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著名作家、歷史學(xué)家和評論家?!皺M睨一世、卓爾不群的李敖,其大起大落的人生經(jīng)歷,恰如一則現(xiàn)代傳奇:從文壇彗星,到人人口誅筆伐的大毒草;從論戰(zhàn)英雄,到十四年牢獄之災(zāi),被查禁的書有六十九種之多?!边@是李敖為自傳親寫的廣告語,也是他人生的真實寫照。挾才氣、勇氣與流氣,縱橫文壇四十余年的李敖,于2018年3月18日病逝。
煉獄李敖:不屈的文化羅賓漢
1960年代,這位臺灣大學(xué)畢業(yè)的高才生,以孤傲反叛的青年思想者姿態(tài)崛起于臺灣,一本《傳統(tǒng)下的獨白》一夜之間洛陽紙貴,《老年人與大棒子》《給談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等宏文,更大膽批評當(dāng)時保守的文化政策,指摘社會弊端,挑動大范圍的思想論戰(zhàn),一時間激勵時世,鼓動風(fēng)潮,猶如給當(dāng)時沉悶壓抑的臺灣社會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
他主持下的《文星》雜志,竭力推動自由主義思想在華人世界的傳播,成為當(dāng)時臺灣進步的文化思想中心,他也被稱為臺灣繼胡適、殷海光之后最有代表性的自由主義者。
李敖為此付出了慘重代價:矛頭直接對準他的文化圍剿、保守勢力的全力打壓、著作被查封、被禁止出版,正值盛年的他被迫擱筆,甚至要靠賣舊電器謀生,最后仍以文賈禍,因“叛亂罪”被判刑10年,在黑獄中度過5年春秋。
出獄后,蟄居幾年的李敖重新復(fù)出,其間曾有再次入獄的經(jīng)歷,但他以不屈的“文化羅賓漢”姿態(tài),重行展開口誅筆伐大業(yè),“我要痛斥政局的黑暗、政黨的腐敗、群眾的無知、群體的愚昧、思想的模糊、行為的迷信、社會的瘋狂、知識分子的失職與怯懦”,不僅大量為黨外雜志寫文章,還親自主辦雜志,宣傳言論自由,鼓吹人權(quán)民主。
他為人特立獨行,好辯真?zhèn)?,爭是非,一生恩怨分明,有仇必報。而且他好訟,“為真理、為正義、為自己、為別人,與法官一干人等沖突幾十場,出庭幾百次,下筆幾十萬言”,因此,得他幫助的人固然多,開罪的人卻也不少。英國《中國季刊》說他是“一個深得人心的英雄”;美國《紐約時報》說他是“受人歡迎的青年作家”。他自己說,“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nèi),中國人寫白話文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罵我吹牛的人,心里都為我供了牌位?!?/p>
父親李敖:無情未必真豪杰
無情未必真豪杰。在大家早已熟悉了“政治李敖”“文章李敖”“爭訟李敖”“煉獄李敖”一連串鮮明的標(biāo)簽外,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身份:父親李敖!
大女兒李文才過兩歲時,李敖就被關(guān)進了大牢。獄中每周只能寫兩封信,不管有多少人需要聯(lián)系,他都會給女兒寫一封。而每封信也都是從常見的事物入手,比如狗、貓、蛋糕,但講述的某些內(nèi)容卻頗有些深度,比如文明社會依然人吃人等。為了增加趣味性,每一封信李敖都盡量配上插圖,切割得整整齊齊,“牢中沒有剪刀或刀片,我把破皮鞋中的鋼片抽出來,在水泥臺上磨出鋒口,用來切割,與刀片無異”,至此我們完全可以看出父親李敖的愛心和苦心。
自稱并不會對孩子有太多設(shè)計的李敖說,“你對你下一代的任何安排都是危險的,因為你的設(shè)計可能是錯的,你覺得一切會水漲船高,事實不然;不過,可教給他的比如‘跌倒經(jīng)驗。我會告訴他,如果你跌倒后不立即爬起來,要東張西望,也許能撿到東西。”
當(dāng)問及最希望兒女們繼承他什么,李敖的回答是:如果可以,希望他們能繼承我靈活的思想,我從來不念死書,知識在我這里就像串糖葫蘆一樣串在一起。
學(xué)者李敖:“大卸八塊讀書法”
英國文學(xué)家、思想家、詩人柯勒律治,說看書有4種類型:
第一種是海綿型,讀書的時候可以把看到的內(nèi)容全部吸收,然后又幾乎原樣吐出來,當(dāng)然有點荒腔走板,可是基本上能夠消化吸收;
第二種是沙漏型,過去用沙漏計算時間,沙子倒轉(zhuǎn)過來會全部漏光,換句話說,看了和沒看一樣,一無所獲,只是消磨了時間而已;
第三種是濾袋型,精華的部分全漏走了,剩下的都是糟粕;
第四種是大寶石型,讀書不但自己能夠得到好處,還能把這個好處傳播出去,使別人也受益。這種讀者很稀少,很難得。
李敖就是所謂大寶石型。他向來認為,讀書讀得多不代表讀得好?!耙话闳俗x的書只要有我十分之一多,就變成了書呆子,可是我讀了這么多的書,沒有變成書呆子。讀書的目的是懂得人情道理,讀書多而不化,不如不讀?!?/p>
因此,他更強調(diào)巧讀書,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在讀書方法上,推崇自己的“大卸八塊讀書法”?!叭绻槐緯赐暌院筮€是新的,不算看過。”他看書的時候剪刀、美工刀全部出動,看到有自己需要的資料就動手剪下來,結(jié)果一本書看完了,這本書也被他分尸分掉了。
剪下資料很容易,難的是分類。李敖準備了很多夾子,在夾子上標(biāo)注好資料的類別名稱,把資料放到相應(yīng)的夾子里去。這樣的夾子李敖有幾千個,類別分得極其細致。用這種方法,“把書里面的精華逮到了”。他會將同一類書擺在一起看,相比之下才知道哪本書該詳細看,哪本書該忽略,并且很容易在對比之下記住書的內(nèi)容。他還說,要看一個人的全部著作,才能了解真相,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此人的思想。比如朱熹、蘇東坡都是大牛人,但他們的學(xué)問中有不少荒謬的地方。如果只看某一部分,就不可能了解得全面,容易將人臉譜化。
素材速用: 黃庭堅說,看書要主動。用李敖的話說,是老子看書,不是書看老子。自己不做主體,看完了書,很快就印象模糊了,只知道看過,結(jié)果還是茫然。但即便是看書,如果不剪切下來進入資料庫,時間久了還是會茫然。如此看來,他之所以博學(xué),并不是他的這種讀書方法有多高明,而是因為他的勤奮,當(dāng)然還有他的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