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東夷文化為根基,齊魯大地上,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齊魯文化一脈相承,海洋文化、黃河文化、運河文化、泰山文化、水滸文化、泉水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各種文化傳承演變,枝繁葉茂。東方圣地、仙境海岸、平安泰山、齊國故都、天下泉城、魯風運河、水滸故里、黃河入海、親情沂蒙、鳶都龍城……十大文化旅游品牌目的地,沿著山東美麗的自然山水風情一路展開。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星河中,孔子可以說是最耀眼的一顆巨星。他所創(chuàng)立的儒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命脈與根本,鑄就了中華民族的基本性格特征,千百年來,一直占據(jù)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位置。
而作為這位偉人的家鄉(xiāng),山東濟寧,一直是中外“孔子迷”、“儒學迷”所向往的地方。濟寧不僅有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史傳千年的梁祝文化、價值連城的漢碑漢畫像石文化 、忠義剛烈的水滸文化、融南匯北的大運河文化。遠古時期的“三皇五帝”在此留下活動蹤跡,人類始祖伏羲、女媧、黃帝、少昊、少康帝均出生于濟寧;春秋戰(zhàn)國時期,被后世尊稱為中國歷史上五大圣人的“至圣孔子、亞圣孟子、復圣顏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都誕生在這里。杜甫、李白、曹操等文人墨客都在此留有足跡,悠久的歷史在這里留下了輝煌的文化遺產(chǎn)。
花上三五天來到這個東方圣地,五千年的文明之源盡收眼底。
山東擁有全國六分之一的大陸海岸線,海水清澈,沙質良好,氣候宜人。渤海與黃海交匯,形成眾多濱海風光。綿延3000多公里的海岸線上,島、灘、礁、灣、角千姿百態(tài)、蔚為壯觀,道教文化、海洋文化底蘊厚重。其中,昆崳山是道教全真派的發(fā)源地,聞名遐邇的蓬萊仙境、海上仙島——長島、“海上仙山第一”的嶗山更是道教所追求的 “得道成仙”的最高境界。
山與海的相互依托,人間與仙境的完美結合,古老與現(xiàn)代的相輔相成,同樣構成了煙臺、威海和日照這幾座城市瑰麗迷人的景觀。按照“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養(yǎng)生養(yǎng)心的理念,依托優(yōu)美的濱海自然環(huán)境和獨特的道教文化,“仙境海岸”旅游目的地品牌營造了沐浴陽光、暢游大海、品嘗海鮮、愉悅身心、放飛心情、逍遙自在的“人間仙境”。
擁抱仙境海岸,盡享海上文化盛宴。
泰山被譽為中華民族的神山、圣山,所謂“泰山安則天下安”,泰山在中華民族的心中一直是平安穩(wěn)定的象征。
史前72位君主以及自秦以后的12位封建帝王先后登臨泰山,舉行封禪、祭祀大典,為泰山留下了至高無上的尊嚴。泰山儒、釋、道三教并存、融合發(fā)展,使泰山具備超越任何一種宗教的廣泛影響力和有容乃大的兼容性,在中國的眾多名山中,只有“東岳之廟,遍于天下”。
自然的泰山,彰顯著自然的神奇;文化的泰山,印證著文化的神圣。自古泰山便被視為社稷穩(wěn)定、政權鞏固、國家昌盛、民族團結的象征,被譽為中國歷史文化的縮影、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全民公認的神山、圣山和國之鎮(zhèn)山。
泰山已成為一種象征,在人們生生不息的活動中,泰山一直寄托著每一個炎黃子孫對生活“和諧”、“平安”的期盼與向往。
最近,泉城因抖音火了。
全國各地的游客蜂擁而至濟南打卡,感受這座城市獨一無二的泉水風情。
世界上有泉水的城市原本不多,而泉群之密集、水質之優(yōu)、歷史文化之厚、且為一城百姓共同擁有,惟有濟南。濟南不僅擁有“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在全市還遍布著700多處天然泉涌,構成了濟南市“家家泉水,戶戶楊柳”的獨特泉水景觀。
泰山余脈豐富的地下水,浸出了濟南,因此,這座城市便和山有了不解之緣。山、泉、河、湖,在這座城市一一呈現(xiàn):群山,構筑了濟南的脊梁。遮擋著季風,半干燥半濕潤的氣候,吹塑出城市剛柔相濟的稟性。城中有山,山中有城,正是這些并不偉岸的山峰,才使得濟南有起有伏,在柔情似水的城市風貌中多了幾分陽剛之美。
濟南“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歷史和人文,以一種過往的安靜姿態(tài),被凝固在每一個角落。
齊長城始建于春秋時期,完成于戰(zhàn)國時期。被譽為“中國長城之父”、“世界壁壘之最”,在經(jīng)歷了2500多年的風雨滄桑之后,又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
立于長城,南為儒雅魯韻,北為泱泱齊風,齊魯故國,一收眼底。隨著不同的地形、山勢和地貌而修筑的齊長城,主要由關、烽火臺、團城和墻四部分組成,關全部建在山口要道上;烽火臺則建在大關的山頂,用以傳遞敵情;團城是建在關兩側高山頂上的石圍墻塞,用以屯兵和觀察敵情;城墻的位置一般是建在隨山升降的分水線南側的斜坡上,地勢南低北高。
沿著歷史發(fā)展的步伐,體味古城遺跡的厚重,觀古典婚禮的熱鬧景象,思考聊齋文化的內(nèi)涵,領略蹴鞠表演的激情……
齊國故都,每一地都承載著悠久的歷史味道。
著名的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終杭州,長達1794公里。而運河于山東地段主要經(jīng)德州、聊城、濟寧三市。
曾經(jīng)的輝煌帶來了多少文化的積淀和重鎮(zhèn)商埠的興盛。運河的暢通,“船舶往來,商旅輻輳”,使當時的德州、聊城、濟寧地區(qū)達到了當時文化空前發(fā)達、市場繁榮的鼎盛時期,留給后人諸多秀美的旅游景點。
沿運河山東段行走齊魯大地,經(jīng)臺兒莊古城、微山島、南陽古鎮(zhèn)、微山湖濕地、濟寧運河樂園、中華水上古城、臨清中州運河古城,到達德州蘇祿王運河旅游區(qū),可充分感受“儒風運河”的深切古意。
好多古鎮(zhèn)緊傍運河而生,至今還留存的古街、古巷、古碼頭真真切切地告訴世人他們對彼此的依戀。
《水滸傳》是一部以描寫古代農(nóng)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它形象地描繪了農(nóng)民起義從發(fā)生、發(fā)展到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
在這部長篇小說中,每一件故事都有它詳細的發(fā)生地,且多數(shù)在山東境內(nèi)。這些發(fā)生地從故事誕生那一刻開始,就被世人所關注。歲月如梭,時光如流水,磨礪著這些地方和故事,使得他們愈久彌新。于是,數(shù)百年來,這些地方早已成為文人墨客筆下創(chuàng)作的源泉,也成為歷代人競相游覽參觀的神圣目的地。
這是一條以梁山、鄆城、陽谷、東平等為主體,以“忠、義、俠、武”為內(nèi)涵的水滸文化旅游目的地旅游品牌,它們均與水滸故事有關,利用先天的旅游資源衍生出許多優(yōu)秀的旅游產(chǎn)品。
從遙遠的巴顏喀拉山,黃河一路風塵仆仆,帶著一路匯集的溪水、澗水、湖水,在山東境內(nèi)撲進了大海的懷抱。激情的母親河帶著大量泥沙,造福了沿岸的人民,也給沿岸帶來不同的美景。這些美景,在齊魯大地上一路盛放,它們有的壯闊偉岸,有的潤物無聲,有的綠意盎然生機勃勃,有的混黃膠著卻也層次分明,他們富有大自然的生態(tài)和諧之美,也在發(fā)展中被人類的創(chuàng)作寫滿了人文情懷。
“黃河入海”是一條以黃河山東段沿線各市為主體,以黃河文化、生態(tài)文化、兵學文化、民俗文化為旅游目的地的綜合旅游品牌,線路順暢富有特點,既適合團體觀光游,也適合自助深度游。
在齊魯大地,沿著黃河往下游走,看黃龍入海,觀萬鳥翔集,帶著好奇心邊走邊看,大河、大海、大濕地、大油田,體驗與眾不同的激情。
提起沂蒙情懷,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是紅嫂,是沂蒙山小調,還是舌尖上的煎餅?聽說過、沒去過“沂蒙山”的人,可能會選這些。然而,到了“沂蒙山”后才發(fā)現(xiàn),這里的美景,遠不止印象里的這些。
沂蒙,又名沂蒙山區(qū),這里民風淳樸,革命戰(zhàn)爭年代誕生了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英雄兒女,沂蒙六姐妹、沂蒙紅嫂、沂蒙母親的事跡感人至深。好山,好水,好地方,一片用親情和鮮血染紅的熱土,記載著中國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豐功偉績。
如今的“沂蒙山”不僅僅是地理位置上的自然景觀,還是一個人文概念,包括以沂山、蒙山為地域標志的革命老區(qū)。現(xiàn)在以臨沂為主體的,紅色文化體驗、綠色生態(tài)休閑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已經(jīng)誕生,并形成了山東一個大的旅游品牌。
置身于此,你會發(fā)現(xiàn)無論是大氣壯闊的山岳風光,還是情滿人間的人文關懷,在“沂蒙山”這片土地上都是那樣的自然,那樣的讓人感到親切。
天上風箏飛,天下濰坊美。
到了濰坊,不得不說這譽滿全球的風箏和年畫,畫風箏、印木版年畫、賞民俗風情,楊家埠告訴了我們什么叫做真正的底蘊。
春天,于浮煙山上系一只紙鳶;夏季,在白浪河濕地漫步;秋日,在石門坊擷一抹紅葉;冬天,于青云山上滑雪。
無論是源遠流長,歷經(jīng)千年的古樸,還是流光溢彩,車水馬龍的繁華;無論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風光,還是“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民俗風情,都恰到好處的凝結在濰坊——這座“奇好”的城市里。
這里擁有世界規(guī)模最大的恐龍化石群、恐龍足跡群和最高大的鴨嘴龍化石骨架等多個世界地質之最。在恐龍地質公園、恐龍博物館,每塊化石都是一個密碼,他們訴說著遠古時代一段輝煌的生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