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海南陵水縣古代沿革及古城址考略

      2018-07-12 09:57:19陳奮飛陵水黎族自治縣博物館572400
      大眾文藝 2018年15期
      關(guān)鍵詞:陵水縣城址瓊崖

      陳奮飛 (陵水黎族自治縣博物館 572400)

      一、海南陵水縣古代歷史沿革過程

      海南陵水,位于海南島東南部。在遠古時期是傳說中堯(唐)舜(虞)的南交地,夏商周三代(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711年),為楊越之南裔。春秋戰(zhàn)國末年(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完成統(tǒng)一中國大業(yè),積極開疆拓土,于丁亥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南征百越后,在南方設(shè)置桂林、南海和象郡,陵水為象郡之外徼。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十月,伏波將軍路博德率大兵進攻南越,南越平復(fù)。翌年的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瓊崖(海南島的古稱)設(shè)珠崖和儋耳郡,屬交趾部刺史管轄,從此實現(xiàn)中央政權(quán)對海南島的直接統(tǒng)治。此期間,陵水隸于儋耳郡。后來,由于駐守瓊崖的官吏貪污受賄,壓榨民眾,民不聊生,引起了強烈的反抗,斗爭烽火連年不斷,因而導致封建王朝在瓊崖的設(shè)治時置時廢。漢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夏廢儋耳郡,并入珠崖郡;漢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又罷珠崖郡,改為朱盧縣,隸屬高州合浦郡;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伏波將軍馬援平定交趾(即交州),立珠崖縣;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又復(fù)置儋耳縣,二縣均隸于合浦郡,督于高州,陵水也隨著這種形勢改變其歸屬,隸于合浦郡,受高州統(tǒng)轄。

      三國時期,吳大帝赤烏五年(公元242年)設(shè)儋耳太守并置珠崖郡,陵水隨之,受珠崖郡所轄。晉武帝太康年間將珠崖郡并入合浦郡。南北朝時期的南宋文帝元嘉八年(公元431年)復(fù)立珠崖郡,受越州所轄。梁武帝大同(公元535年至546年)中,由南方越族杰出首領(lǐng)洗夫人請命于朝,才廢儋耳郡地,設(shè)置崖州,陵水隸于崖州。

      隋朝時期,隋煬帝對瓊崖加強了統(tǒng)治,大業(yè)三年(公元607年)改崖州為珠崖郡,后又析西南地區(qū)置臨振郡,均屬揚州司隸刺史管轄。大業(yè)六年(公元610年),又將原二郡改置為瓊崖、儋耳、臨振三郡,統(tǒng)縣十,戶一萬九千五百,陵水建縣始此,隸于臨振郡。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繁榮昌盛的朝代。唐初,對瓊崖極為重視,加強了統(tǒng)治機構(gòu)的設(shè)置。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析儋耳郡地復(fù)置陵水縣,屬振州。唐高宗龍朔二年(公元662年)析瓊州和振州的一部分置萬安州,萬安州轄萬安、富云、博遼、陵水四縣。

      五代十國時期,瓊崖為南漢統(tǒng)轄,全島設(shè)置瓊、崖、儋、振、萬安五州,領(lǐng)十四縣,陵水隸于萬安州。北宋時期,宋神宗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改萬安州為萬安軍,萬安軍統(tǒng)領(lǐng)萬安、陵水二縣。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陵水縣降為鎮(zhèn)。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復(fù)置陵水縣。南宋高宗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撤消軍的行政建置。紹興十三年(公元1143年)又恢復(fù)萬安軍建置,陵水受萬安軍統(tǒng)領(lǐng)。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改瓊崖為瓊州路,隸湖廣中書行省。元順帝至正(公元1341—1368年)末,瓊崖改隸海北海南道宣慰司,屬廣西中書行省管轄,行政建制沿襲宋制。陵水縣在元代之隸屬與宋代基本相同。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三月,明軍揮師南征。至六月,元朝海北海南道和海南分府元帥歸降。同年十月,瓊崖改為瓊州府。并改吉陽軍為崖州,南寧軍為儋州,萬安軍為萬州,共三十三縣(后在英宗正統(tǒng)五年即公元1440年省為十縣),萬州轄萬寧、陵水二縣。清代仍沿襲明代舊制,瓊州府下設(shè)三州十縣。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崖州升為廣東省直隸州。此時期陵水縣隸于崖州。

      二、海南陵水縣古代城址變遷過程

      城市是人類文明發(fā)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標志,反映著社會歷史的發(fā)展。中國的古城,形象地記錄著古代的軍事政治制度、民族和地域關(guān)系以及工程技術(shù)、環(huán)境變遷等相關(guān)信息。海南自西漢時期,就成為漢文化圈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長期孤懸海外,地處偏僻,與中原地理、氣候大為迥異,但筑城基本遵循中原各時期禮制,同時也有著自身鮮明的特點。

      據(jù)地方史志記載及考古調(diào)查資料,筆者認為,隋代陵水縣城治所立于舊陵水港楊梅鋪。唐至宋代遷至博吉里村。元初遷南山頭,皇慶間遷龍頭村,后遷港門。明洪武間在港門筑城,正統(tǒng)元年(公元1436年)遷南山所(今椰林鎮(zhèn)城內(nèi))。城址雖歷經(jīng)多次遷徙,現(xiàn)今仍有四個舊縣城址尚遺存殘跡或遺物,另二舊縣城址已蕩然無存。

      (一)舊陵水港隋代城址

      據(jù)《瓊州府志》記載:“舊陵水港在城東北九十里,與萬州交界,發(fā)源青藤嶺至楊梅鋪,通潮成港,舊陵水縣建此,故名”。清乾隆《陵水縣志》也寫道:“舊陵水港距萬州大塘灣六十里,南至牛頭嶺三十里”。經(jīng)查閱清康熙《萬州志》“輿圖”及清乾隆《陵水縣志》“輿圖”,上面均標有“舊陵水港”之港名。

      經(jīng)實地進行調(diào)查考證,“舊陵水港”為現(xiàn)今海南省萬寧市的新梅鄉(xiāng)楊梅港,而楊梅鋪則在今南林農(nóng)場警衛(wèi)隊駐地東側(cè)約100米處,舊址已毀,僅遺存一口已改建過的日夜?jié)n涌清泉的古井。現(xiàn)據(jù)當?shù)乩枳謇先嘶貞?,日寇侵瓊前,楊梅鋪是陵(水)萬(州)人煙罕跡的沿海村民進行貨物交易的集市點,明清年代在這里設(shè)過驛站,是一切過往兩地的官吏、商賈之投宿處。解放初期尚存遺存一段采用山石砌筑的殘墻,后因被農(nóng)場職工拆除取石建房,致使故址蕩然無存。

      (二)博吉村(里村)唐宋城址

      位于現(xiàn)椰林鎮(zhèn)里村高約300米的大溪嶺南側(cè)的山麓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東距水口港3公里,東起舊頭墓,南止大溪嶺,西至嶺腰頸,東西寬約40米,南北長約1000米。這里是一片空曠的陡坡荒地和大田洋,陵城通往里村的民間之路從中間橫穿而過。在舊城址的荒坡上,已蓋起了不少新瓦房。當?shù)卮迕裨谂f城址墾荒耕地和建房中,在不同的地點挖到大量的泥磚和瓦片。如原里村管區(qū)黨支部書記鄧昌造同志,1981年在舊城址建房時,從正室西側(cè)院落里,挖出長4米,厚45厘米,高30厘米的墻基;還挖出城磚和筒瓦,灰瓦等遺物?,F(xiàn)城址中尚存80厘米高的瓦片堆積層。

      (三)東門村元代城址

      位于現(xiàn)椰林鎮(zhèn)城東村委會東門村外的城坡上。建于元初(公元1271年)。是采用黃色泥土夯實壘筑成的四方形城墻,按縣志記載,屬于南山頭舊署址。

      此城址西側(cè)在九十年代尚保存一條殘損的土城墻,北起下溪村路口,南至大園村旁(即距村民李進暴房屋后面約40米處)約長200米。因年久月長,土城墻被村民不斷地挖掉泥土,致使殘址表面已面目全非,凹凸不平,但可看出昔日之舊貌。中段城墻殘址最高為3米,厚4.4米,最低點可見殘跡。東西北三面城墻,均被村民挖平建房。一九八六年三月復(fù)查時,還發(fā)現(xiàn)灰褐色城磚,磚長25厘米,寬13厘米,厚8厘米。

      (四)港演元代城址

      位于現(xiàn)三才鎮(zhèn)港演村委會的舊縣坡上。建于元皇慶年間(公元1312--1314年)。北側(cè)與孟坡相毗鄰。東距后港村約200米,西距大港村約500米,北與嶺頭山(古稱南山)遙遙相望,東南西三面均被大田洋所環(huán)抱,使城址地形為半環(huán)島狀。據(jù)傳舊城址創(chuàng)建之初,四周之大田洋原為桐棲港的內(nèi)海港灣(約長2公里)。在舊址西側(cè),仍保留“曬網(wǎng)”、“大橋墩”等田名(意為古代居民曾于此曬過漁網(wǎng),建過橋梁),其殘基已被泥沙湮沒。這里是昔日桐棲港小鎮(zhèn)通往陵城必經(jīng)之道。此城址按陵水縣志稱為龍頭村舊縣署址。

      城墻采用夾沙紅粘土夯筑,按地形平面壘成梯形結(jié)構(gòu)。東側(cè)寬約150米,城墻坡度高6.3米,頂部厚4.4米,保存較完好;東西兩側(cè)約長300米,南側(cè)寬約80米,均被當?shù)卮迕駢ɑ臍?,今尚遺存高地不一的城墻殘跡。在城址正中偏南約20米處的地面上,有一堆殘存的陶制碗、罐、六耳罐陶片和斷段磚,罐上釉,為淺蘭色,有粗、細弦紋。碗為淺黃色,碗里底飾有桃花、樹葉紋;六耳罐為上釉的黃褐色或朱黃色,有弦紋、水波紋,末上釉的呈黑褐色,為夾砂粗陶系;磚為灰褐色,夾砂,有一條粗大弦紋,燒制堅硬,磚長36厘米,寬17厘米,厚6厘米。并在舊城址東側(cè)約20和40米二處地面上,發(fā)現(xiàn)二小堆熔煉過如彈丸大的鐵砂和鐵碴。此外,還征集到一塊蓮花式瓦檔,以及宋代的銅幣,不明年代的鐵幣與礪石、陶制煙斗等一大批遺物。

      (五)城坡村元明代城址

      位于現(xiàn)新村鎮(zhèn)城坡村東側(cè),即今縣城通往新村鎮(zhèn)的公路旁,這里靠近桐棲港(今新村港)港門。初建于元朝后期,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沿原址建設(shè)三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由都指揮花茂重修,曲塹用木柵修筑。

      據(jù)當?shù)乩先嘶貞洠骸霸诔菈鶞线z存之殘跡,南北長約300米,寬2米,深1.3米,均被油庫、劇場、信用社等單位搞創(chuàng)建時填平,西南側(cè)長約200米,采用沙土填筑的城墻,也被當?shù)卮迕窠ǚ繒r鏟平。今到實地勘查,卻找不到舊城址的殘跡。

      (六)陵城鎮(zhèn)明清城址

      位于現(xiàn)椰林鎮(zhèn)城內(nèi)社區(qū)的舊縣署址內(nèi)(今陵水黎族自治縣瓊劇團駐地),始建于明永樂十六年(公元1418年),由指揮張恕(鳳陽人)督建,至明正統(tǒng)元年(公元1436年),由知府程瑩(湖廣羅田人)正式遷入。城址周三百四十四丈,高丈有八尺,廣丈三尺,雉碟三百九十九鋪,八間、門四,上各建樓,浚池周四百九十七丈,廣二丈五尺,深一丈。成化戊子年(公元1588年),指揮舒翼千戶王玉(廣東番禺人),復(fù)增高尺許,塞西門,南山所亦隸焉。清代多次重修。

      清乾隆年間(公元1736年—1795年),為防寇患,設(shè)置防城汛,城守設(shè)千總或把總一員,外委一員,現(xiàn)兵一百三十四名,并配備防東門炮一門,重五百觔(斤),防西門炮一門,重三百五十觔(斤),防北門炮一門,重三百觔(斤)。

      據(jù)查,陵城舊縣城墻,于一九二七年陵水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后,為防備國民黨和豪紳反革命武裝反撲,占據(jù)縣城,故發(fā)動居民扒開城垣。解放后,縣政府又發(fā)動居民拆除城磚鋪建街道,不少居民也趁機拆除城磚,壘筑自家院墻或庭院,令城墻蕩然無存。原城址近似方形,開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城門呈卷拱形,高4.3米,寬3.6米,深12.48米,城墻外用青灰色和黃褐色泥磚砌筑,內(nèi)筑黃土和碎磚瓦混合土。縣博物館征集城磚二塊,長27厘米,寬11厘米,厚7厘米,磚上刻印有“同治拾年造陵水城磚“等字樣。

      三、結(jié)語

      (一)關(guān)于陵水置縣的時間,歷史記載不一。有人認為隋大業(yè)六年(公元610年)置陵水縣。也有人認為陵水縣在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始建。前者依據(jù)清雍正、乾隆、嘉慶《大清一統(tǒng)志》、《讀史方輿記要》等歷史文獻?!洞笄逡唤y(tǒng)志》記載:“漢珠崖郡地,隋大業(yè)六年,分置陵水縣,屬臨振郡” 。歷史地理文獻《讀史方輿記要》載:“隋大業(yè)六年置縣(陵水),屬珠崖郡”?!掇o海》、《辭源》關(guān)于“陵水”的注解,均注為隋置縣。后者依據(jù)清康熙《陵水縣志》、清乾隆《瓊州府志》之記載。據(jù)查清乾隆《瓊州府志》關(guān)于隋朝瓊州府“沿革”的記載十分簡單,僅59字。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陵水知縣高首標編纂《陵水縣志》時,也苦于陵水“地處僻陋,文獻無徵”,只好“以目之所觀,耳之所聞,口之所諏,獲一言即投諸篋及舊志之曾收入者,細為編輯”。從而得知,當時高首標編志時,就想到找文獻作依據(jù),但因沒有確切的資料進行參考。故筆者認為,隋大業(yè)六年置陵水縣是較為可靠的。

      (二)陵水古城址在選址上都靠近水源,多在港口或海邊,一方面表明封建王朝的勢力范圍主要在沿海地帶,其觸角并未真正深入到海南島腹地的黎族地區(qū),由此形成“漢在外圍、黎在腹地”的格局;另一方面符合我國古代風水地理“依山傍水、負陰抱陽”的選址原則。其筑城材料,除陵城鎮(zhèn)明清城墻采用磚塊砌筑外,其余城址采用泥土夯筑,城坡村元明代城址在明代還采用木柵修筑。

      猜你喜歡
      陵水縣城址瓊崖
      兩城鎮(zhèn)的龍山文化城址和環(huán)壕
      東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 00:46:18
      陵水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現(xiàn)狀及策略研究
      海南陵水的扶貧攻堅戰(zhàn)
      海南省陵水縣人工林蟲害調(diào)查
      云南巍山龍于圖山城址
      大眾考古(2015年4期)2015-06-26 08:39:48
      由即墨古城想到的 古代城址應(yīng)如何向公眾展示?
      大眾考古(2015年3期)2015-06-26 08:20:32
      隕落的夏代城市:大師姑城址發(fā)掘記
      大眾考古(2014年10期)2014-06-21 07:12:08
      陵水縣:建起瓊崖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quán)
      今日海南(2011年7期)2011-11-17 06:48:46
      “葉挺獨立團”跨海征瓊崖——憶海南島戰(zhàn)役中的第127師
      軍事歷史(2001年4期)2001-08-21 02:50:22
      憶瓊崖縱隊迎接配合渡海大軍解放海南島
      軍事歷史(2001年3期)2001-08-21 02:13:24
      沙河市| 广南县| 新源县| 神池县| 涞源县| 托克托县| 宜黄县| 仙游县| 仪陇县| 噶尔县| 古蔺县| 故城县| 石泉县| 囊谦县| 衡东县| 策勒县| 从化市| 米泉市| 古丈县| 安化县| 武穴市| 曲靖市| 沙雅县| 扶沟县| 永宁县| 工布江达县| 淮南市| 康定县| 泗洪县| 宽城| 青铜峡市| 马尔康县| 綦江县| 天门市| 肥乡县| 达拉特旗| 盐城市| 集安市| 平罗县| 涪陵区| 抚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