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芬
關于中共中央機關“大搬遷”這件事,早在1948年與1949年之交就有所議論。如今,在一些著作中,從決定離開西柏坡到到達北平的過程,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以訛傳訛的部分。
1949年3月23日,中央機關和毛澤東等領導人從西柏坡乘汽車出發(fā),于當日傍晚17時左右到達河北唐縣淑閭(現(xiàn)改名“淑呂”)村。毛澤東當年留宿在村民李登魁家。
3月24日清晨,毛澤東和中央其他領導人繼續(xù)北行。上午11時許,到達保定市。當毛澤東一行到達涿縣縣城時,已是掌燈時分。當晚,毛澤東一行宿住涿縣。
現(xiàn)在不少人持這種說法:在涿縣由于有消息稱“特務可能要在從涿縣到北平的途中進行破壞”,為了保證安全,時任北平市長的葉劍英以及中央社會部部長李克農等建議中央到涿縣后改乘火車進北平。其實,這個建議是早在中央離開西柏坡前的3月21日,出于保證安全和休息的考慮,葉劍英等就已向中央提出的。3月22日,葉劍英等就涿縣到北平的鐵路布置再次致電中央。當日19時,周恩來在復電中指出:“我們預定24日晚宿涿州(涿縣),請派一負責干部到涿州等候我們,由涿州到北平的專車可做準備,究竟坐汽車或乘火車,等我們到涿州后再做決定,請你們仍做兩種情況的準備?!?4日晚,葉劍英等趕到涿縣,商議此事,最終決定乘火車進北平。
3月25日凌晨2點半,“趕考”車隊離開涿縣,乘火車進京。為保證安全,火車編為3個列車:第一列車掛8個客車,載警衛(wèi)部隊和少數(shù)干部以及警衛(wèi)人員,到西直門站下車,然后用卡車將他們直送香山;第二列車掛8個臥車和一輛餐車,直開清華園車站(車站小,宜于警戒);第三列車掛5個客車,3個行李車,開前門車站。清晨6時許,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在清華園站下火車后,乘汽車到頤和園益壽堂休息。
(摘自《北京日報》)