用最平和、最溫暖的方式,以最小的傷害來給一個年幼的孩子,解釋死亡這件事呢?我不知道,我沒有答案。因?yàn)槲乙矡o法坦然地面對死亡,或者說,永別。
曾經(jīng),我也一直被這件事困擾。從小帶我的奶奶離世后,我憤懣、咆哮、痛楚、不甘,不明白上天為何如此殘酷地懲罰我。我無數(shù)次在睡夢里遇見奶奶,淚濕枕巾,恨不得一睡不醒,永遠(yuǎn)都停留在相逢的甜蜜夢境里。我的外公,現(xiàn)在正和病魔做著斗爭。但他比我們每一個心痛不已的小輩更坦然:“想到我也許快能去見你們的外婆了,我心里很平靜,我很想她?!蔽胰滩蛔《阍趬翘栠罂?。這時我的媽媽給我遞了紙巾,她說:“你的外公比我們所有人都堅(jiān)強(qiáng),你也要堅(jiān)強(qiáng)。因?yàn)樗闹杏袗?,他很幸福?!?/p>
后來我終于想通了:相見不如懷念,心中給至親之人,永遠(yuǎn)保留那個位置,我們或許就能坦然面對所有的別離,就好像我們從未分開。
于是我對女兒說:“爸爸不會離開你,以后,我也許會換個方式生活在你的身邊。有一天,我和媽媽會飛到天上,到另一個世界去生活。你想我的時候,抬頭仰望天空,爸爸和媽媽正在那里默默地注視你,保護(hù)你。我們永遠(yuǎn)都是一家人,我們永遠(yuǎn)在一起?!毙〖一锼贫嵌啬四ㄑ蹨I,緊緊地抱住我。
死亡,的確是恐怖的字眼?!讹w屋環(huán)游記》里說:“如果說去旅行、去冒險(xiǎn)是為了遇見不曾見過的美妙景色,經(jīng)歷不曾想過的充實(shí)人生,那么與你的相遇相守就是我能想到的最美麗的冒險(xiǎn)?!比绻獙惯@個字眼,我想,最好的武器就是讓心中充滿愛。
孩子的爺爺去世后,按照常理,我應(yīng)該滿懷愛意地進(jìn)行一次生與死的知識普及,讓孩子珍惜每一秒有家人陪伴的時光,然后指著天空說:“你看,爺爺化成了星星,看著我們,保佑著我們?!?/p>
如果孩子真的問爺爺去哪里了,這似乎是我唯一的行動指南。為此我還偷偷排練了一下,以免事到臨頭不自然。然而整場排練尷尬得不得了。首先城市的夜空很難看到星星,其次那些話我自己都不相信。
我寧可整個世界都失去滿天星光,也要我父親活下來。我不需要任何逝去的親人保佑我,我只愿他們能依然和我聊天、吃飯,甚至是拌嘴、吵架。連自己都無法說服的事情,當(dāng)然不能用于去說服孩子。我相信,他也會和我有同樣的想法。我想了很多說辭,都被自己一一推翻。
死亡永遠(yuǎn)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任何祈福和粉飾都無法讓人樂于接受它。那些善意的欺騙看起來鼓舞人心,但很可能增加孩子的疑惑。他一定會不停追問,到底是哪顆星星,直到他發(fā)現(xiàn)星星并不會來到人間。我并不知道怎樣的回答,能繞開哀傷與思念。但,孩子一直沒有問我,到今天都沒有。
只有一天早上,他突然說:“爸爸,其實(shí)我心里很難過的?!边@不是個問句,沒有任何上下文。我說:“嗯,我也是?!边@是一段極其簡短的對話。從字面上看,應(yīng)該完全不能確定他說的是否是我父親,但我卻可以百分之百地確信。忙碌與哀傷的我們,無暇陪伴他的我們,黑紗與紙錢,只言與片語,早就把結(jié)果告訴了他。
我突然意識到一件事情:當(dāng)我在試圖繞開哀傷與思念的時候,他也在試圖繞開。他即便不完全理解死亡的含義,也能預(yù)感到自己的發(fā)問,可能會加深我們的哀傷。我覺得孩子給了我一個答案,它可能和書上說的有點(diǎn)不一樣。如果他現(xiàn)在問我,爺爺去哪里了,我會說:“爺爺去世了,我們都很難過。如果你覺得難過,爸爸可以陪你一起難過。爺爺當(dāng)然不希望我們一直難過,但我們還是可以難過一會兒的。反正他也不知道?!?/p>
哀傷與思念,沒有必要去回避,也沒有辦法去回避。時光終究會讓我們一點(diǎn)點(diǎn)接受命運(yùn)的安排。但哀傷與思念,是我們連接逝者最重要的東西。我們終究都得去觸碰它,我也是,孩子也是。然后,再向前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